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书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83184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2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申报书 学校名称(盖章):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主 管 部 门 : 广 东 省 教 育 厅 项 目 类 型 : 卓越中学教师改革项目 项 目 名 称 :卓越教师“三位一体”协同 培养模式的探索 申 报 日 期 : 2 0 1 4 年9 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制 二一四年九月 1 填 写 要 求 1申报书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准确严谨。填报内容不得有空缺项,如无内容应填“无”。 2申报书以 Word 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加附页。 3用 A4 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 4. 项目类型填写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卓越

2、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或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5. 项目名称填写各申报高校拟申报改革项目的具体名称。 2 1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1-1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姓 名名 于军于军 性别性别 男男 出生出生 年月年月 1966.05 民族民族 汉汉 职职 务务 教 务 处教 务 处副处长副处长 职称职称 副 教副 教授授 毕业毕业 院校院校 新疆大学新疆大学 学位学位 无无 手机手机 号码号码 13692518316 办公办公 电话电话 06682923505 传真传真 号码号码 06682923781 电子电子 邮箱邮箱 通讯通讯 地

3、址地址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官渡二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官渡二路路 139 号大院号大院 邮邮 编编 525000 1 1- -2 2 申报专业基本情况申报专业基本情况(包括办学历史,是否拥有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否为国家级、省级、校级特色专业,师范生规模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我校教师教育专业始于 1972 年建立的茂名教师进修学校,当时招收的是全日制中等师范专业学生。1984 年在原茂名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升格建立了茂名教育学院,招收全日制师范专科学生,并负责茂名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设的专业有: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化学、物理、地理、体育(后期还增设了小教文科、

4、小教理科和小教英语)等,上世纪末在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规模约 1200 人。2000 年,原茂名教育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省属本科层次的“茂名学院”(2009 年更名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合并后我校重视教师教育专业的建设发展,教师教育专业办学层次也由专科提升为本科。目前我校开办有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地理科学、英语、音乐学、体育教育等10 个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拥有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教育技术学、数 3 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地理科学、英语、音乐学、体育教育等 10 个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权。四十多

5、年里学校为茂名基础教育领域培养了大批教学骨干,特别是有600 多名校友先后成长为茂名市中小学的校长。2014 年全日制教师教育类在校普通本科生约 2100 人;教师教育类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生 4017 人。全校共有专职教师 716 名,其中教师教育专业教师 201 名。我校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具有教育部“卓越系列计划”办学经验的学校。2011 年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学校。目前学校拥有 1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 个省级特色专业、11 个校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8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 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教师教育专业校级精品课程有 5 门)、17 门校级精品

6、建设课程(其中教师教育专业校级精品建设课程有 6 门);1个省级教学团队、17 个校级教学团队(其中教师教育专业校级教学团队有 5 个);3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7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其中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中心是省级示范中心);6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0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8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我校教师教育专业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视实践环节教学。结合学校素质拓展学分计划,开展了教学改革,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明显成绩。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近 4 年来编写了论语注译 、 史记人物列传选译 、 世说新语注译 (上下)等书稿,20 名学生创作了

7、 30 多部网络长篇小说,点击率超过 30 万的有 10 部。1 名学生创作了 4 部,共 120 万字(08 级陈伶璐) ,公开发表的其他作品 100 多篇。发表论文 3篇。物理学(师范)专业学生在近四年时间里共有 16 人参加过全国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师范技能竞赛,共获得特等奖 1 人次(是我省获得特等奖的三所高校之一) 、一等奖 9 人次、二等奖 8 人次;10 级学生何辉强、11 级学生赖世权分别在 2013 年、2014 年省教育厅主办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物理组中以总分第一、总分第二的成绩获得一等奖;09 级学生骆永宽在校期间在中学物理杂志上发表论文。音乐专业学生在柏林合唱节获金奖。英

8、语专业学生多次获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体育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屡获佳绩。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师范生自 2010 年以来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成绩超过 200 项。我校师范生在粤西各地公办中学教师招考中表现突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4 2工作基础工作基础 2-1“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前期基础协同培养前期基础(包括与地方政府、中小学、行业企业协同培养内容、协同培养机制等,请附支撑材料,如合作协议等) 我校有四十余年教师教育专业办学历史,四十余年里,师范生的实习实践环节主要在茂名市所属中学完成。2010 年之前的合作形式主要是“校校合作” ,即我校和实习中学直接协商、共同完成师范生实

