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主推技术汇总表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10263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主推技术汇总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川省主推技术汇总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川省主推技术汇总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主推技术汇总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主推技术汇总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3 年四川省主推技术汇总表序号技术名称技术概述技术效应技术要点适宜区域推广注意事项技术依托单位1杂交稻机 械化育插 秧技术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是水稻生产实现机 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及产业化的重 要途径,它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栽秧的 劳动强度,还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 率,是一项省工、省力、省秧田、省 投资,并能获得高产的新技术。全国 各地试验示范和大田生产实践表明,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比常规手工插秧增 收节支约150元/亩。机插秧育秧的秧本比为 1:801:100,节省 秧田80%左右,用于增 种夏粮或经济作物, 即每亩本田节省0.08 亩秧田,按种小麦计 可增收28.8元(小麦 平均240公斤/

2、亩1.5 元/公斤) ;1个机手每 天可栽插30-60亩大田, 是人工栽插的60倍以 上,每亩可节省栽秧工 2-3个左右,人工按30 元/个计,机械栽插费 用为40元/亩,每亩可 节省投入50元左右。略本技术适应于四川省冬闲田 和前茬作物为蔬菜、油菜等 早茬田,也适应于光热条件 较好的小麦等迟茬口田。本技术为农机农 艺交叉融合技术, 且各自的技术性 均较强,需要农 机农艺部门的密 切合作。四川省农技推 广总站四川省 农机化技术推 广总站四川农 业大学2水稻优化 定抛技术该技术是我校和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集成保护性耕作、超高产栽培和轻简 栽培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发的一项新 技术。该技术既杜绝 “满

3、天星”抛栽 导致秧苗分布不匀而出现的减产问题, 也减轻了手插秧的劳动强度,提高了 劳动生产效率,做到了高效和高产的 协调统一,近年来在生产上得到了大 面积示范推广。一般每亩可增产稻谷 50-150公斤,增收节 支200元以上。选用高产优质杂交组合、旱 育多蘖中大苗壮秧、稻田翻 耕或免耕留茬、浇水拔秧、 带泥定点抛栽保证秧苗相对 有序分布、科学平衡施肥、 浅湿交替灌溉、综合防治病 虫草害。适宜在已有抛秧、免耕抛秧 稻区和劳动力缺乏、劳动力 成本高的区域推广。免耕定抛宜选择 保水性能较好的 田块。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农业技 术推广总站3水稻超高 产强化栽 培技术该技术是我省在2000年引入国外强

4、化 栽培理念基础上,结合四川水稻生产 实际研究提出的一种新型水稻超高产 栽培技术, 2005年在全省一定范围示 范,2006年大面积示范推广,是我省 的一项水稻突破性重大增产技术措施。一般比常规栽培增产 15%-40%左右,每亩新 增纯收益100元以上。选择适宜高产优质杂交品种、 培育旱育适龄壮秧、适时嫩 秧早栽、合理稀植、采取三 角形或正方形种植、合理平 衡施肥、节水高效灌溉、综 合防治病虫害。适用于四川及类似生态区, 最适宜于水源有保证的冬闲 田(菜、蘑菇、绿肥) 稻 两季田;次适宜于麦一稻、 油一稻两季田。特别注意移栽苗 龄环节,力争做 到小苗早栽以夺 取高产。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农业

5、科 学院、四川省 农业技术推广 总站4玉米覆盖 增密高产 栽培技术本技术针对四川省玉米主产区气候灾 害规律和生产上种植密度不足现状, 研究提出玉米覆盖增密抗逆高产栽培玉米覆盖栽培技术。 全膜增温覆盖技术: 在山区一般比露地栽1. 覆盖栽培技术 (1)全膜增温覆盖技术要点: 规范预留行、增温育苗、全全膜增温覆盖技术可在四川 省甘孜、阿坝、凉山等山地 玉米区推广;膜侧保墒覆盖四川省各生态区 气候类型复杂多 样,各区玉米覆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科学 院、四川省农2序号技术名称技术概述技术效应技术要点适宜区域推广注意事项技术依托单位技术。该技术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覆 盖 栽培技术具有增温或御旱功效;二

6、 是缩 行增密栽培可提高玉米亩产量。 盆周山 地区采用 “全膜增温覆盖技术 ” ,可有 效解决两头低温突出、秋季阴雨 低温为 害;盆地丘陵旱区采用 “膜侧覆盖栽培 技术” ,可有效解决丘陵区土 层浅薄、 季节性干旱危害重的问题 。培玉米增产10%,亩增 收100元;膜侧覆盖 栽培技术:在丘陵旱 区 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 18%,平均每亩集雨节 水39方,亩增收节支 117元;秸杆保墒覆 盖技术:在漕坝地每 亩 比露地栽培平均增产 15%,水分利用效率提 高20%,亩增收节支 115元,并降低地膜覆 盖“白色污染 ” ,生态 效益显著。膜覆盖、规范移栽; (2)膜侧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沟 施底肥底

7、水、小垄双行、 等雨 盖膜、膜侧栽苗; (3) 秸杆(生物)覆盖技术: 规范带植、育苗移栽、粉碎 秸 杆、行际覆盖、施用腐熟 剂。 2. 缩行增密措施 在当前亩植密度25002800株 基础上亩增加700株,亩植密 度为32003500株。栽培技术可在资阳、内江、 南充等丘陵旱区推广,秸杆 覆盖技术可在有条件的区域 推广应用。盖栽培模式应因 地 制宜采取适合 本地 最佳的覆盖 增密栽 培方式。技推广总站5茶叶优质 安全高效 种植技术该技术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是一 项 新型的茶叶生产安全、高产优质高 效栽 培技术,其中心理论是集成茶树 优良 品种、茶林果(药、桑)立 体种 植、 “畜(禽) 沼

