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新史观及其应用举例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6425102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新史观及其应用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年高考新史观及其应用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年高考新史观及其应用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年高考新史观及其应用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年高考新史观及其应用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新史观及其应用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新史观及其应用举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亿星培训学校 2016 届高考复习资料12016 年高考新史观及其应用举例【实例引入实例引入】:用多种史观评价新航路开辟对对新航路的开辟的不同新航路的开辟的不同评评价价主要史观主要史观例:新航路开辟例:新航路开辟文明史观:文明史观: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人类文明链接,交流碰撞发展全球史观全球史观( (整体史观整体史观) ):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市场雏形出现,分散走向整体现代化现代化( (近代化近代化) )史观:史观: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2、,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欧洲资义发展,落后地区开发社会史观:社会史观: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革命史观:革命史观: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早期殖民扩张,灾难屈辱落后 革命史观(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1.基本内涵: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的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的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认为阶级社会中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最集中反映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

3、盾。2基本特点:只有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阶级矛盾发展变化,才能把握住历史发展本质内涵,揭示其 内在规律性;强调阶级斗争,过分突出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忽视经济、社会、思想、文化、 教育、科技等研究,具有强烈的政治取向。1. (2011广东文综,21)有学者认为:“19 世纪 70 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 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2.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把中国近代史分为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一 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 ) A现代化史观 B革命史观

4、C全球史观 D文明史观 3. 1759 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 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 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4.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

5、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全全球球化化史史观观 (整整体体史史观观 ) 1基本内涵:全球化史观认为: 人人类类历历史史是是一一个个整整体体 ,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 进入整体发展阶段。19 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树亿星培训学校 2016 届高考复习资料2可分割的整体。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 发展。 2. 基本特点: :将将整整个个人人类类历历史史看看作作一一个个整整体体来来研研究究,要要求求从从全全球球整整体体的的大大视视角角去去研

6、研究究世世界界历历史史。 知识拓展 全球史观承认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文明中心,开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把 全人类的文化、社会生活的演进作为史学考察的终点,突出文化多元共存的合理性以及人类各区域文明之间交往互动 的历史推动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 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 下进行考察。3. 全球史观 视角下的历史线索 新航路开辟: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欧洲文化对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渗透(世界市

7、场雏形)。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相互联系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国际垄断集团和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最终确立)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4. “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 (1)树立一种全球意识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何以可能和 必要的根据。 (2)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 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

8、的对话。 (3)要求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不同文明。要求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不同文明。 (4)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间的共同 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 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例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 年至 1763 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 1500 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 19 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

9、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例 2:拉尔夫达伦道夫在 1998 年写道,20 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 20 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 世纪 (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例 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

10、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树亿星培训学校 2016 届高考复习资料3例 4: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全球环境的恶化 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A、 B、 C、 D、近(现)代化史观近(现)代化史观 1基本内涵:从 16 世纪起,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或者近代化。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

11、政治制度、 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其核核心心是是经经济济的的工工业业化化和和政政治治的的民民主主化化。 2. 基本内容 政治方面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方面工业化、市场化; 思想文化方面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方面城市化、福利化; 知识拓展: 由于各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即不同的现现代代化化模模式式 。 (1)从现代化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原原发发型型),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 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传传导导型型)

12、,即指现代化起步是 在外部因素刺激下开始。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 (2)从经济体制特点看,可分为:市市场场经经济济模模式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计计划划经经济济模模式式,如苏联现代 化;混混合合经经济济模模式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现代化。 (3)从社会经济性质看,可分为资资本本主主义义现现代代化化模模式式和社社会会主主义义现现代代化化模模式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 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3. 用近代化史观看中国近 现代史

13、中中国国近近代代化化的的四四个个层层面面具体层面发展进程经济近代化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开展, 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 19世纪末民族 工业 发展。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迎来 。20世纪20年代末至40 年代末,民族工业发展 而艰难。 1953-1956年对民族工商业进行 改造。 1953-1957年开展以 为主的“一五”计划。“ ”、“ ”等使工 业化建设受挫。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 的伟大决策,工业化速度大大加快。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主张实行 ,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辛亥革命推翻了 ,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 孙中山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具有 的进步意义。 1949年中国人民政

14、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 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第一部 类型的 宪法。思想近代化器物变革:地主阶级 派和 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制度变革 :先是 派日 益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 科学,还包括了 科学和 ,主张既要学习 “西 艺”也要学习 “西政”。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早期宣传 与 ,部分知识分子后 期开始宣传 。树亿星培训学校 2016 届高考复习资料4社会生活近代 化“衣”来说,由清末的满人服装转变为 装。从“食”来说,引进了 。从 “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以整洁宽敞的 为主。从社会风俗来说,陈 规 陋俗转变为 的习俗。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主要包括 、铁路、汽车、 在中国的出现,电报、 的发展。 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逐渐普及。高考例证: 1(2011海南单科, 12)有历史学家说: “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 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2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 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