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74556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8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2017年6月5日星期一理论本版主办: 评论部今日责编: 万吉彦编排设计: 贾莹联系电话: 0931-8158446邮箱: 第一六八三期临夏市历史悠久, 遗存众多。 如 何全面梳理历史文化资源, 并充分 挖掘其价值与特色, 是临夏市积极 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所在。临夏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分类史前遗存。 以 “马家窑文化”“齐 家文化”“辛店文化” 为代表的史前 遗址星罗棋布。 出土于临夏的 “彩陶 王” , 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彩陶艺术 的巅峰。 名人辈出。 明朝大学士解缙、 兵 部 尚 书 王 竑、 四 川 按 察 使 马 应 龙 等 , 其 才 华 品 格 无 不 令 世 人 敬 仰; 明

2、朝朱贵, 清朝妥得璘、 马福 禄, 民国马麒等在维护祖国统一方 面 谱 写 了 不 朽 篇 章 ; 晚 清 进 士 邓 隆, 民国时为甘肃省议会议员, 西 夏文研究富有成果; 张质生留下几 十卷优秀诗作文集, 可谓陇上一代 名儒。 商贸重镇。 临夏市自古以来就 是商贾云集之地, 汉时 “羌中道” 、 南 北朝时 “吐谷浑路” 、 唐蕃古道、 甘川 古道均经过临夏。 明代著名的四大 茶马司之一河州茶马司就设在临夏 市。 丝绸之路南道开启了临夏与阿 拉伯、 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交 流与商贸往来, 确立了临夏 “西部旱 码头” 的地位。 民俗风情。“八坊十三巷” 古街 区是临夏市穆斯林传统建筑和民

3、族 民俗文化的缩影。 红园、 东公馆、 蝴 蝶楼集中国近现代传统建筑艺术于 一身。 清真寺、 拱北融回族砖雕、 汉 族木刻、 藏族彩绘为一体, 形成独特 的艺术风格。 临夏也是河州花儿和 洮岷花儿的发源地, 是名副其实的 “中国花儿之乡” 。 革命故地。 位于临夏市东郊公 园 的 胡 廷 珍 烈 士 塑 像 园 和 纪 念 馆 , 是 为 缅 怀 临 夏 人 民 忠 诚 的 儿 子、 中 国 共 产 党 在 甘 肃 的 早 期 领 导 人 胡 廷 珍 烈 士 而 建 。 纪 念 馆 生 动详实地介绍了胡廷珍烈士光辉 战斗的一生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经 历, 对于铭记革命先烈事迹, 弘扬 爱 国 主

4、义 精 神 ,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义。临夏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价 值与特色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的研究需 涵盖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 存, 体现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内涵, 囊括自然与人文的多样文化景观。 同时, 历史聚落等作为历史文化名 城保护的重点, 多样的物质文化遗 存亦是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挖掘和 梳理的重点所在。 临夏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可 以提炼为六个方面: 一是自然景观、 人文传说交相辉映的华夏胜迹; 二 是史前时期的彩陶遗址、 青铜遗存 助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 三是文风 昌盛、 名人辈出、 爱国爱民的英才之 乡; 四是东西交流、 货殖四方的商贸 重镇; 五是底蕴深厚、 异彩纷呈

5、的民 族民俗风情; 六是星火燎原、 红色史 迹典型的革命故地。 临夏市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凝练 为特色鲜明的四大类: 一是以旧石 器、 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创造的石器、 彩陶、 玉器、 青铜器为代表的华夏文 明起源文化; 二是以丝绸之路南道、 唐蕃古道、 茶马互市等为主要内容 的丝绸之路文化; 三是以东乡族、 保 安族、 回族等主要民族及名人形成 的, 以 “八坊十三巷” 古街区, 红园、 东公馆、 蝴蝶楼等近现代建筑, 以 “花儿” 、 砖雕、 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 遗产为代表的多元民族文化; 四是 以胡廷珍烈士塑像园和纪念馆为代 表的宣传革命先烈事迹, 弘扬爱国 主义精神的红色文化。 临夏市历史 文

