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谋面,却被你感动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66977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5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曾谋面,却被你感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未曾谋面,却被你感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曾谋面,却被你感动(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班的徐老师张纯瑜学习书法,可以说是我的夙愿,但苦于无人指 点。2 0 1 6 年春,因为种种机缘,我报名加入了书法 培训班,跟随徐家明先生学习楷书。徐老师师从陆天 波先生,有将近二十年的学书经历。陆先生的字傲岸 峭拔,为人也是阮嗣宗一派的名士风度。徐老师虽对 行、楷、隶、篆各体都颇有心得,笔下的字却是朴拙 雍容,与陆先生不很相像,教授学生的办法与风格, 也别具一格。 或许因为曾经是数学老师,又长期担任小学校长 职务的缘故,徐老师总能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学习状态 和心理状况,令自己的课堂极富教学艺术。二十几人 的书法班,学生年龄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且绝大部 分是初学者。徐老师很知道怎样调动我们的

2、积极性, 并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我们摸到门径。比如用非常 生动的语言来解释书写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练习长 横,就强调“写出来要如同一根蓄了大力的扁担,有 变化又有弹性,不能像难看的狗骨头,更不能像看不 出粗细的呆笨的木头棍子” ;教写短点,就反复提示 “我们就称它为瓜子点吧,你们大家每写完一遍,就 想象着对比下吃过的香瓜子” ;描述间架结构,常常 一面示范一面说“看好了呀,这里不能耸肩,这里不 好瘸腿呀” ,或者又说“ ( 左右 ) 散得太开,要减肥了 呀”和“ ( 某字 ) 偏得不正常,难道是不小心吃了一 记耳光吗” ,逗得人前仰后合,技术要领自然也就熟 记于心了。 徐老师教写字认真而耐心。我

3、们从最简单的一横 一竖写起,一课只讲一个笔画,再联系以此笔为主的 两三个字。将动作拆解讲透之后,老师先示范几次, 再给出充裕的时间让我们自由练习,他则一面巡视一 面进行个别化的答疑解惑。一圈走完,再针对集中出 现的问题进行二次讲解和示范。遇到不易掌握的笔画 或字,他会适时放慢教学的节奏,或者干脆停下来, 非常轻松地说:“不用心急,今天我们就只写这一个 字。 ”每次课结束,徐老师都会用心布置两到三个字 的作业,并在下一次课前完成批改。 徐老师的认真细致有时候也会闹出趣事。有一 回,一位请假缺课的学员托人拍下老师上课所示范的 “山”字,传到用于学习交流的Q Q 群里,方便临摹补 习。不明就里的徐老

4、师看见那张写着“山”字的照 片,马上回复点评:“很好,没有毛病。如一定要说 有问题,就是底下的一横稍微太平了些,变化起伏不 够。 ”过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地又说:“咦,好像 是我写的? ” 徐老师待人宽容和蔼,对学生总是以鼓励肯定为 主,但从来不作无原则的溢美。课堂练习或我们每人 上交的作业,一张毛边纸上有十二个或更多的字,老 师总能先看到最好的一两个,并且指着它们说: “哇,这个字真好,可以当作字帖了! ”或者“看不出 来毛病呀,难道是唐代人写的吗? ”毛边纸的主人听 见这样的话会很高兴和充满信心,但绝不会完全当真 而自满,因为这赞美的后面一定会跟着“但是假如一 定要挑个缺点”这样的话,那之

5、后提出的中肯建议与 指点,以及一次次有针对性的示范,才真正是鞭策人 不断进步的关键动力。 徐老师既有专业眼光,却也十分尊重学生的兴趣 与个性; 既重视规矩法度,却也不因此而墨守成规。 考虑到我们的客观基础,书法班选择了相对容易入门 的颜体进行教学。比起“多宝塔”的雍容丰润,我却 只偏爱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法度森严、清癯劲峭 的风姿。尽管非常明白险中求胜的欧体“非常难写” , 远不是一个零基础者一时一地所能企及,老师却从未 打击过我这只“菜鸟”的“雄心壮志” ,反而因此多 备了一份功课,给予了我更多的关照和鼓励。我们临 帖时,老师总嘱咐我们随带一支铅笔,把每个字的结 构、间距等需要注意的地方一