9、习实践相关工作。通过多年的积累, 12 所长期与我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且接收实习生较多的中学被确定为挂牌实习基地:茂名市第十中学、茂名市第十二中学、茂名市第十三中学、茂名市实验中学、茂名市第十六中学、茂名市第十七中学、高州中学、高州市第二中学、高州市第三中学、信宜市第一中学、信宜市第三中学、化州市第一中学等。我校还与茂名市一中等 10 所学校建立了实习工作关系,另有固定实习点 16 个。随着形式的发展,2010 年开始, “校校双方合作”逐步演变为“高校政府(茂名市教育局)中学”三方合作。茂名市是我省人口大市,地处欠发达地区,有大量的中小学校长、教师亟待培训提高;我校是本地区唯一的本科师范教育、

10、教师继续教育、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基地。经协商自 2011 年起,我校承担了茂名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农村中学教师的置换培训工作。2011 至 2013 的三年里我校共完成了茂名地区 459 名农村中学教师的置换培训任务;期间先后派出了 904 名优秀师范生进行了农村中学的顶岗实习。 “校局” 几年实质性的互惠合作, 为双方今后的深层次合作奠定了基础。2013 年,我校对茂名市辖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整合,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了以茂名市教育局为依托单位的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市教育局教师教育实践基地” 。 基地一方面要承担我校师范生教育见习、 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任务,另一方面也

11、要承担教育局所属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任务。见附件 1、2、3、4 5 2-2 教育教学改革前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前期基础 (主要指按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相应类型改革项目的具体要求先行开展的工作,请附支撑材料) 1、 三方已有长期合作的基础。 我校与茂名市教育局合作开展的中小学校长培训、 “农村中学教师置换培训暨师范生顶岗实习” 、 幼儿园长培训等各种培训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四年里双方合作顺利,保质保量完成了省厅下达的任务。我校与市属中学的合作关系已持续了四十余年,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双方共同的任务,相应工作也已形成工作规范。 2、我校教师教育部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毕业论

12、文指导等方面有中学骨干教师的参与;同时,我校也有部分教师参与市属中学的教研教改、主动承担中学教学工作。 3、 近五年我校投入了近 600 万元用于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基地及实训中心的建设, 不仅在市属中学建立了一批优质实习基地,还在本校建成一个资产超 300 万、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教师教育实训中心,为三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见附件 1、附件 4、附件 5、附件 6 2-3 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包括学校在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兼职教师等方面已采取的工作措施) 我校现有教师教育专业教师 201 名, 教师教育专业专职实验技术人员 30 余名。 其中正高职称 20 人,副高职称 51

1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 20 人;广东省“千百十”校级培养对象 21 人。2000 年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初,教师教育专业教师队伍较为薄弱,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出台了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相关政策,从而引进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高职称教师中的 80%都是升本后引进的。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多种措施,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博士学位教师中的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提高的方式获得的学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已基本建成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 能够适应本科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学校鼓励各专业聘请行业精英为我校兼职教师。我校教师教育专业每年聘请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超过 100 人(全部是各

14、实习中学骨干教师) ;因人才方案制定、毕业论文指导、中学教师培训等工作需要临时聘请的校外专家每年约 30 人。 6 3改革与建设方案改革与建设方案 3-1 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中学教师。 3-2 “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协同培养机制 1. 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我校与茂名市教育局、协议中学建立“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茂名市教育局统筹规划本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预测教师需求的数量和结构,做好招生培养与教师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同时做好本地区

15、中小学校长、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及经费保障工作。我校将社会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师培养环节,优化整合内部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协议中学全程参与教师培养,积极利用我校智力支持和优质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明确全方位协同内容。我校与茂名市教育局及协议中学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 3-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 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比重适当、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6、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采取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等方式,丰富师德教育的内涵与形式。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打破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 2. 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紧密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吸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 3. 推动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 7 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充分发挥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反思研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4. 开展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