6、化资源的核心是多元民族文化。关于临夏市申报历史文化 名城的建议临夏市在积极打造历史文化名 城的过程中, 不能局限于现有城市 的行政区划范围, 要把历史文化资 源的梳理挖掘放大到整个市 (城) 域 文化圈。 成功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并不仅 仅是获得一个 “荣誉称号” , 更重要 的是为了明确保护的责任。 因此, 临 夏市在积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 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既 要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 护, 又要使城市经济社会得到更好 的发展, 并不断改善居民工作和生 活环境, 促进城市的更加现代化。 临夏市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一 定要加大力度保护文物古迹和历史 地段, 保护和延续古城的传

7、统格局 和风貌特色, 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 文化传统。 即不但要有单体的文物 保护, 还要有整体的街区或风貌的 保护; 不但要保护有形的建筑、 街区 等实体内容, 还要保护无形的民间 艺术、 民俗精华等文化内容。 当前, 我国对历史文化名城保 护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 有了更 加丰富的认识。 一是文物古迹单位 的保护包括历史建筑、 尚未定级保 护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近现代的代表 建筑; 二是历史文化街区和有传统 风貌历史街巷的保护; 三是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保护。 可见, 临夏市的历 史文化资源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内容相契合, 今后应在政府的有效 指导下,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 好的保护与传承。

8、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展示和利用 方面, 必须要关注如何将历史文化 资源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因此, 对临 夏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核心范围 “八坊十三巷” 古街区的保护, 要遵 从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要保存其真 实的历史遗存和真实的历史信息; 二是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三 是要采取小规模渐进的方式进行改 造和更新。 另外, 在具有革命意义 的红色文化内容展示方面临夏市还 比较单一, 应进一步挖掘。 总之, 临夏市历史久远绵长, 承载着极其丰富厚重的价值和文 化内涵, 无论自然禀赋, 还是人文 积淀, 都使这座城市享有很高的盛 誉和地位。 只要进一步增强文化遗 产保护意识, 充分彰显多元民族等 文化特色

9、, 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 关系, 临夏市就一定能够成功申报 历史文化名城。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 化学院院长、 教授)关于临夏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思考编者按如何利用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业, 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是我省各地需要不断思索探究的命题。 日前, 素有 “茶马互市” 、 西部 “旱码头” 和 “河湟雄镇” 之称的临夏市举办历史文化资源暨旅游经济发展论坛, 邀请我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临夏市历史文 化资源的保护传承、 开发利用和临夏市经济社会发展把脉会诊、 献计献策。 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或文章摘登如下, 以飨读者。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临

10、夏历史文化资源暨旅游经济发展论坛发言摘登段小强在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区域 民族的宏观格局中, 河湟民族走 廊是我国区域民族文化体系中最 重要的 “几何中心” , 是多元族群与 文化多样性积淀最为深厚的独特的 文化区。 在此文化区, 临夏市无疑 是一个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历史文 化名城。河湟民族走廊文化区的显 著特征它是三大高原 (黄土高原、 青藏 高原与蒙古高原) 的交汇处, 因此, 河湟民族走廊的族群具有三大高原 文化融合的人文特征。 它是中国农耕经济文化区与高 原游牧经济文化区的过渡、 连接与 交流的重要区域。 这一区域以黄河 为中轴, 从西往东, 依次是湟水、 大 通河、 隆务河、 大夏河、

11、 洮河、 庄浪河 等为主要支流形成的流域, 河谷地 带也是这一区域主要的农耕区, 辅 之以畜牧区。 它是中国多元一体格局中历史 上四大主要文化区的 “中间边缘 区” 或 “中枢区”东边的汉文化 区、 北边的蒙古文化区、 西南边的藏 文化区、 西边的突厥语言文化区, 而 这个区域正是这些大文化区的结合 部汇集互融区。 从 “城市政治市场功能与影 响力” 的历史与现实双向角度看, 这 一走廊是由兰州、 西宁、 临夏三个城 市为犄角而构成区域的核心地点, 是三大高原交汇的西北地区的政 治、 经济、 文化的中心, 也是西北地 区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它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走 廊, 北接河西民族走廊

