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70934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A 组组 三年高考真题(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 年)年)1.(2016全国课标卷,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2.(2016天津卷,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 5 倍目镜更换

2、为 10 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3.(2016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B.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C.子叶细胞中包被脂肪颗粒的膜对葡萄糖具有选择透性D.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4.(2016江苏卷,6)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具有 ATP 酶活性C.载体和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转运溶质分子

3、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5.(2015海南卷,1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6.(2015课标卷,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

4、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7.(2014上海卷,21)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 X 和 Y 表示(如右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则越易复原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8.(2014课标全国卷,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5、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9.(2014课标全国卷,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 a、b、c、d、e 和 f 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 6 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 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 b 组的高B.浸泡导致

6、f 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 b 组的C.a 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 ATP 大于 b 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 0.40.5 molL1之间10.(2014浙江卷,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协助)扩散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运输)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11.(2014重庆卷,6)获 2013 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7、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12.(2014北京卷,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 H2O 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 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13.(2014安徽卷,2)下图为氨基酸和 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 Na上皮细

8、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14.(2014大纲卷,32)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 4 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如表。实验组别实验步骤 甲乙丙丁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0.7%NaCl10 mL0.9%NaCl10 mL1.1%NaCl10 mL0.9

9、%NaCl微量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 10mL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 NaCl溶液的量1 mL3 mL5 mL9.9 mL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甲组从_;丙组从_。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_处流向溶液浓度_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_。(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 Na时,需要_的参与。B 组组 两年模拟精选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 年年)1 (2016福建福州模拟)如图为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后水分进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液浓度与图 2 外界

10、溶液的浓度大致相等B过程 1 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提取细胞膜时需先采取过程 1 的方法D过程 2 中水分只进入红细胞而不运出2 (2016辽宁沈阳二中月考)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其对下列物质吸收显著减少的一组是( )A葡萄糖、氨基酸 BK、氨基酸CO2、H2O D甘油、脂肪酸3 (2016山西太原模拟)浸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的 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的现象,此过程中没有发生(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ATP 水解4.(2016安徽合肥模拟)图 1 为氨基酸和 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 2 表示甲(核苷酸) 、乙(葡

11、萄糖)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 1 中氨基酸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水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图 1 中 Na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图 2 中的甲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D.图 2 中的乙从胞内运输至胞外受载体蛋白的限制5.(2016山西四校第二次联考)如图为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B.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C.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D.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6(2015浙江山河联盟模拟)盐碱地中生

12、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 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 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Na 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7(2015湖南湘中名校二模)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 h 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所示的变化(表中数据为 72 h 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KMg2Ca2SiO44

13、水稻17.010511719.5番茄19.18559.6118A.不同植物对同一离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 SiO需要量大,对 Ca2需要量小44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8(2015山东临沂模拟)如果使用药物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物质 X 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呼吸作用,却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对该物质运输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式是被动运输B与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C该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为该种方式9(2015浙江杭州期中联考)下图为哺乳动物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示意图,下

14、列分析错误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也存在该种载体蛋白B载体蛋白构象的改变不需要消耗 ATPC葡萄糖的运输方向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与此不同10(2015浙江桐乡一中等四校期中联考)右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 a、b 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若 b 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 B 点右移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 a、b 溶液浓度不同导致D6 min 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11(2015湖南株洲中学联考)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15、 )A这种转运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B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红细胞的C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这种物质的转运速率D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12 (2016湖南名校联考)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下图 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 b 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a 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 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 和 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 ,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3)图 b 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 A 和红心萝卜 B 幼根各 5 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 c 所示,据图分析:红心萝卜 A 比红心萝卜 B 的细胞液浓度 。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 A 的细胞液浓度会 。13.(2016辽宁大连模拟)科学家为了研究蛋白 A 的功能,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表。实验组号在等渗溶液中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