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66272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 20132013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2010 年河南高中会考 17 题) 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它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属于(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2 (2011 年 4 月琼海市模拟 10 题)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 45 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 3 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

2、种量的 24200 倍,麦类则为 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3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4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5明朝后期,在

3、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6 (2011 年 10 月东营市评估 19 题)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职业自耕农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24%36%30%10%2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丝织业发展A B C D7 (2011 年 5 月苏、锡、常、镇二模 3 题)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

4、了失蜡法溶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8 (2011 年 5 月北京西城区二模 14 题)1759 年,一位清朝官员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 , “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 ,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中国已卷入资

5、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 BC D9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出现于A夏朝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10 (马平老师原创)下列两图分别是汉、唐时期手工业的分布图,据此判断从汉到唐我国手工业的发展趋势是( )。3西汉手工业分布图 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图A. 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B. 主要集中在运河沿岸和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C. 重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D.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11有一部小说描写了这样一段情节:“主人公从 21 世纪回到了西汉,一位农夫正用耦犁在田里劳作,不远处有一院落,篱笆墙内,一妇人正专心纺织棉纱,好一幅安静恬然的世外桃园生活场景”由此可

6、知该故事情节反映了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我国西汉棉纺织技术发达 该小说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该小说作者缺乏历史常识A B C D12 (2012 年 3 月安庆市二模)右图是某生历史课堂笔记,请你判断他所记述的内容应为A北魏的均田制B太平大国的土地政策C孙中山的平均地权D中共的土地改革413 (2012 年 1 月江门调研 15 题)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 、“市舶使” 、 “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14 (福建师大附中 201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 18 题)桑弘羊上书

7、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 ”桑弘羊建议由国家管理盐铁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C限制土地兼并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15 (2010 年 10 月广东湛江一中高三测试 12 题)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古代诗歌材料一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唐)王建汴路即事材料二

8、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南宋)陆游杂赋请回答(1)诗中提到的“草市”是指什么?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 “草市”在分布上具有什么突出特点?概述唐代“草市”的作用。(3)材料二反映宋代“草市”有什么新发展?17材料一 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唐嘉弘主编:先秦简史材料二 5材料三(1)综合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你的判断依据。(2)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方面的重大变化?(3)上述变化说明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B 2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的收获量比外国的要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9、源于农业的精 耕细作技术发达。3D 解析: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面城乡市场迅速 增长的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64C 解析:首先搞清楚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类走向资本主义;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苏州 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5D 解析: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而官营手工业由于管理腐败,成本高昂,日渐衰落。6D 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释读能力。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

10、鼎盛是在商代,排除 A。 材料中反映的楚国墓群,应在长江流域,否定 B。青铜器在当时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D 不符合史实。答案 C。8C 解析:材料“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 “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 “其货 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反映出江浙等地区的丝织业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主要地位、货值 巨大等,故正确。材料仅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没有反映出中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中国从鸦片战争才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说法本身有误。材料“其货物 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说明正确。综上分析,C 符合题意要求。9B 10C 解析:本题为两幅地图比较选择题,

11、考查学生读图和分析对比的能力。答题时应将两幅地图的 手工业中心加以对比,再从其变化中分析出手工业的发展趋势。A、B 项分别是汉、唐时期手 工业的分布状态而没有体现出发展趋势,D 项光看图难以体现其“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 , 故均不准确;只有 C 项符合题目要求。11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去伪存真的能力。结合史实棉纺织技术发达是在元朝,故排除,所以应该 选择 C。12A 解析:均田制付诸实施,抑制了土地兼并,但没有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性质;而且笔记里有 “北方经济”一词。其余选项不符合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713A 14C 解析:“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 ”从这儿可知直接目

12、的为限制土地 兼并。1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的大意是:在小农经济条件下,耕织结 合,平时不论织与不织,都得吃饭,这样一来,家庭手工业是不用核算成本的。所以,材料强 调的是生产成本较的问题。二、非选择题16 (1)指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自然形成的乡村(民间)集市。六朝时期。 (2)特点:大多分布在水运方便的地方。作用: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补充,逐渐演进为相对 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显著作用。 (3)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17 (1)结论:春秋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依据:提示:古人的名与字有 一定的关联, “牛”与“耕”放在一起使用,证明用牛耕田的技术已经出现;穿有鼻环的牛尊 也可以说明当时的牛已经驯化并用于耕地。 (2)犁耕技术 (3)说明了我国农业生产工具、技术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