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6561694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第一章 现阶段小学数学目标和展望第一节,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一、 总体目标:1、四大目标四大目标(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应用技能(获得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应用技能)(2)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增强应用意识)(增强数学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4)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发展)上述四个方面概括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意识、情感态度、促进

2、发展。2 2、标准标准与与大纲大纲目标比较目标比较标准突出以下四个方面:(1) 重视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强调体验数学的过程与方法(3) 注重探索和创新精神(4) 关注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3、数学课程目标的四个维度数学课程目标的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1) 四维关系:四维关系:基础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促进基 充 增进 提高 激 础 实 促进 发 进激发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促进(2) 四维目标所属领域界定:四维目标所属领域界定:认知领域、情感态度领域 认知领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领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 四维目标理解举例:亿以内数的读法。(

3、根据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读数的方法正确读数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总结出按个级读数方法读多位数方法并迁移到亿以上的数,数学思考达标;能顺利读取生活生产中的大数,问题解决达标;在学习探究读数方法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达成。二、 过程性目标1、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强调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充分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实践、猜想、验证等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2、注意点:(1) 过程性目标不是指全部数学知识形成都要让亲历过程。(2) 对于公理、定义类知识让学生去经历过程不是很必要。(3) 某些知识技能经历探

4、索过程效果较差。对于过程性目标的落实,应视学习内容而定,不必刻板地去落实这一目标。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包括:(1)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2)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3) 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4) 认识数学的作用,体验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5)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质疑,独思考的习惯。2、注意点:(1) 情感与态度的目标落实应通过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来实现。(2) 情感与态度的目标具有预设与非预设因素构成。(3) 每堂课不一定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更应注重生成性的目标第二节,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展望正在实施的新课程给小学数学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展现了美好的

5、前景。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这样三个问题:课改将会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将呈现怎样的面貌?在小学数学课改道路上会出现什么困难?我们以为:一、小学数学课程会有一个大发展。1、小学数学课程仍将保持基础扎实、学风严谨的传统特点(继承传统)2、在培养学生的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方面长足发展。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将不断增强1、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机会增加2、学习手段多样、现代化3、数学与生活联系更紧密4、以活动替代书面作业三、教师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1、教师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与趋于和谐统一2、教师成为理念先进,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

6、探究者。四、小学数学课堂文化建设得到重视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文化2、人文主义精神等到褒扬3、数学的德育功能较全面开发五、小学数学的评价方面得到改革1、评价趋向多元化和多样化。2、日常评价体系将形成。六、现代信息技术将在数学中广泛应用七、小学数学呼唤高质量科研型的教师1、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将发生变化2、数学教师的科研方向从单纯的“解题”走向全方位的数学教学规律的研究第二章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概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概述1 1、概念:、概念:教学设计:在标准指导下,依据教育理念和教师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课程标准性质的分析,对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

7、程。2 2、教学设计的特点(与工程设计的差异)、教学设计的特点(与工程设计的差异)(1)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者和开发者(设计者与开发者合一性)(2)教学设计是融实践知识与个人教学理念、实施、反思为一体(3)教学设计有较大的弹性(确立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4)学设计具有动态性过程,设计伴随实施的全过程。(5)教学设计具有“互动性”(师生互动)(系统性)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下列特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下列特点:(1)是一种经验性的知识(2)是一种案例性的情境性知识(3)是一种综合性的解决问题的知识(4)是一种隐性知识(5)是一种个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必须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依据具体的问题情

8、境,经由实践与体验来获得。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教学设计看做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教学设计除具有预设成分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生成”许多的设计。因此,新课程教学设计既重视教学活动之前的“前设计”,又关注教学活动过程中基于交流和创生进行教学调整的“中设计”。更看好教学活动后的基于反思的“后设计”。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过程应理解为:设设计计实施实施反思反思调整调整再设计再设计再实施再实施注:教学设计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行为,而是充满智慧的活生生的创造性反思活动。 1 1、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理念、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理念(1)主体多元性(2)教学过程