8、茶”循环模式、 修剪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秸秆 覆盖、 质量安全控制等七项技术,提 出了以 复合生态茶园组配新模式为主 要内容 的创新技术,实现茶叶生产安 全、优 质、高效。该技术是多项先进 创新应 用技术的优化组合,已在乐山 市11个 产茶区县全面推广应用, 2008年该技 术获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在优越的自然 生 态环境下,不仅可 节约 成本,提高产量 品质, 还可使产品更 加安全环 保。我市于2005年正 式开始研究 应用该技术, 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 推广,取得了显著的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该技术 特别有利于茶树优势 的发挥, 增产提质效 果十分显 著,是一项 能充分发

9、 挥茶叶增产 提质潜力 的重大技术,1、改茶树有性繁殖为无性繁 殖, 科学选用适宜无性系茶 树优良 品种;2、改单一种茶 为茶 林果(药、桑)立 体种植; 3、采取“畜(禽) 沼茶” 循环经济模式; 4、改传统秋 茶结束后修剪为春 茶结束后修 剪;5、改茶园长 期单一施用 化学N肥为测土配 方施肥; 6、 茶叶中有害残留 物关键控制技 术:即实行鲜 叶销售市场准入 制和产品检 测制度、实行茶叶 质量安全 可追溯体系、“IPM” 综合防治, 包括农业防治、生 物防治、 物理防治和病虫害预 测预报、 科学使用和选用农药。该技术可作为四川省茶区推 广使用。良种选抗性强、 适 宜绿茶品种, 且早、 中

10、、晚搭 配;茶 林果 (药、 桑)种植 不能过 密一般每 亩植树 812株;修剪后 要及时加 强肥水 管理。四川省农科院 茶叶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 园艺总站6中低产田 土改造及 土壤有机 质提升技 术我省在1989年开始实施中低产田土改 造,结合四川中低产耕地的实际,在 建 设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1999年起试验 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2008年起 正式大面积推广应用。 2000获得省政 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十一五”全省共 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农田 854改造提升后,每亩耕 地 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100-150公斤,省工、 节药、节水、节肥等 100元以上,每亩增收 节支200

11、-250元以上。一是开展耕地平整、田型调 整、 田间渠道、集雨节灌、 提灌设 施和田间耕作道路等 “田网” 、 “渠网” 、 “路网” “三网”建 设。二是开展增厚 土层、秸秆 还田、种植绿肥、 增施有机肥 等土壤有机质提 升行动。三是适用于四川的所有农业生产 区域。1、工程建设宜选 在冬春季节实施, 不务农时。 2、秸 秆还田宜在大小 春 茬口准备,还 田秸 秆应保持60-70% 水分,便于尽 快秸四川农业科学 院、四川农业 大学3序号技术名称技术概述技术效应技术要点适宜区域推广注意事项技术依托单位万亩,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 831.9 万亩。是我省粮食生产能力建 设的重大 增产技术措施。

12、实行新品种、 新技术、新模式 “三新”协调联动,集成推广 耕地保育技 术、耕地污染防治 技术等。 四是实现农田排灌能 力、土壤培肥能 力、农机作业 能力“三力”提升。秆腐熟。7旱地 “麦(芋) /玉/豆/ 芋”复合 高产高效 种植技术该技术是在旱地三熟 “麦/玉/苕”的 基础上发展为旱地新三熟 “麦/玉/豆” , 经进一步结构调整和增加复种形成的 旱 地四熟种植模式。改原有小麦为小 麦或 马铃薯、改甘薯为大豆、改大豆 间作 为套作,在玉米收获后增种一季 秋马 铃薯,实现全年高产高效。与 “麦/玉/ 苕”模式相比,经济效益高、生 态效 益好,社会效益显著,有利大豆 产业 和马铃薯业快速发展。新四

13、熟种植模式比麦 玉 苕模式每亩可增产 粮食 5%以上,增收1000元 以上。1.规范开厢、微区轮作; 2.免 耕直播、秸秆覆盖; 3.选用良 种、合理搭配; 4.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5.科学施肥、控旺 防倒;6.防治病虫、适时收获。四川丘陵山区旱地乃至我国 南方丘陵旱地均可种植。1 大豆品种选用 时, 尽量选用耐 荫力 强、生育期 较长 的品种。 2 大豆播 期确定上应 根据 各地气候特 点分 区进行。 3、秋马 铃薯品种生 育期 85天以下, 并带 芽播种。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大、省 农技总站、广 安市农技站、 省农科院8测土配方 施肥技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为基础, 根 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 肥料 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 础上, 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 素等肥 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 期和施 用方法。一般比常规施肥增产 6- 8%,减少不合理化肥 用 量1公斤,节本增收30 元以上。在汇总分析土壤测试和田间 试 验数据基础,根据气候条 件、 土壤类型、作物品种、 产量水 平、耕作制度等差异, 制定肥 料配方和施肥方案, 实现“科 学、经济、环保 ”施肥。全省各地根据实际情 况, 结合其它技 术综 合应用。省农业厅土壤 肥料与资源环 境处、成都土 壤肥料测试中 心、四川农业 大学、四川省 农业科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