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谚语的文化沉淀及翻译的处理方法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08644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谚语的文化沉淀及翻译的处理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分析谚语的文化沉淀及翻译的处理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分析谚语的文化沉淀及翻译的处理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析谚语的文化沉淀及翻译的处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谚语的文化沉淀及翻译的处理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 无忧论文网 qq:357500023 分析谚语的文化沉淀及翻译的处理方法 摘 要:本文从源于自然客体;源于历史事件、寓言典故;源于社会习俗、生活现象引发的思想内容等方面,全面分析谚语中深厚的文化沉淀,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一些微观谚语翻译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谚语;文化沉淀;文化缺省 一、引言 谚语总是简练的,却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谚语的运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用简单通俗,但却精辟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寓意,使作品的思想和表现形式融会贯通,既能立意鲜明,又能美感兼具。然而,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谚语的翻译却是一件棘手而又必须的工作。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形而

2、上”和“形而下”的讨论,使目标读者通过译文也能充分感受到原著中谚语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二、谚语的文化沉淀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和结构的改变问题, 更与文化息息相关。因此译者不仅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同时也要了解原语的文化,进行融合,进而达到思想文化的交流目的。 在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讲: “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去拿罢了。 ”这里的“长安城”承载汉文化中历史性文化意义, “长安城”符号内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是稍知中国历史便可知晓的, 具有汉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特征;而在英国农村地区也有一句古话:London streets are pav

3、ed with gold.意思是说伦敦到处是金子,到伦敦去的人都可以发财。同理,该语符中亦承载了众所周知的英国政治、经济的文化意义。为达到最大近似的交际目的,英国翻译家霍克斯(D .Hawkes)在翻译上述谚语时正是用了这个句型, Over there in the city, the streets are paved with money just waiting for someone to go and pick it up.(D.Hawkes,1986) , 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引用的谚语“登高必跌重”与英谚“The higher up, the greater the fall.”形意

4、也基本相同。这种翻译既保存了原作的语言风格,又能非常准确地解码作者的用意,使读者真正了解原符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以下试从谚语的来源视角深入剖析谚语的文化内涵。 (一)源于自然客体引发的思想内容 从谚语的形成来看, 很大一部分是人们对周围事物、周围环境的感悟启迪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视做人类最好的朋友和伴侣,是忠诚的象征。法国大革命时的著名人物罗兰夫人(Madame Roland 17541793)曾说过:The more I see of men, the more I admire dogs. 虽带有戏谑口吻,但却表露出对狗的赞美和喜爱。这种感情从与狗相关的谚语也可以

5、看出来。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Old dogs never bark in vain.同一思想理念汉语则说“老马识途” 。Every dog has his day.而汉语则说凡人皆有得意时。在英语里以狗指人很普通,听者也不会把它当作侮辱性的言语而产生不快。在汉语文化里情况则相差很多。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急跳墙,狗胆包天,挂羊头卖狗肉,狗咬吕洞宾等等。这里可明显看出英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习惯对谚语喻体选择和认知的影响。 (二)源于历史事件、寓言典故引发的思想内容 在谚语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既吸收了源于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也融合了各种寓言典故的精华,并用这些前人

6、的经验教训和哲理引导后人、教化后人。 1源于历史故事 Someones name is mud(遭人厌恶讨厌;声名狼藉)源于美国总统林肯被刺事件。刺杀林肯的约翰威尔克斯布什(John Wilkes Booth)在刺杀总统后的逃亡之中摔断了一条腿,马里兰州一个名叫塞缪尔亚历山大默德 (Samuel Alexander Mudd) 的医生为他提供了治疗。 美国人民为此感到无比悲愤,默德这个姓氏也被当作丑恶的代名词进入美国口语。 To meet ones Waterloo(兵败滑铁卢)源于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被英普联军打得惨败的历史事件。现在这个谚语普遍用于形容某人遭遇惨败的情形,不再局限于战争,而

7、是承载更多的社会一般意义。 2源于寓言故事 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说明社会的普遍意义和哲理,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练的一种形式。 如:The grapes are sour.(酸葡萄;可望而不可及之物)源自伊索寓言 ,说的是有只狐狸想吃葡萄架上的葡萄, 却因无法爬高而够不着, 最后它只好垂涎欲滴地望着架上的葡萄说: “The grapes are sour, and not at all fit for my eating.”现用来比喻某人极想获得某样东西,但无法到手,只好聊以W 无忧论文网 qq:357500023 自慰。 同样源于寓言的还有: “Blow hot and cold” 源自 伊索

