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渔村《周易校勘记举正》举正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2430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保渔村《周易校勘记举正》举正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海保渔村《周易校勘记举正》举正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海保渔村《周易校勘记举正》举正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海保渔村《周易校勘记举正》举正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海保渔村《周易校勘记举正》举正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保渔村《周易校勘记举正》举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保渔村《周易校勘记举正》举正(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保漁村周易校勘記舉正舉正149饒 宗 頤 國 學院院刊 第三期 2 0 1 6 年 5 月 頁 1 4 9186海保漁村周易校勘記舉正舉正顧永新北京大學中文系 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周易校勘記舉正一卷,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儒學者、考證學者海保漁村撰於嘉永三年(1850) ,根據所藏舊鈔單疏本,參校他本,以補正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記。 舉正固然校出阮氏校勘記的不少問題,但由於所據底本及所用參校本所限,校勘結論亦頗有可商榷之處。我們以宋刻單疏本、八行本、十行本及閩本、毛本等眾本重校,同時參考前人校勘成果,揭示異同,評騭正誤,並由此探求其所據舊鈔單疏本所從出之祖本。關鍵詞: 海保漁村 周易校勘記舉正 阮元 周

2、易注疏校勘記* 本文係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經學文獻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原在漢族語言、文化與其他文明之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15 年 10 月 8 日至 11 日)上發表。150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海保漁村(17981866),名元備,字純卿,通稱章之助,別號傳經廬。日本江户時代後期儒学者、考證学者,師事大田錦城,曾任江戶幕府醫學館(躋壽館)儒學教授,致力於中國古典學的研究和庶民教育。海保力主考證學,著述頗豐, 漁村海保府君墓碣稱: 周易古占法及漁村文話既刊行世。他易、 書、詩三經,及論語有漢注考; 中庸 、 大學有鄭氏義, 孝經、 孟子、 左傳、

3、國語,並有補證。又有孟子年表,書 及 中庸 ,晚加訂正,餘未及釐革。 1據 漁村先生著述書目(署受業和泉平松脩謹記 , 年譜後附)統計,凡 30 種 213 卷,其中僅經學著作就有 13 種之多。事見海保元起漁村海保府君墓碣 、 漁村海保府君年譜 。海保晚歲肆力於經學是有其家學和師承淵源的, 蓋處士少壯從大田錦城先生學,是以其於經義,一在乎恢張師說,然其不易從者,亦必有所論辨補正,不至阿乎所好也。幼從其先考恭齋府君受句讀,皆依古注疏,其晚年專用力於此,亦非偶然云2。據漁村先生著述書目,經書校勘之作有周易正義點勘一卷(原注:依舊鈔單行正義,以刊正注疏本之訛,並補阮氏校勘記之遺。)、 左傳正義點勘

4、三卷(原注: 據金澤文庫本單行正義,以訂今本之誤。)兩種。其中,後一種存世與否不可考;前一種當即校勘舊鈔單疏本、結撰周易校勘記舉正之原始校勘底本。周易校勘記舉正一卷,海保撰於嘉永三年(1850),根據所獲舊鈔單疏本(以下簡稱海保本) ,3校勘並訂補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勘記周易注疏校勘記 (以下簡稱校勘記),稿本今藏靜嘉堂文庫。通行本是關儀一郎所編儒林雜纂本,1938 年由東洋圖1 海保元起: 漁村海保府君墓碣 (關儀一郎: 儒林雜纂本,東京:東洋圖書刊行會,1938 年) ,頁 3。元起又名竹逕,係漁村侄兒,過繼給漁村,能繼承其家學。2 同上注,頁 34。3 島田翰以為海保所獲即大永鈔本。島田翰

5、: 舊鈔本考周易正義, 古文舊書考卷一解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日本明治三十七年東京民友社聚珍排印本更名漢籍善本考 ,2003 年),頁 72。海保漁村周易校勘記舉正舉正151書刊行會印行。另有關西大学圖書館藏岡本况齋手校本周易校勘記舉正,鈐滝川氏圖書記等三印記;東京大学總合圖書館藏周易校勘記舉正寫本,書寫者及時代不明,使用存誠塾紙型,鈐島田鈞一收藏圖書等印記。對於所藏舊鈔單疏本的校勘價值和學術意義,海保周易校勘記舉正序曰:今詳加點勘,其可據以訂今本之訛,補阮氏未道之遺者,蓋有更僕不能罄者焉。而盧文弨、浦鏜、孫志祖輩,以意私改之陋,亦皆灼然可辨。譬如揭日星以行,明莫不照,豈不亦愉快乎?蓋