6、一标出,默记于心;可 另一方面,他有时也会打破字帖的教条,坦然指出 “这一笔实在不好看,你们可以不必照它的样学” 。 徐老师平时工作繁忙,书法班的学员们亦各有各 的岗位和职责。尽管书法课只每周二开一次,并且被 安排在中午休息时间,教员与学员仍不免有因事请假 的情形。有一次,徐老师要从周二起出差,前一次课 上,已经向我们宣布了停课一次的决定,可是过了一 天,他又忽然“变卦” ,征求我们意见,想在自己唯 一有空的周一中午把课上完。“既然已经开课,能不 停就不停,即使不得不停,也得在事后找到合适的时 间,设法将落下的课补回来。 ”对于请假学员提出的 个别补课要求,徐老师也总是尽量满足。 想起2 0

7、1 5 年底,书法班第一期隶书课结束,隶 书班学员的学业成果获得一次展览的机会。彼时仍是 个“门外汉”的我一面不时抽空欣赏一下“前辈”们 的作品,一面暗暗激励自己:要想获得“上墙”的底 气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的书法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自 我激励中开始,但愿也可以在徐老师的帮助下,继续 进行下去。副刊82 0 1 7 . 9 . 8星期五编辑:成桂平/ 电话8 6 2 7 5 9 7 0 组版:成桂平校对:周婉静广告许可证?甬广固?号广告部?全媒体采访部?专副刊部?新媒体部?投递投诉?编辑部邮箱?地址?宁波市镇海区南大街?号那些年与蔡导吃过的饭王尧儿缘分真是个奇妙的东西,我读研时的导师姓蔡, 多年以

8、后执子之手的爱人也姓蔡。 记忆也是个奇特的东西,毕业已经十余年,蔡导 教我们学术方面的已经模糊不可辩,而与蔡导吃过的 饭却明晰可见,在酒店吃、在导师家吃,在上海吃、 在宁波吃,中秋吃、寒暑假前吃、出成绩了庆贺吃 蔡导门下的三年,吃了数十顿饭,惹得同班同学 羡慕不已。“又去蔡导家啦? ”“是哦,是哦。 ”每当 同学问起,我们同门四姐妹总是又自豪又不好意思。 2 0 0 3 年的春天,我以3 4 1 分仅过国家线的成绩得到 了上海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面试机会。进入面试所 在的办公室,只有个简易的办公桌,一圈导师围着。 我落座了,依稀记得问了何叫“隐喻”之类的问题, 我答得不是很好。面试结束,导师们

9、面面相觑,显然, 当时我报的导师并没有相中我,一阵寂静之后,其中 一个发话了:“老蔡,你收了吧。 ”只见蔡导不置可 否,就这样“勉为其难”地收下了我。 那是我与蔡导第一次见面,他五十岁上下,长发 披肩,一副“文艺青年”的打扮。后来我才知道,那 是蔡导来上大的第一年,之前是 上海文学 的执行 主编,而正因为是第一年收徒,才有可能一下子收四 个,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并名正言顺地成为“师 姐” 。第二年,蔡导荣升博导,蔡门不停壮大。 面试过后,许是看我的着装,蔡导问我:“你是 城里的吧? ”“哦。 ”我答道。“同门基本上是农村的, 你要与她们好好相处。 ”原来蔡导在担心城市与农村的差异,怕同门闹矛

10、盾。晚上,我在学校旁边入住的酒 店吃晚饭,眼见导师一行人也进来了,便上前打招呼。 “你吃完后也一起来吧。 ”同行的一位导师喊我。饭后, 我进了导师的包厢,蔡导不喝酒,只喝茶抽烟,一位 导师劝我要敬酒,蔡导连忙挡道:“茶即可。 ”那是与 蔡导的第一顿饭,记忆犹新。 说来惭愧,我是同门里最晚一个过英语六级的。 成绩一出来,跟导师一汇报,蔡导当即说:“走,吃 饭庆祝去。 ”饭间,服务员上了个盘子,盘子里有几根 蛋卷样花花绿绿的东西,一姐妹夹起来放嘴边咬了咬 又放下了,原来那是湿巾纸。见同门的窘态,我憋不 住笑了出来,而导师却云里雾里地问道:“六级考出 了这么开心啊? ”说着一同笑了起来。 在同门里,

11、两人来自山东农村,一人是湖南冷水 江的,只有我来自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蔡导一直找 机会请我们吃饭,许是怕我们在学校吃不好或者不舍 得吃的缘故。 毕业前,同门姐妹在讨论蔡老师的为师之道,“ 如 果我是老师,我也做不到这样“ ,一姐妹发话,是的, 导师请学生吃饭已是稀罕,何况是请回家吃,还是师 母亲自掌勺。 师母是个温婉贤惠的女人,每次去导师家,总是 她下厨。从上大所在的宝山区坐公交到导师家所在的 普陀区大概要一个小时,快到的时候,蔡导总是掐好 时间等在阳台朝我们招手。蔡导家不大,百来平方, 两室一厅的格局,与平常人家不同的是特意在客厅隔了个只能容一人的单间,那是蔡导的工作室,塞满了 书。上海人喜

