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化学定时高效复习7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0583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化学定时高效复习7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化学定时高效复习7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化学定时高效复习7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化学定时高效复习7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高考化学定时高效复习7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化学定时高效复习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化学定时高效复习7(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第二节 碱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12008海南化学与氨碱法比较,下列关于联合制碱法优点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 B降低了生产成本C减少了环境污染 D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22011南昌调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焰火“脚印” 、 “笑脸”、 “五环”让奥运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方面的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NaCl 与 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3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下

2、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Li2SO4难溶于水BLi 与 N2反应的产物是 Li3NCLiOH 易溶于水DLiOH 与 Li2CO3受热都很难分解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其原子半径越来越大,相应单质的熔点越来越高B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单质沸点越高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分子晶体的熔点越高D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5碱金属元素是周期性表现得最鲜明和最规律的一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中锂的密度最小,熔点最低B碳酸钾溶液的 pH7C乙醇与金属钾反应生成氢气D用电解铯盐溶液的方法冶炼金属铯6第A 族碱金属元素与A 族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具

3、有的性质是 A当化合物溶于水后,电解其溶液难以得到金属单质B熔融状态不导电C化合物在固态时为离子晶体,晶体中阴、阳离子排列方式相同D化合物 NaCl、KCl、RbCl、CsCl 熔点依次升高7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含的过氧化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 Ba2O2B的电子式为:C反应 Na2O22HCl=2NaClH2O2为氧化还原反应D过氧化钡和过氧化钠都具有强氧化性8已知相对原子质量:Li 6.9,Na 23,K 39,Rb 85。今有某碱金属 M 及其氧化物 M2O 组成的混合物 10.8 g,加足量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经蒸发和干燥得固体 16 g,据此可确定碱金属是 ALi

4、 BNaCK DRb9可能存在的第 119 号未知元素,有人称为“类钫” ,根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有关“类钫”的预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类钫”在化合物中是1 价B “类钫”具有放射性C “类钫”单质的密度大于 1 gcm3D “类钫”单质有较高的熔点10过氧化钠与超氧化钾是理想的供氧剂。超氧化钾吸收 CO2生成碳酸钾和 O2。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则在相同条件下Na2O2和 KO2分别与 CO2反应产生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C12 D3411有 A、B、C、D、E、F、G、H、I 等全部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九种常见物质。已知:其中只有 B、C、F 为单质,且常

5、温常压下,B 为固态,C、F 为气态;化合物中仅 A、E 为气态;在常温下,D 为淡黄色固体;H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它们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未注明如图所示:试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_,F_,H_,I_。2写出 A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 B 与 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 Na2CO3溶液滴入 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了一种沉淀 CuCO3;乙同学认为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只生成了一种沉淀 CuOH2;丙同学认为生成了 CuCO3和 CuOH2两种沉淀。查阅资料知:CuCO3和 CuOH2均不带结晶水.按照乙同学的

6、理解,Na2CO3溶液和 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过滤、洗涤、干燥。.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1各装置连接顺序为_。2装置 C 中所装试剂的名称是_。3能证明生成物中有 CuCO3的实验现象是_。.若 CuCO3和 CuOH2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1装置 C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时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其作用分别是_、_。2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 m g,装置 B 的质量增加了 n g,则沉淀中 CuCO3的质量分数为_。13某氯化钾样品中含少量杂

7、质硫酸钾和碳酸钾,为了除去杂质,要做以下实验:试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1气体 E 是_,X_,Y_。2固体 A 的成分_,固体 C 的成分_。填化学式14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1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 0.28,则样品中 K2O2的质量分数为_。2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13.2 L标准状况CO2和 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 L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 KO2的质量。解析与答案解析与答案1 解析:解析: 联合制碱法把合

8、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污染。答案:答案: D2 解析:解析: NaCl 与 Na2CO3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B 对;有不少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没有颜色,D 错。答案:答案: B3 解析:解析: 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硫酸镁溶于水,所以 Li2SO4应溶于水;镁可以与氮气反应,推测锂也可以与氮气反应,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推测氢氧化锂也不溶于水;氢氧化镁和碳酸镁受热分解,推测 LiOH 与 Li2CO3受热也能分解。答案:答案: B4 解析:解析: A 项,从上到下,碱金属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错误;B

