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11181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丰台区丰台区 20152015 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语文语文 2015.3一、本大题共 17 小题,共 48 分。(一)阅读材料一,完成(一)阅读材料一,完成 1-61-6 题。题。 (1414 分)分)【材料一材料一】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

2、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如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着变化。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伯) 、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周代的晋、

3、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嬴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花、叶、谷、林、金、石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宋、司马、王、公孙等,由于古代封爵官职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门、东郭、南、陶、卜等;以祖先族号、谥谥号为

4、姓,如唐、虞、夏、商、康等。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的避讳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因特殊事件或因省文、音讹而改姓等。当然,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古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也直接导致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化。凡此种种,使中国姓氏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以致世系难辨,脉络难清。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周朝建立,礼制规范,如何命名也有了许多规定。如左传所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汉代是中华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国力强盛,安国、奉汉、勇、超、雄等名字,张扬的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蓬勃向上的精神。西汉末年

5、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 ,人物几乎都是单名。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之”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 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 。由于古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 。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6、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这样几种。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二是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三国赵云字子龙,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 ,云与龙因此相关。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此外,还有以孟(伯) 、仲、叔、季排行为字或取于古语、成语等情况。(取材于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追溯谥号避讳A. s sh wiB. shu y wiC. s sh hu D. shuy hu 2.下列有关“姓” “氏”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 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的氏族称号,一般认

7、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B.姓的产生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氏的产生则源于原始社会的人口繁衍。 C. 古老的姓、氏很少,中国大量的姓、氏起源于周代,是周王室分封制的直接产物。D.秦汉之前,姓与氏有明显的区别,使用时也有严格的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3.下列词语中,可以证明秦汉之前的姓具有“别婚姻”功能的一项是(2 分)A. 秦筝赵瑟 B.朝秦暮楚C. 燕歌赵舞 D. 秦欢晋爱4.下列句中有关“名” “字”的表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孟姜女 ,姓孟,名姜女,据说是春秋齐国人杞梁之妻,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主人公。 B.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孔子名丘,字仲尼,

8、说明其排行老二。 C.古人的名多用于自称。鸿门宴中项羽所言“籍何以至此”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 名。D.在古代,平辈之间的“指名道姓”是不尊重他人的无礼行为,见面时要称呼他人的字。5.根据你对“名之与字,义相比附”的理解,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写适当内容。 (3 分)姓名字名与字意义关系白居易相关诸葛亮孔明晏殊同叔6.把下面诗句填写完整,并结合材料一解释“伯仲”一词的含义。 (3 分),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伯仲”的含义是。 (二)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二)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 7-107-10 题。题。(9(9 分分) )7.下列现象与“门阀制度”无关

9、的一项是(2 分)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C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门资,多不择贤良。D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8. 江南农村的古宅上常嵌有“某某流芳”的牌匾,以表明家族来历。如果你看到“陇西流芳”的牌匾,说明这户人家的姓氏是。某王姓华侨回大陆寻根问祖,你可以建议他到(地名)去追寻家世渊源。(2 分)9.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的姓氏书,当数宋朝编撰的百家姓 。 百家姓的前八姓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请说明“赵”姓位居榜首的原因。 (2 分)10.材料二中所讲的“郡望”现象,与材料一中的“姓氏”“名”“字”哪一个关系最紧密?据考证,唐代诗人韩愈是今河南

10、孟州人,并非河北昌黎人,请说明韩愈又称韩昌黎的原因。(3 分)【材料二材料二】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的以血缘论亲疏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而以家族郡望明贵贱的内涵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在某个区域内某个姓氏是一个有地位、有声望的名门大族。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封建社会里,最尊贵的姓氏是皇帝的姓,称为“国姓”。刘汉王朝时就明文规定,凡刘姓之人可免除一切徭役,享受“六百石”的中级官吏的待遇。李唐王朝编修姓氏的书中,也明文规定了姓氏尊卑的排列。武则天执政时,修纂姓氏录,改武姓为第一。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

