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三新课标语文寒假作业7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69622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三新课标语文寒假作业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高三新课标语文寒假作业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高三新课标语文寒假作业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高三新课标语文寒假作业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高三新课标语文寒假作业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三新课标语文寒假作业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三新课标语文寒假作业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新课标 2016 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7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语言腐败 语言腐败是指通过语言表达或者是语言行为做不正当的事,从而产生大家所关注的腐败 现象, 这是因为语言使用者的思想健康出了问题。 有腐败现象,必然就会反映在语言使用中,因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民众对腐败现 象深 恶痛绝,搞腐败的人必然会利用语言来混淆黑白。 “口是心非”、 “口蜜腹剑”是语言腐 败最突出的表现,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说一套,做一套”。口头上说“打黑”,实际上做的是 “黑打”,口头上说的是“打 假”,实际上做的是“假打”。正如有的顺口溜所说:“心里想一 套,开会讲一套,做

2、的又一套。 ” 委婉语和语言暴力是语言腐败表现的两个极端、两个软硬兼施的手法、一个矛盾统一体。 前 者以羞答答的姿态为自己的丑恶行径辩解,后者则是以攻击性的语言对无辜者进行辱骂或 攻击。 用委婉语来遮羞,往往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说话人心里往往有理亏的感觉。用恶毒 言语侮辱无 辜民众,实施语言暴力者往往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真理也在自己一边,骂起人来 觉得天经地义。 殊不知把自己推到民众的对立面,不能不说也是语言腐败的一种表现。从某 种意义上说,语言暴 力给社会安定带来的危害远比遮羞的语言大。 委婉语的产生,本来是同语言禁忌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人们为了回避说出一些不 吉利 或不雅的词语,用拐弯抹

3、角的办法表达那些不愿意说出来的事物或概念。一般地说,委 婉语具有 文明礼貌的语言功能,特别是能够创造比较温馨和谐的语言环境。例如用“安睡”、 “长眠”代替“死”。 委婉语作为语言腐败的手段,并不是中国当代腐败人士的发明。中国 古代买官就说是“捐纳”。美国 人创造了“技术监视”一词来代替“窃听”,因为窃听总有偷 偷摸摸、不光明正大的意思。时下大家比 较关注的一些涉及腐败现象的词语,有些就是委婉 语,这些委婉语似乎不是出于文明礼貌的原因, 如明明是渎职,却说是“管理不到位”,明 明是跑官要官,却说是“要求进步”,明明是受贿,却说是 “礼节性收入”,明明是在打麻将, 却要说是“政治学习”。这些发明看

4、起来似乎很有创造性,说穿了 只不过是玩弄文字游戏, 耍小聪明而已。委婉语本来的文明礼貌功能在这里丧失殆尽,实际上变 成了腐败现象的遮羞 布。 用攻击性语言侮辱人,那便是语言暴力;对无辜人士实施语言暴力,那便是语言腐败。 经过文 化大革命的人,都有许许多多无辜遭受语言暴力的体会,不管是发生在自己还是他人身上。例如对 于那些应该被打倒的人,说打倒他们、批倒斗臭还远远不够,还得再踩上一只 脚,让他们永远不得翻身。 “炮打”、 “摧毁”、 “砸烂”等等暴力语言是施暴者挂在嘴边的口 头禅;“叛徒”、 “特务”、 “里通外国”、 “卖国贼”、 “崇洋媚外” 等等莫须有的罪名铺天盖地, 利用这些暴力语言便可

5、以 置人于死地而后快。文化大革命中无辜遭受语言暴力致伤致残致死 者不计其数,经历过那场劫难 的人们对那一幕幕惨剧怎能那么快就会从记忆中消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戴帽子、打棍子的语言暴力现象为人民所唾弃。摆事实讲道理、 开放 务实的风气已经逐渐形成。但是不可讳言,文化大革命语言暴力的阴魂不散,至今在某 些新闻报 道中仍然可以找到影子,例如辱骂不喜欢看国产电影的观众崇洋媚外,赫然用上“中 国电影观众有 崇洋媚外的劣质性”标签。 语言暴力通过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会对他人造成人格、情感、自尊以及心灵的伤害,它 违背 了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一种不与他人合作,也不要求他人与之合作的错 误言语行

6、 为。这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选自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总第 393 期 ,作者:苏金智。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对“语言腐败”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语言腐败是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是腐败者利用语言来混淆黑白,是他们的思 想健康出了问题。B语言腐败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即委婉语和语言暴力,委婉语是腐败者为自己的丑恶 行 径辩解,语言暴力则是以攻击性的语言对无辜者进行辱骂或攻击。语言暴力给社会安定带 来的危 害更大。C语言腐败中的委婉语不仅在中国早已有之,而且在外国同样存在。但它几乎丧失了委婉 语本来的文明礼貌功能,变成了腐败现象的遮羞布。D语言腐败中的语言

7、暴力常用攻击性语言侮辱人,对无辜者戴帽子、打棍子,使他们遭受 人格、情感、自尊以及心灵的伤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将渎职说成“管理不到位”,将跑官要官说成“要求进步”,将受贿说成“礼节性收入”, 这类 语言看起来似乎很有创造性,所以注重在文字上做文章和追求语言的创造性是语言腐败 的手段。 B文化大革命中许许多多的人因为无辜遭受语言暴力,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致伤致残 致 死,从那场劫难中走过来的人们是不会很快忘记那一幕幕惨剧的。 C现在某些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仍然存在语言暴力的倾向,一件普通小事就给中国人贴上某 种 标签就是一种表现。 D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人们

8、不愿意看到通过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他人造成伤害, 有 违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错误言语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语言现象不属于语言腐败的一项是( ) A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有关部门回应说是被“维修性拆除” , 重庆的原 国 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也被拆了,当地文管部门回应称,这是“保护性拆除” 。 B导游对游客 说:“我们如果要上厕所就说去唱歌。 ”于是每次旅游车一停,游客 们就热闹地喊:“唱歌啦,唱 歌啦。 ” C网络将大街上一部分人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行为冠以“中国式过 马 路”,接着又诞生了“中国式教育”、 “中国式旅游”, “中国式”一时

9、间成了国人不文明的 标签。 D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通报事故情况所言 “是奇迹,至于你们信不 信,我反正信了!”被冠以“高铁体”的称号。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 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 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 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 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

10、:“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 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 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 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日: “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 ”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

11、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 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 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 注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 腊以白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

12、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方 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 腊以白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 方腊以白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 18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 少,故称“弱冠” ,20 岁才为成年。 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 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

13、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 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 “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 T 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 T 作治侯 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 18 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 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 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

14、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 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 译文: (2)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以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 , _ _” 。 (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 _ _, 。 ”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 , ” 。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