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6344508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十四行诗Sonnet,又译为商籁体,这是欧洲抒情诗中占首席地位的一种诗体。自 13 世纪产生于 意大利之后,在以后的岁月里传遍了世界各国:15 世纪流传到了西班牙,16 世纪流传到了 英、法;17 世纪传到德、美;19 世纪传到俄国;20 世纪初又传入我国影响深远。总的说来,十四行诗有两种基本的体式: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和英国体(或莎士 比亚体) 。彼特拉克体彼特拉克(13041374) ,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被誉为“人文主义 之父” ,其代表作歌集对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当时整个欧洲的桂冠诗人。学者们一般认为,十四行诗源自 13 世纪的意大利,但彼特拉克并不是这种诗体

2、的创立 者,也不是其最早的使用者(例如,但丁) ;但是因彼特拉克几近完美的创作使得这种诗体 成为欧洲最重要的诗体。于是它便被冠上了“彼特拉克体”的名称。具体说来,它可分为两部分:前面是一个“八行组” (八行体) ;后面是一个“六行组” (六行体) 。一般说来,前面的“八行组”用于展现主题或提出疑问;后面的“六行组”是 解决问题或作出结论。从韵式上看,前八行又包括两个“四行组” ,使用抱韵,韵式固定:abba abba;后六行 则又包括两个“三行组” ,韵式则多变,常见的有:cde cde; cdc dcd 等。这样全诗就形成 了“4 4 3 3”结构,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富有结构美,韵律美。爱的

3、矛盾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合着恐怖,我乘风飞翔,又离不开泥土,我占有整个世界,却两手空空;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我却仍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我既无生之路,也无死之途,即便我自寻,也仍求死不能;我不用眼而看,不用舌头而抱怨,我愿灭亡,但我仍要求康健,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的原因。我形单影只我形单影只,思绪万千,在最荒凉的野地漫步徘徊,我满怀戒备,小心避开一切印有人的足迹的地点。我找不到其它屏障、遮掩,能把我和群集的人们隔开,因为人们透过我忧愁的神态一眼就能看穿我内心的烈焰。如今啊,尽管我避人

4、耳目,海岸和山地、森林和流水对我生命的真旨已无不洞悉。但我却找不到如此荒野的路,使得爱神也不能把我追随,并整日里与我辩论不息。The poetry of earth is never dead:When all the birds are faint with the hot sun,And hide in cooling trees, a voice will run From hedge to hedge about the new-mown mead;This is the Grasshoppers he takes the lead In summer luxury, -he has

5、never doneWith his delights; for when tired out with fun He rests at ease beneath some pleasant weed.The poetry of earth is ceasing never:On a lone winter evening, when the frost Has wrought a silence, from the stove there shrills The Crickets song, in warmth increasing ever, And seems to one in dro

6、wsiness half lost,The Grasshoppers among some grass hills.韵式为:abba abba cde cde;前八行写在夏日里有蚱蜢欢歌,在严冬有蟋蟀鸣 叫,这世界永不寂寞,而诗人的创作吟咏也永远不会停止。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于 16 世纪 30 年代传入英国。 “莎士比亚体”最初是由萨雷伯爵在“意大利体” 的基础上所首创,但是直到莎士比亚手里才臻于完善,故被称为“莎士比亚体” 。在韵式上,莎士比亚体与彼特拉克体不同,全诗分为三个“四行组”和一个“对句” ; 韵式为 abab cdcd efef gg。在结构内容上,莎士比亚体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大

7、多“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都有着或 显或隐的“起承转合”结构:前四行是“起” ,中四行是“承” ,后四行是“转” ,最后两行 是“合”对一首诗作一小结。我可否能够拿你同夏天相比?夏天不像你这样可爱和温婉:娇嫩的蓓蕾经不起五月风急,而夏天这季节又是多么短暂;有时候天上那眼睛照得太热,它金色的面庞又常暗淡无光;任何一种美难以永葆其美色,被意外或自然变化剥去盛装。可是你永恒的夏天不会凋零,不会失去你享有的美丽姿容;死神不能吹嘘你落进他阴影你在不朽的诗中像时间无穷:只要人还能呼吸,眼睛能看清,我这诗就将流传并给你生命。我一旦失去幸福,又遭人白眼,就独自哭泣,叹自己被别人抛弃,徒然地用哭喊来麻烦聋耳的苍天