12、和长城民族走 廊, 南连藏彝民族走廊, 唐蕃古道南 进通西藏, 青唐路西下新疆, 进中亚, 是联通国际社会的汇通之地, 是沟通 东西方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河湟民族走廊是历史上两大经 济类型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之间 商贸交流的主要地区, 即茶马互市 的中心, 今天同样是中国西部铁路、 航空运输的中心, 是西部商品流通 的枢纽。 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看,这一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 人口流动最频繁, 经济发展最快、 最 有活力的地方, 也是开发青藏高原 最前沿的旱码头和沟通内地与新疆 的重要桥梁。 从族群角度看, 河湟民族走廊 从历史到现在始终是多元族群的混 居地, 现有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及9个

13、 民族自治县, 是我国版图中民族区 域自治最集中的地区, 而且这些民 族自治县本身又具有民族与宗教的 多样性, 诸如 “卡力岗人”“托茂人” “家西番” 等族群现象都成为这一走 廊多元文化融合的突出表征。 从区域政治的角度看, 河湟民 族走廊又是我国省级民族区域自治 地方的核心连接地带: 其东北是宁 夏回族自治区, 其北是内蒙古自治 区, 其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其南 是西藏自治区。 河湟民族走廊积淀着深厚的多 元宗教文化。 一方面是有着丰富多 彩且颇具生命力的民间信仰; 另一 方面是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佛教、 伊 斯兰教、 道教和基督教等, 藏传佛教 和伊斯兰教本土化的特征最为突 出。 同时,

14、 多元宗教文化又横切或贯 通多元民族, 形成了河湟民族走廊 文化的表里结构, 是中国文化多元 一体格局的缩影和生动呈现。 临夏市是河湟走廊历史至今三 足鼎立的重要城市, 处于经济、 文 化南来北往 (河湟民族走廊藏彝 民族走廊)与东进西出(丝绸之路 唐蕃古道)的十字路口。 一是地 缘优势, 历史上是东扼河陇, 西控 吐蕃、 西域的战略要地, 今天是治 藏、 兴藏的大通道和 “大跳板” ; 二 是经济地位, 历史上是茶马贸易的 中心, 今天是 “西部温州” 和农耕与 游牧经济区间的商品贸易交流中 心; 三是临夏是河湟民族走廊多元 民族文化的汇聚之地与典型代表, 它汇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系 统:

15、 以汉族为代表的儒释道文化, 以藏族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 以 回族、 东乡族等为代表的伊斯兰文 化, 三大文化系统在此交往交流交 融, 形成水乳交融、 不同而和、 中和位育的文化模式, 是中国传统文化 多元一体格局的缩影。建造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 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临夏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打 造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资源, 也是承 前启后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 临夏市 要以文化自信实施文化立市、 文化兴 市、 文化强市战略, 打造深具地域民 族文化特色与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要发挥两个优势, 一是要充分发 挥多元民族文化资源丰沛的优势, 要 善用民族文化优势立市、 兴市、 强市。 二是要发挥民族区域自

16、治制度文化优 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 因此, 民族文化优势与 制度文化优势是临夏文化立市、 兴市、 强市的利器, 是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之 集成性旅游资源体系的双支柱, 是推 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驱动轮。 要发掘、 创新极具中国地域、 民族 特色的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国家实施 “一带一路” 战略背景和机遇下, 地处丝 绸之路要冲的临夏应该积极打开这个 面向世界的中国民族文化的橱窗。 积极开发清真饮食文化旅游资 源。 立足特色民族文化社区 (诸如八 坊十三巷) , 让游客在面对面的生活 接触中感受、 品味清真饮食文化 (诸 如鼓励民众开发社区中的家庭旅 馆) 。 利用区位优势, 借力丰富、 热门 的青藏高原藏族生态、 人文旅游资 源, 积极打造宜休闲、 宜美食、 宜购 物 (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 的藏文化 旅游的后方大本营。 大力开发著名 的彩陶文化的当代旅游资源。 大力 发展、 弘扬临夏的红色文化, 激励民 族文化自信。 进一步发掘作为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文化资源 的现代价值。 积极开拓临夏牡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