9、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3)为不同的学习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学习内容、教学设计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材、分析学生一、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1 1、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1)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身心特点、认知水平、生活经验)(2)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学生中的差异度)(3)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情况2 2、找准教学起点、找准教学起点(1)找相关的知识技能基础(2)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态度、习惯(3)课前预测自问自答(凭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情况)(4)课前了解(布置相关参考题)(5)导入环节探底二、分析教材,用好

10、教材二、分析教材,用好教材1 1、分析教材、分析教材(整体部分)把握全局,提炼重点(1)熟识全套教材的体系、知识脉络(2)明确各册、各单元的内容、目标(3)分析课时目标(整体出发、点上突破)课时分析的基本要点课时分析的基本要点(1)本课时的地位和作用(2)本课时知识的前后联系(3)本课时编排思路(4)本课时的重、难点所在(5)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所在(6)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分析教材例举 人教版二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2 2、用教材教、用教材教(1)教材与课程的关系 课程: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

11、资源,是课程资源之一。(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教学主体的实际(主体指导教师与学生)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不违背教材的根本目标)注重两点:一是可以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二是加工教材是建筑在尊重教材基础这上。教材、学生生活经验,教师教学经验都是课程资源。善于利用和开发教材外的文本性资源和非文本性资源。3 3、用好教材的基本策略、用好教材的基本策略(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发展水平)。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水平(第一发展水平)A、教学要走在第一发展水平的前面,又在第二

12、发展水平之内,这样对学生成长才有意义。要求教师在选择学习材料时对两者进行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预案。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分析学生,设计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教学活动。B、案例阐述:认识时间(2)还原抽象知识还原成具体形象A、认识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数学抽象的本质特征的矛盾。再现学生熟悉蕴藏着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生活事例,为学生克服认知障碍提供帮助。B、案例阐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树立动态生成的课堂意识,把握课堂生成资源。(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5)调

13、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更换:更换:更换不适合学生和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增删:增删: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增删。归并:归并:把同一类前后分布的几个例题归并在一起学习。(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含蕴(知识点、思维训练点、数学思想和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格式与结构教学设计的格式与结构一、教学设计的格式一、教学设计的格式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概括起来为以下三种: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文字式文字式一般由六部分组成,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表格式表格式的教学设计是以表格栏目形式出现,具有简要明了使用方便的特点。

14、主要部分设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大块。程序式程序式即流程式,以教学方法记述为主,以学生活动情况决定教学的进程通过反馈可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二、教学设计的结构二、教学设计的结构教学设计的结构一般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计、教学反思。三、教学设计的特写三、教学设计的特写在编写教案时为了使用的方便,在形式上可设计特写教案。特写教案是指编写教案时,对教材内容的要点、关键(定理、定律、公式)等,加以“特写”。方法有:1、脱离上下文,独立成行。2、放大字形,变换字体。3、用符号作标记。4、在内容下画点、圈等。5、用彩笔作标记、旁批(如导入、演示

15、、板演、重点、略讲、要领等)。第三节第三节 教学设计编写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编写的基本要求一、编写教学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特性:一、编写教学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特性:1 1、科学性、科学性:教案听思想观点、知识内容及传授方法应当科学、准确。教师对钻研教材应经历懂、深、融的过程。懂: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要清楚。深深:对教材吃透,理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融融: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2、针对性针对性: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3、实用性实用性:教案要实用、有效。4、主体性主体性: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教学活动中要突出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自我定向。(2)自我探究。(3)自主评价。(4)自我调控。(5)自我激励。5、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备课时,有效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第三章第三章 教学设计的编制教学设计的编制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功能。教学目标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类。一、编制课时目标的基本要求一、编制课时目标的基本要求1、内容全面内容全面。体现新课程的四个维度。2、层次分明层次分明。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