12、欢吃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上市的时候, 蔡导都会请我们去他家,这让身在异地的学子倍感温 暖。 毕业前,得知我要回宁波工作,蔡导指着他独子 的房间说:“以后你来上海就住这房间吧,蔡冰总归 是要出去的。 ”言下之意,他已经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 子女,是一家人了。毕业几年后我和爱人去看他,他 照例留我们在饭店吃饭,鲜得掉眉毛的昂刺鱼还有喷 香的醉鸡,都是蔡导点的。 人生相逢即是缘,与导师的三年,他爱生如子的 为师之道深深感动着我,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 为人处世,而他对学术兢兢业业的态度也令人感佩, 每次来上课,总是备了满满的一讲义,且字字手写。 因为学术研究的关系,经常要学习社会批判方面 的理论,蔡

13、导常常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生活是生 活,学术是学术,你们要分得清楚,切不可混为一 谈。 ”毕业前夕,遵循导师生活是生活的教导,我回到 了家乡,扎下根来。 几年以后,有一次得知蔡导在宁波过年,我邀请 他去当时三江口的珍宝舫船上吃饭,照例是蔡导点菜, 照例是体贴地照顾到大家的口味,蔡导吃得很少但很 开心。 在上海的三年,导师给我们的太多太多,而我们 回报得太少太少。在这教师节来临之际,遥向上海的 蔡导和师母说声:师恩难忘,教师节快乐!家访云贻新学期开学,儿子的班主任发来短信说晚间要来 家访。我们全家受宠若惊,诚惶诚恐。 这不禁使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老师的家访。 那是八十年代初,有一次,台风过后,连续

14、几天 大水不退,学生们却还要照常上课。我们的张校长来 村里家访。其实,这是一次群访。村里成年人都在大 水没膝的田里救灾,张校长就对着田中央的一群家长 喊话,让他们这几天尽量接送孩子,因为学校门口被 大水堵上了,台风后的水里有许多电线,存在严重的 安全隐患。一些死去的小动物在水上漂浮着,顽劣的 男生们还要去玩动物尸体。家长们听完校长的喊话, 也在田中央大声地回复和应承着校长的要求。我们一 群小学生在边上偷偷地笑。张校长个子很高,人特 瘦,眼睛大而深沉,喊完话,她习惯性地皱了皱眉, 然后盯着我姐,嘱咐道:“上河严村,你负责好,全 都一起上学,一起放学。 ”于是,重大责任就落实到 了我姐身上。第二天

15、,家长们忙着救灾没有空接送, 我们一群孩子手拉手蹚着大水上学去。 这种群访是偶尔的。一般来说,都是班主任来家 访。老师们的家访在农村绝对是受到高规格接待的, 妈妈们还会做糖氽蛋或自制的油扁饼给老师吃,因为 老师从早上出发,一天要走上好多个村庄访好几户人 家,根本不可能回家吃饭。 三年级时,有一次,班主任吴老师突然来访。原 因是我与别班的一名女生打了一架,而且是我先动手 的,那女生家长要我道歉,我不肯,对方便告到了老 师那儿。吴老师也是高个子,大眼睛,说话声音特 响,做事风风火火。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她一直 教我们语文、美术、毛笔字、体育、思想品德,对我 这个学生是了解的。在接到对方家长投诉后

16、,她也要 求我向对方道歉。我告诉她,那名女生长期欺侮我们 同村的女孩,而且这次她欺侮过头了,我才打的她。 吴老师的意思,那女生的错应该由老师来教育,并不 需要我这样的学生动手。而我坚持,如果那女生不向 我们村的女孩道歉,我也不会向她道歉。我的态度让 吴老师真的生气了,她撤了我的大队委员职务,又怕 我妈不知实情,于是特意跑来家访。我知道吴老师来 了,就到邻村的同学家去玩,第二天上学见面也不喊 她。后来,她特意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告诉我: “如果你再不改娇骄两气,四年级时也不能恢复大队 长。 ” 不久,班上有个女生得了传染病,身上都是豆豆 般的红疹子,同学们吓得不敢接近她。我平时跟她关 系一般,这时反而同情她了,下课后主动和她去操场 玩。差不多同一时间,班上一名家境贫寒、母亲又失 踪的男生头上长出了很多虱子,原先的同桌哭着要调 离位置,令吴老师很为难,我自告奋勇与他同桌。或 许因这两件事,不久,我恢复了大队委员身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