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19757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2012-2013 人教版第三单元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课教学设计(一)(一)课题课题 1 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重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难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教师演示:品红扩散,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温度升高,水会减少得快(温度升高,分子

2、能量增大,运动速度加快)?品红为什么能扩散?联系实际再举例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的事实。分子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分子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出某些分子的照片,证明它 真实存在着,同时,大量的生活事实,如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 中会溶解等,所有这些事实,都会使我们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不停的运动,分子与分子之 间不是紧密相连而是有空隙的。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铁在氧气中 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这说明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是 80 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显微仪器,能达

3、到原子级的超高分辨率。 扫描隧道显微镜不仅作为观察物质表面结构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作为在极其细微的尺度- -即纳米尺度(1nm=10-9m)上实现对物质表面精细加工的新奇工具。目前科学家已经可以 随心所欲地操纵某些原子。一门新兴的学科-纳米科学技术已经应运而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隧道显徽学研究室的科学家正奋力投入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 运用扫描隧道显微学方法,已于 1992 年成功地在石墨表面刻写出纳米级的汉字和图案。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高定向裂解石墨表面上刻写的汉?“中国”,其中笔画的线条宽度 为 10nm。如果用这样大小的汉字来书写红楼梦一书,只需大头针针头那样小的面积, 就可写进全书的内容

4、。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画出来的中国地图其比例尺为 l1013。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中 国地图。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实验:在 40ml 的蒸馏水中滴入几滴酚酞,取少量置于试管 中,滴入浓氨水,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讨论: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 化,变成更小的粒 或右下图)所示,烧杯 A烧杯 B现象溶液慢慢变红无现象原因氨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使酚酞变 红3、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质呈三态变化的原因: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生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5、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 【讨论】:这两个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有没有变化;如何从分子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这些现象::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 化,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如:硫分子,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变成了二 氧

6、化硫分子,那么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否具有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呢? (如:是否助燃)为什么? 【思考、回答】:因硫的化学性质由硫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而二氧 化硫分子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而分子本身并没有改变. (如:三态循环)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旧的物质的分子被破坏,新的物质的分子生成.构成新的物质.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的分子和氧气的分子被破坏,生成了二氧化硫的分子,无 数多个二氧化硫的分子,就构成了二氧化硫.,硫的分子和氧气的分子被破坏了,没有了,当然 不能再保持硫和氧气的

7、化学性质了.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 子,性质不相同; 【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打开一瓶酒精和一瓶水的瓶塞,酒精挥发比水快;熔化蜡烛比熔化蔗糖容易。这是由 于它们分子间的引力大小不同所致。当酒精和水的分子要从其表面“逃走”时,其余的酒 精和水的分子就“拉住”它,不让它走,这就是分子间的引力。只是外界提供的热量克服 了分子间的引力让它“逃走”罢了。这是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在 1873 年提出来的,他并且在计算气体体积受压强和温度影 响的变化中加上气体分子间引力的影响,受到科学家们的赞赏,获得 1910 年诺贝尔物理奖。 由此,分子间引力又称

8、范德华力,或简称分子间力。分子间的分子间力比原子间的键力小得多,大约是键力的 1/100,它决定着物质的沸 点、熔点、气化垫、熔化垫、溶解度等物理性质,而键力决定着物质进行化学变化的难易 等化学性质。以水、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利用图 3-12、3-13 进行分析,引出化学变化的实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化学变化 重新组合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加热 导出:氧化汞汞+氧气 思考:从课本图 3-12、3-13 中,你能从中发现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哪些变化规律?从分子、原子观点出发, 你认为化学变化的实质应该是什么? 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你知道什么叫原子吗? 根据化学反应的

9、实质,你认为分子和原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上述思考题,得出原子的概念。 小结:化学反应的实质 原子的概念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课题课题 2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目的要求: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3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可分性,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后回答。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原子是一个实心球 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

10、,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 原了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不同类的原了内部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表 2-1 中的数据,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原子分子备注概 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子。原子一定比 分子小吗?相 似 性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 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相 异 性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 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相 互 关 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 如:氧气,氮气

11、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 成物质。如:金属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 粒子有几种?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都是巡视辅导答疑,并安排适当时间板书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 学效果。 提问: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小结并板书: 质子:1 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电 子(一) 1 个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内部结构难以直接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发挥充分的想象,在头脑中 建立一个原子模型(注意:不能完全用宏观运动去想象原子结构) ,从而培

12、养想象能力和分 析能力。 几种原子的构成: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核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碳66氧88钠1211氯1817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 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 电) ,而每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 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

13、子核又是由质子和 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 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相对原子质量: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议论后 回答: 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有没有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是多少? 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它是怎样确定的?它有单位吗? 原子中各粒子之间在质量上是什么关系?由此, 你能总结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公 式吗?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教师答疑后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果: 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1,原子核内有 15 个质子,

14、试推算磷原子的核内中子数和核外电 子数。 利用表 4-1、表 4-2 学会寻找关系(必要时点拨) ,例如: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但很接近。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它必不可少。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但最外层电子数量却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核极小,但却 是原子质量的集中之处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 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 12,是含

15、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 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 1/12 约等于 1.6610-27 kg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 电子,1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 1 个电子质量的 1 836 倍,跟相对原子质量的 标准(即一个碳-12 原子质量的 1/12)相比,均约等于 1, 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 中子(即原子核)上,故: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离子离子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使学生初步认识离子形成

16、原因。 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难点:离子形成原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怎样构成原子?为什么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结构示意图:图 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圆圈标核电荷、正号写在前,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离核远近是不同的,为了形象他说明运动者的电子 离核远近的不同,我们引入电子层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认为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 上运动的,那么它们的运动是杂乱无规律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呢?答案是肯定的, 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那么它们运动规律如何呢? 这里仅介绍几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供参考。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核外电子分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