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泛交流中感知科学魅力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66329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1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广泛交流中感知科学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广泛交流中感知科学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广泛交流中感知科学魅力(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化医学促进肺癌分子诊断技术发展转化医学促进肺癌分子诊断技术发展 记第8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孙艺华本报讯 (记者 王阳)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近日在2017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论坛 上发布了2016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 报告和产业安全预警年报。 报告显示,2016 年上海大部分产业核心产品竞争力处于全国 领先水平, 但同时存在服务业产业竞争力强、 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弱现象。 有学者在会上强 调, 要研究寻找上海未来有爆发力的产业。 报告由上海社会科学院、 中科院上海分 院支持撰写。 据项目负责人、 上海社科院研究 员汤蕴懿介绍, 指数中间值为100, 取2014年 至今上海产业发展的中间值,20

2、16年上海产 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为118.91, 总体保持较高 运行水平。 报告显示, 全国排名中, 上海重点领域科 技竞争力总体水平在全国前列。 在12个样本 产业中, 有10个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在100 以上, 航运服务、 会展服务、 生物医药、 电子信 息制造、 汽车产业、 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六大 产业在全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位于前 三位; 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 高端装备制造、 纺织品生产等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相对落 后, 处于第三梯队。 全国排名中, 上海新能源汽车、 生物医 药、 新型材料、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 航运服 务和会展服务业全国排名靠前。2016年, 上 海汽车工业总产值

3、为5781.6亿元, 同比增长 10.9%, 占上海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17.5%。2016年, 上海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产值 首次突破100亿元; 其数量累计突破10万辆, 令上海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城市。 上海计划到2020年打造成为中国自主 品牌汽车跨越发展标杆区、 新能源汽车产业 化引领区、 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突破集聚区。 上海促进汽车产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 已明 确指出, 上海汽车产业将往低碳化、 智能化、 网联化、 共享化、 品牌化方向发展。 上海以创新链重构价值链和产业链, 加强 了新一轮产业布局。 上海2016年整体研发支出1030亿元, 占GDP的 3.8%;

4、 大飞机、 高端处理芯片、 集成电路芯片、 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创新项目陆续实施; 张江、 紫竹、 杨浦、 嘉定、 徐汇 等多个重点科技创新集聚区集聚扩大,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达411家。 (下转03版)2016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报告发布要研究寻找未来具有爆发力的产业“ 做 好 一 个 笨 人 ”“既然不是 天才 , 那就做个 笨人 吧。 做 好一个 笨人 , 才是不容易的。 ” 中科院院士 薛其坤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 谈到了自己 “考 研考了3次, 读博读了7年” 的坎坷经历, 尤其 是其中 “做好一个 笨人 ” 6个字分外引人深思。 薛其坤院士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5、 2016年9 月荣获未来科学大奖 “物质科学奖” , 2017年1月 荣列 “201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 2017年 5月荣获 “全国创新争先” 奖章公众视线中的 薛其坤, 是一名十分优秀的科学家, 与 “笨人” 怎么 也挂不上钩。 然而, 在薛其坤的眼里,“做好一个 笨人 , 才是 不容易的。 ” 自然,“天才” 很让人羡慕, 但这并不意味 着只有 “天才” 才能搞科研; 而且, 即便是 “天才” , 后 天的努力和坚持也往往更加重要。 科学当然是高深的学问, 但再高深的学问, 不也是在找到方向之 后, 一步一脚印, 慢慢从基础做起的吗? 薛其坤有个外号, 叫 “7-11院士”

6、 。 熟悉他 的人都知道, 早上7点进实验室, 一直干到晚 上11点离开, 这样的作息, 薛其坤坚持了20年。 “我们这一代人的特点是不去想太多遥远的未来, 而是专心做好眼前的事。 内心始终相信, 有了向 往, 足够努力、 坚强, 路就能一直走下去。 ” 几十年 来, 薛其坤把自己视作一个 “笨人” , 同时在认真 “做好一个 笨人 ” 上狠下苦功夫。 在薛其坤认真 “做好一个 笨人 ” 与他发现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之间, 我们应该可以找到一个等号。 既然不是 “天才” , 那就做个 “笨人” 吧认真 “做好一个 笨人 ” , 呼唤着更执著的信念, 更艰苦的 坚守, 更辛勤的付出。 其实,

7、 科研如此, 人生也如此。柯文科 海 观 澜本报讯 (记者 王毅俊)以 “藏地密码揭 秘青藏高原的前世今生” 为主题的上海科普大讲 坛日前在上海科技馆举办。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 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邓涛、 复旦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教授李辉讲述青藏高原的前世今生。 邓涛从青藏高原发掘的化石中窥探出古生物 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由此推断出青藏高原隆 起的秘密。 他认为, 青藏高原并非一下就达到现今 的高度, 生物的化石指示着其高度的变化:2600 万年前, 藏北地区的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下;700 万年前, 海拔高度低于2900米;460万年前, 达到 4000米, 同期发现了札达三趾马。 他

8、还列举了一些不同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攀鲈类生物的对 比, 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青藏高原生物进化的演 变史。 李辉表示,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 我们已 经证实, 在5万至8万年前, 中东人、 欧洲人、 印度 人和东亚人的共同祖先走出了非洲; 之后东亚人 的祖先穿过印度, 来到了中南半岛。 在这里, 他们 分化出了不同的群体。 汉族和藏族的共同祖先沿 着横断山谷向北, 在3万年前来到中国北方; 阿尔 泰语族群, 比如满族和蒙古族, 也是从东南亚一路 迁徙到草原。 约2600年前, 发羌、 唐牦等部落进 藏, 之后逐渐大融合, 成为如今藏族的祖先。青藏高原隆起见证生物演化和消亡青藏高原隆起见证生物