9、项,稀有气体的单质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且结构相似,其原子序数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因而单质沸点越高,正确;C 项,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分子晶体的熔点越低,故 C 项不正确;同周期元素主族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得到电子,D 项错。答案:答案: B5 解析解析: 碱金属的熔点从上至下趋于降低;K2CO3水解溶液显碱性;电解铯盐溶液应是 H放电得到 H2,而得不到金属铯,故A、B、D 项错误。答案:答案: C6 解析:解析: 碱金属离子放电顺序都在 H之后,在水溶液中电解,碱金属离子不会放电,故 A 项正确。答案:答案: A7 解析:解析: 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 BaO2;的电子式为:;Na2O22HC

10、l=2NaClH2O2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未发生变化,故 A、B、C 项错误。答案:答案: D8解析:解析: 采用极端假设法做题,若 10.8 g 全为 M,由MMOH 的 m 可计算出 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31;若 10.8 g 全为 M2O,由 M2O2MOH,可计算出 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0.69;故M 的实际相对原子质量在 10.69 与 35.31 之间,只有 Na相对原子质量为 23符合题意。答案:答案: B9 答案:答案: D10解析:解析: 过氧化钠与超氧化钾分别与 CO2反应生成碳酸盐和 O2,反应中过氧化钠和超氧化钾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过氧化钠中氧为1 价,超

11、氧化钾中氧为1/2 价,反应如下:2Na2O22CO2=2Na2CO3O2,生成 1 mol O2时转移 2 mol 电子,由 4 KO22CO2=2K2CO33O2可知生成 3 mol O2时转移电子 3 mol。所以转移等量电子时二者与 CO2反应产生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答案:答案: C11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常见气态单质除稀有气体外有:H2、O2、N2、F2、Cl2。由知 H 中含有钠元素,且 D 为淡黄色固体,由反应:A气态化合物DH含 Na的化合物C气态单质推知:A 为 CO2,D为 Na2O2,H 为 Na2CO3

12、,C 为 O2。由 B固态单质CO2ACO2推知 B 为碳,进而推知 E 为CO。由 CO2与 F气态单质G氧化物和置换反应:G氧化物B碳ECOF气态单质知 F 为 H2,G 为H2O,因此 I 为 NaOH。答案:答案: 1CO H2 Na2CO3 NaOH22CO22Na2O2=2Na2CO3O23CH2OgCOH212 解析解析: .1Na2CO3溶液和 CuSO4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故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uSO4H2O=CuOH2Na2SO4CO2。.装置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A检验水的装置C检验 CO2的装置B,所以 C 中应装无水硫酸铜。.1先弄清楚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CABD

13、E。要使A 装置中 CuCO3和 CuOH2分解得到的 H2O 和 CO2全部进入 B 和D 装置,必须通入过量的空气来驱赶,为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装置 C 中要装碱石灰。2通过装置 B 的质量增加 n g,计算出 CuOH2的质量为 49n/9 g。所以沉淀中 CuCO3的质量分数为m49n/9/m100%149n/9m100%。答案:答案: .Na2CO3CuSO4H2O=CuOH2Na2SO4CO2.1ACB 2无水硫酸铜 3装置 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 CO2 将装置中原有的含水蒸气和CO2的空气赶出 将装置中滞留的水蒸气和 CO2赶出2149n

14、/9m100%13解析:解析: 要除去 KCl 中混有的少量杂质 K2SO4、K2CO3,可先用过量 BaCl2溶液除去和,然后用过量 K2CO3溶液除去上述实验中引入的 Ba2,再用过量 HCl 除去引入的,最后对所得 KCl 溶液加热蒸干即得纯净 KCl 晶体。答案:答案: 1CO2 BaCl2 K2CO32BaSO4和 BaCO3 BaCO314 解析:解析: 1样品中氧全部来自 K2O2,设样品中 K2O2的质量分数为 x,样品的质量为 m g,则 x0.962 5,即 96.25%。24KO22CO2=2K2CO33O2 n气体4 mol 1 molnKO2 nKO21 mol mKO21 mol71 gmol171 g。答案: 196.25% 271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