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不搞终身制建设期末根据评价结果有进有出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12090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4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一流不搞终身制建设期末根据评价结果有进有出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一流不搞终身制建设期末根据评价结果有进有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一流不搞终身制建设期末根据评价结果有进有出(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 王栋梁责编: 袁伟平美编: 康永红版式: 单舒方校对: 陈丽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A04重磅阅读“双一流” 不搞终身制 建设期末根据评价结果有进有出2017年1月, 经国务院同意,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以下简称三部委) 印发 统筹推进世界一 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 (暂行) (以下简称 实施办法 ) ,“双一流” 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9月 21日,“双一流” 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 围绕为什么要实施 “双一流” 建设、 如何遴选认定等问 题,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 一流学科, 是党中央、 国务

2、 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5年10月, 国务院印发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 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 案 提出总体目标为: 到 2020年, 若干所大学和一 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 列, 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 2030 年, 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 界一流行列, 若干所大学 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 科前列, 高等教育整体实力 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 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基 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三部委有关负责人介 绍,“双一流” 建设实施推 进总的原则是稳中求进、 继承创新、 改革发展, 即从 建设基础出发, 平稳开局, 平稳过

3、渡, 平稳推进, 不搞 全体发动、 推倒重来; 充分 考虑 “211 工程”“985 工 程” 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 基础, 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 同时创新建设管理模 式,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 源和力量, 促进高等教育 区域协调发展; 以改革为 动力, 既坚持竞争开放、 动 态调整, 打破身份固化, 强 化绩效激励, 又强调改革 引领、 深化综合改革, 切实 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提 高质量。三部委有关负责人 介绍,“双一流” 建设高校 通过竞争优选、 专家评 选、 政府比选、 动态筛选 产生。在广泛听取意见 的基础上, 以增量方式统 筹推动建设, 以存量改革 激发建设活力。“双一流” 建设高校

4、及建设学科的 认定遴选程序主要分为 四个步骤: 第一步, 根据国务院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 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以及三部委 统筹推 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 建 设 实 施 办 法(暂 行) , 组建 “双一流” 建设 专家委员会, 具体承担遴 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 有关工作。 第二步, 依托专家委 员会, 以学科为基础, 确定 遴选认定标准, 产生拟建 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 科。具体分为三个环节: 综合考虑有关第三方评价 的权威性、 影响力及高校认可度, 论证确定采用的 第三方评价结果; 以中国 特色学科评价为主, 特别 是反映人才培养和学科水 平的评价, 酌情参考国际 评价, 统筹

5、考虑国家战略、 行业区域急需、 不可替代 性等因素, 论证形成一流 学科建设高校认定标准; 根据认定标准, 遴选产生 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建议名单, 随之对应产生 了拟建设学科。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 综合评 价论证提出 42 所一流大 学建设高校建议。此后, 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建议, 三部委审议确定 “双一流” 拟建设高校及拟建设学科 名单。 第三步, 确定拟建设 高校的建设方案。 第四步, 三部委根据 专家委员会意见, 研究确 定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建 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报国 务院批准。“双一流” 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如何遴选认定据介绍, 一流大学建 设高校的遴选, 既要

6、体现冲 击一流的水平, 也要与我国 国情国力相适应; 既要服务 国家重大战略布局, 也要与以往重点建设项目平稳衔 接。考虑到一流大学建设 高校的整体建设任务更重, 示范效应更加明显, 更需要 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打破身份固化、 激发建设活 力, 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 B两类。这样做主要是希 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 设高校加快改革、 加快发展, 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 正视差距、 奋起直追。在具 体工作中, 将做到三个同 等, 即同等重视、 同等建设、 同等评价。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何设立A、 B两类“ 双一流 不搞终身 制。 ” 三部委有关负责人介 绍,“双一流” 建设以学科 为基础, 对建设

