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历史十大热点专题复习教师网会员资料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13713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2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历史十大热点专题复习教师网会员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师招聘历史十大热点专题复习教师网会员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师招聘历史十大热点专题复习教师网会员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师招聘历史十大热点专题复习教师网会员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师招聘历史十大热点专题复习教师网会员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历史十大热点专题复习教师网会员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历史十大热点专题复习教师网会员资料(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2012 年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十大热点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农业的发展进程知识归纳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1生产工具的进步 (1)夏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2)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 (3)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4)曹魏马钧创制了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5)唐朝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2兴修水利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 (2)夏商周时期,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用桔

2、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秦国 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 (4)秦朝时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5)隋朝时,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的水利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的总和。 (7)元朝政府先后修治、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将几大水系贯通起来。 关键提示 兴修水利的功用主要有三: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洪涝灾害;解决交通运输困难。 3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1)商周时期,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 (2)唐朝时,农作物品种增多。 (3)明朝时,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

3、种玉米和甘薯。 (4)清朝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跟踪思考 明清时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有何意义? 4生产技术提高和经验积累 (1)商周时期,人们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系统地总结了 6 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的生产经 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明朝后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 的农学体系,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关键提示 农书是农学理论著作,是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它既属于农业的范畴,也属于科 学技术的范畴。 跟踪思考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主要表现

4、在哪些方面? 二、中国近代农业的状况 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促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加剧了中国农民的破产。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 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发展了。 3抗战时期,日占区大量土地被日军使用,并低价收购农产品,使农村粮荒普遍,饿殍满 地。国民政府在农业上采取“粮食征购” “征借”等手段,加重对农民的剥削,造成农村经 济的衰败。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等地开荒成绩显著。 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征

5、购军粮和拉夫,造成田地荒芜,人口外流。美 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农产品,也严重打击了中国农业。这时期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跟踪思考 中国近代农业遭到破坏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 三、新中国农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农业的恢复 (1)19501952 年,我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土地改革以后,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到 1952 年,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跟踪思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道路 从 1953 年起,国家

6、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到高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走向社会主义道路。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到 1956 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制经济。 3 “一五”计划时的农业 1957 年,农业生产任务按计划完成。因受自然灾害影响,粮棉等增产有限。 4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年 8 月,会议上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 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人民公社化严重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农业生产遭到

7、极大破坏,农副产 品产量急剧下降。 关键提示 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5 “文化大革命”时期 农业遭受严重破坏,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6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 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关键提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 已跃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

8、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 1987 年,产值已超过农业总产值。这 就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跟踪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 四、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 1西周的井田制 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周朝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 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那时耕地沟洫纵横, 如同井字,称为井田。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2均田制 485 年,北魏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的前提下,颁布

9、均田令, 推行均田制。 隋唐时期,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跟踪思考 井田制与均田制在实质上有何不同? 3更名田 1669 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 。 4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天朝田亩制度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 并没有得到真正实行。 关键提示 太平天国的分田方案从本质上是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特点是绝对平均主义。 5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10、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 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 “平均地权”是 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6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 1931 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 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 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7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关键提示 减租减息并没有改变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8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

11、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 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 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 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这次土地改革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通过这次土改, 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跟踪思考 近代以来,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提出过哪些土地方案?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五、中国古代农民的赋役负担 1中国古代农民的赋役负担内容 (1)以人口为依据的人头税和

12、以人丁为依据的丁税。 (2)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3)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田租)。 (4)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兵役和其他苛捐杂税。 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1)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 而衰征” ,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公 元前 594 年,鲁国的“初税亩” ,国家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 “履亩而税” ,即是承认了 耕者对所耕土地的私有权。 跟踪思考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相同作用是什么? (2)编户制度: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及无

13、 爵位的地主、小官吏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 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有田租、算赋 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汉朝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代役税)很重。 关键提示 编户制度既是一种户籍管理制度,又是一种赋役制度。 (3)租庸调制: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租 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 ;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 做“调” ;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缴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唐朝的庸不再 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

14、,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赋税收入 有了保障。 (4)两税法: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由中央政府 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客,以当时的居住地,编人户籍;每户按资产 交纳户税,按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两税法的作用: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 的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 制有所放松。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 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

15、革和进步。跟踪思考 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5)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 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 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 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 家的田赋收入。 (6)一条鞭法:1581 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原来的 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 ,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 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一条鞭

16、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相对减轻了农 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 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关键提示 一条鞭法让田亩分担了户、丁的役银,并没有免除丁银。 (7)摊丁入亩:1712 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 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帝时又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 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 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入亩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 重要意义。 跟踪思考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改革方案中,哪些有利于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