9、演化和消亡上海科普大讲坛讲述青藏高原的前世今生本报讯 (记者 陶婷婷/文 杨浦东/图)暑气逼人也挡 不住青少年们对科学探知的热情。 前天, 由市科协、 市教委 主办,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船舶工业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 “2017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海科学营” 在5所高校同期举行。 来 自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及香港、 澳门、 台湾的940名优秀高 中生、94名带队教师相聚上海, 在科技文化交流与实践中 零距离感知科学魅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上海科学营正式开营现场, 市 科协副主席陆檩、 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 复旦大学党委副 书记许征、 上海

10、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奚立峰、 华东师范大学 副校长周傲英、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上海船舶工业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李煜前等主承办单位领导共同完成分营营旗 授旗仪式。 开营仪式上, 周傲英致辞期待全体营员在为期一周的 营队活动中充分学习、 体验、 交流, 树立科技强国、 实业报国的理想信念。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艺术团给营员们带来了 一场活力四射的文艺表演, 让营员们提前了解大学生活, 体验大学创新, 感悟大学精神。 为促进营员交流, 体验联营 特色, 开营式还组织各地区学生代表上台报到, 展示各地 学生风采。 本次开营式特别开设了 “科创达人TED演讲” 环 节, 上海STEM云中心主任张逸中博士, 第68

11、届国际科学 与工程大奖赛一等奖获奖选手、 上海中学优秀应届毕业生 魏洵婧同学, 分别就STEM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在高 中阶段开展科创学习等作精彩报告。 最后, 中科院院士、 市 科协副主席褚君浩宣布2017年上海科学营正式开营, 并 作题为 智能时代的技术、 思想和我们的未来 的上海科学 营首场报告。 褚院士希望营员们修炼勤奋刻苦、 善于质疑、 目标如一、 胸怀大志的优良素质, 从小热爱科学, 积极投身 到创新型国家建设大潮中去。 为使所有营员进一步了解高校科学营活动, 上海高校 科学营管理办公室制作了宣传视频, 就高校科学营创办的 主旨、 意义、 规模, 以及上海科学营的特色等信息进行

12、了深 入介绍。 据介绍, 在为期一周的分营安排中,6大分营将开放 国家重点实验室让营员们参观和做科学实验; 并邀请名家 大师开设专题讲座, 分学科开展科学探究型学习, 举办丰 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让营员们度过充实而又难忘的科 学之旅。 此外, 为全面提升上海科学营营员STEM素养, 上 海科学营为来沪营员特别开放了 “STEM综合素养测评系 统” , 依托包括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技术与设计、 地球与空 间、 社会与行为学五大领域16个子学科的2万余道题库, 帮助测试者深入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为给营员、 带队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上 海科学营每年开展多项联营

13、活动。 此外, 依托上海市丰富 的科普教育资源, 各高校将分别组织学生参观中华艺术 宫、 科技场馆、 博物馆、 高新科技园区等场馆; 通过各类社 交之夜和联欢活动, 在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 增进不同地 区营员之间的友谊。近日, 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走 进复旦大学。 报告团成员分别从不同侧面, 深情讲述了黄大年的感人事迹, 真实再现 了黄大年崇高的精神品格。 报告团由中组部、 中宣部、 教育部、 科 技部、 中国科协和中共吉林省委联合组织。 沪上高校师生代表1000余人聆听了报告。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生前担 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 授、 博士生导师。2009年, 黄大年

14、毅然放弃 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 刻苦钻研、 勇于创 新,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填补了多 项国内技术空白。 今年1月8日, 黄大年不 幸因病去世, 年仅58岁。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先进事迹作出 重要指示:“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 学习他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学习他教 书育人、 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 学习他淡泊 名利、 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把爱国之情、 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 中、 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从 自己做起, 从本职岗位做起, 为实现 两个 一百年 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难忘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子黄大

15、年先进事迹报告团由吉林大学副 校长孙友宏,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 学院教授于平, 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 长、 吉林大学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任波,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 乔中坤和吉林日报记者孙春艳组成。 在孙友宏眼中, 黄大年是一个永远把国 家利益和需要放在首位的人, 总是淡泊名 利、 把个人得失抛在脑后, 不了解他的人甚 至会觉得他有点傻。 只为了那一句 “我是有 祖国的人” , 黄大年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 生活, 说服开诊所的妻子中断事业, 告别国 际顶尖的科研团队回到祖国。 回到母校, 他 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 甚至没有节假 日概念。 他总是憋足了劲儿与时间赛

16、跑。 作为黄大年生前的科研助手, 于平亲 身感受到了一位 “战略科学家” 的 “赤子之 心” 。 就像黄大年常说的:“中国要由大国变 成强国, 需要有一批 科研疯子 , 这其中能 有我, 余愿足矣! ” 黄大年刚一回国就组织开展重大项目攻关研究, 为了 尽快突破装备技术瓶颈, 他把自己关进办公室, 没日没夜地设计科研思 路; 对国家利益和科学研究, 他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不唯上、 不唯 权、 不唯关系, 是一股清流; 他直言不讳的表达方式、 雷厉风行的做事风 格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为老师, 决不能亏待了这帮孩子, 绝不能耽误了这拨人才。 ” 回 忆起黄大年常说的话, 乔中坤不禁哽咽。 教学中, 黄大年将学生视为璞 玉, 相信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 在给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 总是考虑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前途; 经常出差却从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即便 在病床上, 也坚持为学生讲解难题。 生活中, 黄大年始终用慈父般的爱 呵护着学生, 对学生家中的困难竭尽全力, 甚至用工资垫付学生母亲的 手术费。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