7、过程实施 动态监测, 实行动态管 理。建设过程中, 将根据 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 评报告, 参考有影响力的 第三方评价, 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 等情况, 对实施有力、 进 展良好、 成效明显的, 加 大支持力度; 对实施不 力、 进展缓慢、 缺乏实效 的, 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 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 现重大问题、 不再具备建 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 改善的高校及学科, 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 末, 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 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 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 评价, 对建设成效进行期 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 结果等情况, 重新确定下 一轮建设范围, 有进有 出, 打破身份固

8、化, 不搞 终身制。三部委有关负责人强 调, 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 的是 “建设” 高校及 “建设” 学科, 重点在 “建设” , 是迈 向世界一流的起点, 而不 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 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 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 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 的建设成效。入选 “双一流” 意味着什么下 一 步 , “ 双 一 流 ” 建设进入新阶段, 工作 思路和工作任务将进一 步深化。三部委的工作 重心将从遴选建设高校 和建设学科转换到有效 推进实施上来, 建设高 校将从凝练学科方向、 编制建设方案转化到全面落实上来。 主要工作分为两个方 面, 一是推动建设高校深 化认识, 通过座谈会、 宣

9、讲 会、 培训班等多种形式, 结 合学习贯彻 “十九大” 精 神, 深入宣传解读 “双一 流” 建设精神实质, 进一步 统一思想、 深化认识、 交流经验, 采取典型引路的办 法, 带动帮助建设高校开 好头、 起好步、 走对路, 抓 好建设落实。二是研究制 定绩效评价办法和相关政 策举措, 通过高校在内的 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 深 入论证提出新时期中国特 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标准, 一方面为建设 中期评价指导和周期评价 作准备, 另一方面把研究 制定绩效评价办法的过程 变成建设高校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的过程, 成为推 动 “双一流” 建设的有力抓 手, 引导 “双一流” 建设健 康发展。据

10、新华社迈向教育新起点 河南里程碑 东方今报 猛犸新闻记者 张静 9月21日, 教育部正式向社 会公布 “双一流” 建设名单, 我省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进入 “双一 流” 建设行列。毋庸置疑, 这标志 着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 重大突破, 是我省教育史上的里 程碑事件。 事实上, 我省对于高等教育 的推动, 一直在紧跟国家的脚步, 做出了巨大努力。 2015年7月23日, 河南省高 等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透露, 从2015年起, 我 省将启动高校分类发展计划, 引 导高校在不同层次、 不同领域办 出特色、 争创一流。其中指出, 我 省要重点建设23所国内高水 平大学。 2015 年 1

11、2 月, 经河南省人 民政府批准,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联合出台 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 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 对我省未来 10年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高等教 育改革作出规划, 全面实施河南 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方案中明确了时间节点: 河 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 建设时间为2015年2019年, 计 划立项建设10个左右优势学科 和20个左右特色学科。二期建 设时间为2020年2024年, 一期 验收合格纳入二期继续支持。而 在投入资金方面, 2015年2017 年安排10亿元, 2018年2024年 每年安排3亿元, 总计31亿元。 在 2016 年 1 月举行的河南 省第十二届人民

12、代表大会第五次 会议上, 时任省长谢伏瞻同志所 做的 政府工作报告 中也指出, 加强高水平大学、 特色骨干高校 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支持郑州 大学、 河南大学等高校创建一流 大学。 在今年9月6日, 河南省政府 办公厅再次印发了 关于贯彻落 实国办发 2016 37号文件精神 加快我省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 。 意见 提出, 河南省要对接 国家 “双一流” 战略部署, 立足我 省实际, 研究制定我省建设一流 大学和一流学科实施方案, 加快 创建若干所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 学科。 特别是在提升大学生自主创 新方面, 我省确定将着力加强河 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 级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等高等学校申请组建国 家 “2011协同创新中心” , 支持甲 骨文信息处理等具有河南省特色 的重点实验室组建教育部重点实 验室。“双一流” 建设因何而来下一步进入实操阶段的 “双一流” 建设有哪些重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