6、無是本,則校勘記之作,吾知其不得已也;有是本矣, 校勘記可復不作焉。遂條舉其字句之大者,以示是本之卓然可據,名曰周易校勘記舉正 。嗟夫!是本在天壤間, 周易正義十四卷,始無一疑滯矣; 正義十四卷,無一疑滯,而王注始可得而讀焉;王注可讀,而後兩漢先儒之義詁,亦得以溯洄從之矣。豈不更偉乎?聞又有應永間抄本、永祿間抄本,若得比校以從一是,抑亦善之善者矣。跂予望之。知其對於舊鈔本的評價甚高,無以復加。不僅校勘記可不復作,其他清儒的校勘成果類皆一筆抹殺;而且,由於是本正義 無一疑滯 ,進而上溯王弼注乃至漢儒訓詁,亦無不迎刃而解。舉正固然校出校勘記的不少問題,但由於所據底本及所用參校本所限,校勘結論頗有可

7、商榷之處。我們以 1938 年東洋圖書刊行會儒林雜纂本舉正出文為底本,校以中國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藏宋刻遞修單疏本周易正義十四卷(徐坊、傅增湘舊藏,民國二十四年北平人文科學研究所影印本,以下簡稱宋刻單疏本)、日本足利學校遺跡圖書館藏南宋初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八行本周易注疏十三卷(1973 年汲古書院影印本,以下簡稱八行本)以及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藏元刻元印十行本周152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易兼義 (2014 年中華書局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藏宋元珍本叢刊影印本,以下簡稱十行本)、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明崇禎中毛氏汲古閣刻十三經注疏周易兼義 (以下簡稱毛本)、清嘉慶二十年南

8、昌府學刻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周易兼義(2007 年臺灣藝文印書館影印本,以下簡稱阮本) ,同時參照中日兩國學者的校勘成果,4以揭示異同,評騭正誤,並希望由此探求其所據舊鈔單疏本與傳世刻本之間的淵源關係。海保校勘並訂正的對象是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記,所以對於阮氏用以參校的日本學者山井鼎、物觀所著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也特別予以關注。據周易注疏校勘記引據各本目錄,單注本有古本和足利本,原注: 已下二本據七經孟子考文補遺。注疏本有宋本,原注: 據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對於其書的評價, 宋本十三經注疏並經典釋文校勘記凡例以為近日校經之書,莫詳於嘉善浦鏜十三經注疏正字,及日本西條掌書記山井鼎、東都講官物觀所撰七經孟

9、子考文補遺二書,多詳備可觀。至若山井鼎、物觀於易 、 詩 、 左傳 、 論語 、 孟子,其所謂宋本注疏者,與宋十行本相同;惟禮記一書,未見宋刻絕無闕字之本。而其所謂古本,又多攈摭於釋文 、 正義中,亦仍不免錯誤。其餘則私為改易,更喜句中增加虛字,尤失古4 民國三年(1914)劉承幹刊行嘉業堂叢書 ,其中周易正義的底本是狩谷棭齋求古樓藏舊鈔單疏本,後附周易單疏校勘記二卷(以下簡稱嘉業堂本)。1935年,長澤規矩也先生在書誌學第五卷第四號上發表周易校勘記補遺(一) ,將靜嘉堂文庫所藏舊鈔本周易正義殘卷(以下簡稱靜嘉堂本)與阮元校勘記對校。1940 年前後,向宗魯先生手校周易疏 ,遂成 周易疏校後記

10、 ,1941年发表在華西學報 ;後經屈守元先生整理,重刊於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第三集(岳麓書社,1983 年) 。1962 年,馬光宇先生撰周易經文注疏校證 ( 臺灣省立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 6 號,以下簡稱馬校) ,廣校眾本,惜未能參校八行本(只是通過考文補遺間接引用)。1964 年,戶田豐三郎先生注意到廣島大學附屬圖書館藏天文舊鈔本周易正義十四卷(以下簡稱廣大本) ,撰定周易注疏諸本考 ( 東洋文化復刊第九號) 。1995 年,野間文史先生又對其進行了全面校勘(廣島大學藏舊鈔本周易正義考附校勘記, 廣島大學文學部紀要特輯號) 。海保漁村周易校勘記舉正舉正153義 。5事實上, 考文補遺