8、,看看自己,只痛恨时运不济,但愿自己像别人那样前程远大,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想有这人的见识,那人的才华,对自己平素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但在这些几乎是自鄙的思绪里,我偶尔想到了你呵,我的心怀顿时像破晓的云雀从阴郁的大地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我怀着你的厚爱,如获至宝,教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我曾经看见:时间的残酷的巨手摧毁了往古年代的异宝奇珍;无常刈倒了一度巍峨的塔楼,狂暴的劫数甚至教赤铜化灰尘;我又看到:贪婪的海洋不断进占着大陆王国濒海的领地,顽强的陆地也掠取大海的地盘,盈和亏,得与失相互代谢交替;我见到这些循环变化的情况,见到庄严的景象向寂灭沉沦;断垣残壁就教我这样思量时间

9、总会来夺去我的爱人。这念头真像“死”呀,没法子,只好哭着把惟恐失掉的人儿抓牢。“莎士比亚体”主要流传于英国,从范围上看,不如“彼特拉克体”流传广泛(换韵太 多) 。(和其他诗体一样, )十四行诗虽主要是单独成诗,但有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诗节,由多 个十四行诗组成一首长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罗斯现实 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公认的俄罗斯文学的经典) 。叶甫盖尼奥涅金就是由一首首十四行诗组成的,每首十四行诗组成长诗的一个诗 节,并被称为“奥涅金诗节” 。其韵式为:abab ccdd effe gg。西风颂是雪莱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由五个十四行诗组成。西风颂1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

10、的呼吸!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2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流云象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直抵九

11、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3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 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抖颤, 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为了给你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 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 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4哎,假如

12、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仅仅不如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似乎并非梦幻) ,我就不致像如今 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我跌在生活底荆棘上,我流血了! 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服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骄傲、轻捷而不驯。5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

13、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要是冬天? 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查良铮译本十四行诗的起源关于十四行诗的起源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一般认为,十四行诗是由意大利诗人维奈于 13 世纪初所创始的,后经但丁、彼特拉克等人的完善,逐渐在欧美各国传布开来。但有的 中国学者,如杨宪益先生则提出十四行诗可能起源于中国。中国古诗,如李白的几首“古风” 及“行路难” (金樽清酒)等,从行数、诗

14、组和用韵的变化等方面和十四行诗相似。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共十四行,前面是一个八行诗组, (又可分为两个四行组) ;后面是一个六行诗组,和意 大利体十四行诗相似。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十四行诗最初起源于我国,后经由当时的大食(阿拉伯)传至西 欧。亚历山大体亚历山大体,又称“十二音节诗体” ,因中世纪法国的亚历山大传奇采用此诗格而 得名,每行十二音节,抑扬格(有时也称抑扬格六音步,但在法语诗中,一般只称音节,不 称音步) 。但准确说来,应是“亚历山大格”

15、 ,因为严格说来它不是一种诗体,而是一种诗格,或 诗行(类抑扬格五音步) 。亚历山大格是法语诗中最重要的诗格(诗行) 。像龙沙的爱情诗、古典主义悲剧及喜剧、 雨果的重要诗集等大都采用此诗格。明天天一亮,正当田野上天色微明,我立即动身。你看,我知道你在等我。我越过辽阔森林,我翻爬崇山峻岭,我再不能长久地远远离开你生活。我将一边走,眼睛盯着自己的思想,我将对外听而不闻,对外视而不见,我弯着腰,抄着双手,独自走在异乡,我忧心忡忡,白昼对我将变成夜间。我将不看黄昏时金色夕阳的下沉,也不看远处点点飘下的白帆如画,只要我一到小村,马上就给你上坟,放一束冬青翠绿,一束欧石南红花。(以十四个汉字对应十二音节)

16、跨行一句诗不占一行,而是跨两行甚至更多诗行;而一行诗也未必是一句(诗) 。这就是跨 行。跨行是西方诗歌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西方诗歌一般论行不论句。这与汉诗不同。 (汉诗 一般一行诗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论句不论行: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I travelld among unknown men In lands beyond the sea;Nor, England! did I know till thenWhat love I bore to thee. 我曾在陌生人中间做客,在那遥远的海外;英格兰啊!那时我才懂得我对你多么挚爱。Thy mornings showed, thy nights concealedThe bowers where Lucy played;And thine too is the last green fieldThat Lucys eyes surveyed.你晨光展现的,你夜幕遮掩的是露西游憩的林园;露西最后一眼望见的是你那青碧的草原Nature and natures law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