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二)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6561102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云南云南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云南教师考试云南教师考试 网网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2016 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第六章重要考点(二)云南教师招聘考试请访问云南教师考试网,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备考云南教师招聘考试, 中公云南教师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云南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考试题型,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云南教师考试网祝大家早日成功。【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

2、个性特征,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这里的认识不等于“认知”,是一个层次高于心理学中的认识的哲学概念,即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积极的反映,概括着心理学上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等全部活动和过程。区分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标准是活动的主体作用于活动的客体,有没有引起客体的变化。如果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作用于客体,引起了客体的变化,即改造了客体,这种活动就是实践活动;如果主体作用于客体没有引起客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却是主体自身,这样的活动就是认识活动。因此,教师教的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学的活动是认识活动。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和学),但教学过程的主

3、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它遵循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普遍性规律。教学过程具有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1.认识的总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科学真理,最终达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目的;2.认识的基本规律和阶段具有一致性。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云南云南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

4、云南教师考试云南教师考试 网网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即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他人的也是经过提炼的认识成果。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通过间接知识认识世界,可以减少探索的实践,避免探索的弯路,尽快地掌握人类的文化精华,因而是高效的。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学生具有不成熟性,学生的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传授、指导下进行以达到认识目的。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活动同

5、时具有实践的性质。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即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形成既是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认识中追求并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3.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等于发展过程,它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因素也同时参与学生的认识过程,并与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也在实现着其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

6、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他能够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受过专门训练,不仅“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而且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云南云南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云南教师考试云南教师考试 网网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

7、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挥作用;(3)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即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及人格;另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否得到应有的肯定,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得到基本的保证。教师主导作用是针对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与上进而言的。它体现在:首先,在做人上能以身作则,正直、智慧、敬业、严谨、耐心、和蔼,受学生尊敬、爱戴,有很高的威信与亲和力;其次,在教学上要善于启发、诱导、讲解、示范、训练、辅导

8、、指点和耐心服务,以便使学生积极而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才能、修养。应当指出,教学中一切不民主的强迫灌输和独断专横做法,都算不上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都不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与否直接受学生本人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所左右;(2)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因为学生对信息进行内部加工过程受到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制约。这些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

9、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仅仅解决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是不够的,还要解决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所以,要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创设和谐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2)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3)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4)要引发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云南云南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云南教师考试云南教师考试 网网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

10、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5)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需要指出的是,尊重儿童并非放任儿童,听任课堂自发地发展,放弃教师的职责与主导作用,恰好相反,而是提高了对教师教的要求,加重了教师的责任和工作量。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越高,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反过来,学生主体作用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

11、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历史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主要依靠教师,主张树立教师的威信,以为只要顺从教师的教导,学生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品德,至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都被认为是有害的东西。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则指责传统教育以学科为教学的中心、以教师为教学的主宰,给儿童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因而主张进行重心转移的革命,把儿童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着

12、学生转。这两种倾向或者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或者忽视教师主导作用,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行不通的。但是,目前这两种倾向在教学实践中并未完全解决,并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复演出上述两种倾向。最常见的是,在注重效率、质量与升学的功利驱使下,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相对忽视尊重、关怀学生,以至于教师仍然居高临下,讲得过多、管得过死,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一种传统弊病的表现,亟待改进。另一种则是在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一味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过于注重课堂的活动与热烈氛围,相对忽视教师在教学上的理智引导与规范,以至于学生活泼有余,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则有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其危害也不可

13、忽视。云南云南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教师考试资讯、真题请点击云南教师考试云南教师考试 网网云南教师考试网提供云南教师招聘、云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真题资料,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因为教学中师生的认识与实践关系是复杂的、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多变的,本来就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所以,最可靠的措施只能是普遍提高教师的思想修养和专业水平,增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沟通,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师生主体之间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相得益彰的互动与合作,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使师生保持动态的平衡。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获取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自探索、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二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人类的知识都产生于实践,来自于直接经验,虽然通过直接经验也能不断扩大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但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时间、精力十分有限,仅依靠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更多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尽在云南教师考试网,欢迎广考生访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