8、寓言 , 原喻 “避免与性情模棱两可的人交往” ,现意: “动摇不定,反复无常” ; “Pull the chestnut out of the fire”源自法国寓言作家拉 封丹的著名寓言 猴子和猫 , 原意 “火中取栗” , 喻替别人冒险; “Fish in troubled water”源自伊索寓言渔夫 ,喻“浑水摸鱼;乘乱图利” 。 在汉文化中也有许多为众人所知的、来源于寓言故事的例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掩耳盗铃;黔驴技穷;杯弓蛇影等等。 三、谚语的认知与翻译 从文化、符号、审美的认知共性和异性三维上认知谚语的思维转换和重视,本人认为谚语翻译的微观处理大致可归化为三个步骤: (1)认

9、知其文化内涵; (2)轻形译味取意境; (3)文化补偿。 (一)认知其文化内涵 谚语翻译需认知谚语语符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意韵,并涉及到两种文化价值三维的认知比较、喻体的改变和读者文化审美心理接收的认知等等。 1宗教文化 在汉谚和英谚中都有很大一部分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谚语。例如:和尚打伞,无法无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英谚中亦有: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穷困潦倒) ;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等

10、。 在文学作品中翻译这些谚语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别。E.g.红楼梦第六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虽然在英谚中有含义大体对应的谚语,但由于God 是基督教里的用语,而中国人多信奉佛教,如果硬搬过去,必然有点差强文意,不符合原文的文化内涵,与下文的“菩萨”也不对应损害了原作特有的汉文化中佛教文化色彩。因此, 红楼梦的英语译者把其中的 God 改成 Heaven, 译文变成: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D.Hawkes,1986). Work out a plan, trust to Buddha, a

11、nd something may come of it for all you know. 译文虽只改“God”为“Heaven” ,但这一词体现了译者的匠心独具,文化认知和转述信于原著,译文读者接受等复杂思维过程。 2风俗习惯 习俗乃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演化而得来,一旦形成便根深蒂固。这时候译者不得不取意轻形,以译味译神的思维统揽微观的操作,以求保留原作的风貌。 例: “情人眼里出西施”与“Love is blind” 。 “Love is blind”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 ,它含有看不清情人缺点之意,在中国人的习惯中,西施代表的是理想的恋人,是美的化身。两者语符承载和反映了英汉文

12、化认知和审美心理细微的差别。考虑到汉英文化的差异和读者群体的文化习惯审美依恋的差异, 翻译时只可轻形译味: The fairest is in the lover s eyes. 下面几个反映西方风俗习惯的例子,由此可进一步揭示语符背后的文化内涵: To be /get on ones high horse,本义“骑在高头大马上” , 源自古代封建贵族骑骏马抖威风虚荣习惯, 亦做 to ride/to mount one s high horse, 用来比喻 to act as if one is better than others (自命不凡) , to be proud and scor

13、nful (目空一切) ,to appear overbearing(目中无人) 。 have got out of bed on the wrong side,直译是“在错误的一边下床” 。在西方,人们常迷信所谓的“征兆” 。西方人还认为人的罪恶都藏在人的右边,如果下床时这个错误的一边先着地,那么一天中将有诸多不顺利的事发生。尽管现在很少有人迷信于此,但这个谚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西方人的口语中,用来调侃或取笑某人的坏运气或坏心情。对于这类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谚语,我们翻译时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其语符背后的文化蕴涵,轻形重义,以符合汉文化的语理语性和认知心理,重现原文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二)译意、译味

14、 王佐良先生说过: “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 (王佐良,1989) 在英汉谚语中,存在着一小部分无论从形式和文化喻义上,从认知和读者心理感受的视角审视都是相对应的,这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认知上存在着共知共核,这是跨语际跨文化交际的 cornerstone。 如: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 一仆不能伺二主。 Bitter pills may have blessed effects. 良药苦口利于病。 Of two evils choose the least. 两害相权取其轻。 但相当多的谚语都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译者应从“形而上”认知文化内涵,从两种文化、语言中能最大可能得到等同的文化信息。 1套译 即在保留原有喻义的前提下,套用译语比喻来代替原语比喻。 如: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有钱能使鬼推磨。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 杀鸡取卵。 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