11、所引古本是足利學舊藏古鈔本; 足利本是足利學印行的活字本。而宋本注疏各經並不相同, 周易 、尚書、 禮記實為南宋兩浙東路茶鹽司所刻八行本; 毛詩、左傳則是南宋建安劉叔剛一經堂所刻十行本。海保校勘舊鈔單疏本之時並未利用八行本,只是採覽校勘記轉引的宋本異文。對於清人的校勘成果,海保關注的有浦鏜、盧文弨、孫志祖等,也都是校勘記所援引的。其中,浦鏜書即前揭凡例論及的十三經注疏正字 ,6多詳備可觀。但浦鏜雖研覈孜孜,惜未見古來善本;又以近時文體讀唐代義疏,往往疑所不當疑。又援俗刻他書,肆意竄改,不知他書不必盡同義疏所引,而他書之俗刻尤非唐代所傳之本也。所以,阮元對於其書和考文補遺的態度是比較客觀的, 故

12、記中於此二書多慎取之,間亦辨其似是而非之處,不欲多言滋蔓也 。7此外,盧文弨群書拾補 、孫志祖讀書脞錄也為阮氏所取材。海保篤信舊鈔單疏本,重在辨析清儒以意私改之陋 ,故多加糾駮。又據周易注疏校勘記引據各本目錄 ,單疏本有宋本 ,原注: 據錢遵王校本。案錢跋有單疏本一,單注本二,注疏本一,今不復能識別,但稱錢校本。據陳鱣經籍跋文宋版周易注疏跋,陳氏購得八行本周易注疏, 惜缺其首卷,復從吳中周猗唐明經借影宋鈔十三卷本,前有五經正義表,係錢求赤手校,覓善書者補全,自謂生平幸事。錢校本題識并附錄焉 。8陳氏舊藏本今藏國圖,卷首確有陳鱣過錄的康熙九年(1670)錢求赤題記,其5 阮元: 宋本十三經注疏並

13、經典釋文校勘記,卷首,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嘉慶十一年(1806)文選樓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冊 180,頁287290。6 十三經注疏正字八十一卷,浦鏜撰。 四庫全書本署沈廷芳撰,屬竊名,參見胡雙寶: 讀儒三記浦鏜和十三經正字 ,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六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年),頁 410。盧文弨從翁方綱處看到此書,見盧文弨:十三經注疏正字跋, 抱經堂文集 (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卷八,頁106。7 宋本十三經注疏並經典釋文校勘記凡例,頁 287。8 陳鱣: 經籍跋文, 叢書集成初編據涉聞梓舊本排印(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本,1985 年) ,頁 2

14、。154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文有曰: 予所獲單疏本一,注疏合刻一,又單注本二,皆宋刻,最精好完善者,真天下之至寶也。則所謂錢跋實為錢求赤跋,並非錢曾(遵王)跋。又據引據各本目錄,注疏本有影宋鈔本,原注: 據餘姚盧文弨傳校明錢保孫(當作孫保)求赤校本,今稱錢本。9前揭宋刻單疏本傅增湘先生乙亥(1935)跋稱易單疏本自清初以來相傳有錢孫保校宋本,然其書藏於誰氏,則不可知 。知其已辨明校勘記所謂錢遵王校本實為錢求赤校本之譌。向宗魯先生尚不知傅氏識見之精妙,反以為其說舛謬,錢孫保景宋鈔本係注疏本, 阮氏所列單疏,據錢遵王校本轉引,與孫保無涉也 。10汪紹楹先生亦指出: 李氏(銳)所據錢遵王本、錢求

15、赤本,實為一本。陳鱣獲見的錢求赤本即盧氏傳鈔本(群書拾補)所從出, 而李氏一以為錢遵王,一以為錢求赤,鹵滅若斯,宜來顧氏之譏呵也 。11海保當然也注意到錢校本和錢本 , 周易校勘記舉正序曰:阮氏元之作十三經校勘記也,稱單行之疏,今厪存儀禮、 穀梁、 爾雅,而他經多亡。及閱周易引據書目,又載有單疏本,標曰宋本一,今不復能識別,但稱錢校本 。始讀至此,以為所謂錢校本者,必其以單疏相比校者矣。及徧檢通篇,其專指引單疏者,僅一見乾彖內,餘皆不復能識別;則又以為所謂單疏者,與宋注疏本,亦不甚相徑庭矣。迨獲舊抄單疏校之,則疑其異同紛然出於錢校本之外者,何其夥也。意者所謂宋單疏本者,錢氏蓋偶一寓目,而未經點校。當阮氏校書時,則此種已屬絕響,於是僅存其目於卷首,猶據七經考文所引,直標宋本 ,實未始目擊而檢尋之也。9 宋本十三經注疏並經典釋文校勘記,卷首,頁 289290。10 向宗魯: 校讎學(外二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