11、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甚至连日常交往、场面坐次亦明确有别。当时无论是选官还是婚嫁最重郡望门第,朝中最为显赫的官位只能由有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曾对这种不合理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诗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中“金张”指西汉宣帝时的权贵金日磾和张安世,他们的后代凭着祖先的世业,七代为汉室高官。而奇伟多才的冯唐(即诗中之“冯公” )却因出身微门,竟一生屈于人下,不能展露其才。隋唐时代,科举盛行,寒门庶族大量进入统治阶层,但门第

12、观念依然流行。李姓以陇西为贵,崔姓以博陵为贵,卢姓以范阳为贵,郑姓以荥阳为贵,王姓则以太原为贵。五姓之外,还有河东裴、薛二姓,与五姓并称“门阀七大家” 。唐代的宰相及其他高级官员大都出身于这些高门。到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 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 ,仍是沿袭魏晋至隋唐时期所形成的名门望族的地理分布。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姓氏、郡望标明出身门第贵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以郡望标注姓氏的习俗,十分盛行。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对此制颇为不满,他曾参与纂修国史,在写李义琰传的时候,因为义琰家住魏州昌乐,已有三代之久,所以如实写道:“义琰,魏州昌乐人也。 ”结果监修官竟指责他违背了写史原则,要他照李氏郡望改为

13、“陇西成纪人” 。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姓氏郡望成为他们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 “姓氏郡望”这一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1711-17 题。题。 (2525 分)分)木质的村庄木质的村庄 王芸溯流而上,大致可以发现,木质的多寡,是判断村庄古老程度的一种标尺,也决定着一座村庄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南方的传统村庄,多木。木是结构房屋的主体,构造实用的部分,也镶嵌于修饰的部分。木的包容、温和质感,渗透于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欢这样的村庄,除

14、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村头村尾、桥边河沿,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觉清凉与妥帖的老宅。这样的老宅经过时光的沉淀,墙体泛出斑驳之色,复杂得难以用颜料描述。木质的部分也无预期地残损了,有人为的破坏,也有岁月随性的手笔。但它安详,如同村头的老树,似乎可以承受一切,布满疮疤,依然无损它的安详。我固执地以为,这些老宅,可以安妥地、舒展地放置身心。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树下,总有一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着,捉迷藏、抓蚯蚓、滚泥球、抓沙包他们一茬接一茬地长大,老去,最终销匿了身影。而树还在那里,成为村庄不离不弃的陪伴。有了这些树,再

15、寡静人稀的村庄,也有了安慰。在江西宜丰采风时,去过一个叫坪上的古村。绕村半壁的石垒古墙上,散布着数十棵八百至千岁的古树,大多为樟树,看起来三四人方可伸臂合围,还有生长极缓慢的石楠和罗汉松,腰身紧致。它们与村庄的年岁相仿,一路绵延成环抱的姿态,护卫着这个村庄。村民出门抬头便见它们的身影,一年四季被它们荫庇。它们仿佛一条隐秘的时光通道,连接着村庄的源头。盛夏,慕名至婺源,随古村落立档调查人员走访古村。这里古村密集,因被群山抱持而得以保持本真生态。同行的当地女子有个男儿气的名字,显峰。她家在一个尚未被旅游开发的古村,村内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

16、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 。木质的物件,有自身的寿限。这样的老宅牵系着久远的祖先的脉息,在岁月的起承转合中不断存储着生活的细节、时光的重量。即使有人居住其中,整日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地维护,还是有人力难及之处。而且,真实的生活,有着凸凹粗糙的质感,哪里可以做到周全无遗的呵护?老宅里,愈是繁复的细部,那些镂空或雕花的雀替、柱础、窗框、飞梁、翘檐,有着目光和手指难以触及的细微转折和深部空间,却可以被粉尘、虫豸、风雨、阳光轻易抵达。这些来自自然的物事,在漫长的时光中,随性出入,耐心地对这些部件进行二次雕琢,直到它面目全非面目全非。每走进一处老宅,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节时,显峰却专注于询问房主如何保全,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地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即使她已经搬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