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鉴赏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344380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鉴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滕王阁序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与鉴赏逐句翻译讲解与鉴赏第一段:第一段: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翻译: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分野(正对应着)翼星、轸星,地域紧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为衣襟,把五湖作束带, (上)控着荆楚(下)连着瓯越。讲解:“分野”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一些区域,比如现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汉时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对应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轸星,那么,翼星和轸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轸二宿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

2、。 “襟”和“带”都活用为意动用法了,意为“以为衣襟” “以为束带” 。 “控” “引”本义都和拉弓有关,有控制之意,但对于地理位置来讲,只能是连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这里用这两个字,是为了强调滕王阁所处位置的重要。鉴赏:这是扣着题目中的“洪府”介绍滕王阁所在的地方。一连三组,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方面描述了滕王阁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辞之间的历史感、空间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载之下犹然怦然心动,洪州的地势之雄可谓写得淋漓尽致。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翻译: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龙泉剑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

3、置;人物具有杰出才能,山川显现出灵秀之气, (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雄伟的州郡像云雾一样(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材如流星一样(在夜空里)飞驰。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士。讲解:“华” 、 “宝” 、 “杰” 、 “灵”都是描述状态的动词,分别翻译为“具有光华” 、“显示宝气” 、 “具有杰出成就” 、 “显示灵秀之气” 。 “下”为使动,直译为“使陈蕃之榻放下” ,不雅,意译为“(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 。 “雾” 、 “星”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了,意为“像雾一样” 、 “像星一样” 。鉴赏:这是介绍洪州的人物。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两

4、个成语由此而来, “龙光”句与“星分”句遥相呼应, “徐孺”与起句豫章故郡遥遥相接;追溯汉代历史人物为下文的时人出场作好了铺垫。写时人又先写“雄州雾列” ,以写地势与上一层含义相连,并将地势与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复渲染之意;“俊采星驰”直写时人,为“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的具体发挥。两组句子,极写洪州人物之盛。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第 2 页 共 8 页翻译:洪州的阎都督具有高雅声望,他的仪仗从远方赶来;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车驾在这里暂驻。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綮戟” “襜帷”用的都是借代修辞,用仪仗、车驾来代人。鉴赏:介

5、绍了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为点的介绍;自此进入具体的时地人的描写。原文: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翻译:(正赶上)十日一休的旬假日,才华出众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迎接千里之外的宾客,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讲解:“千里逢迎”为一动宾倒装, “逢迎”本为两个词:“遇到” “迎接” ,这里作迎接讲, “千里”代指千里之外来的朋友。鉴赏:介绍了所有的宾客,此为面的介绍。极写朋友之高贵、众多。 “高朋满座”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原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翻译:(文采如)腾飞的蛟龙和起舞的凤凰, (那是)词章的宗师孟学士;(宝剑如)紫色的闪电和青白的寒霜, (

6、那是)勇武韬略的宝库王将军。讲解:这是两个不太严格的判断句,主语其实是“文采如腾蛟起凤的那个人” “宝剑如紫电清霜的的那个人” ,两个“之”字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鉴赏:又一次重点介绍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又为点的介绍,但与前一个重点介绍不同的是,它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人物特征,而是使用了一个短语介绍了人物的成就性的特征。即:更加细致深入地介绍了两个重要人物。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翻译:家父在交趾做县令,我探亲途经这一胜地,我一个年轻人知道什么, (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盛大的宴会。讲解:“出”为路过途经之意。 “何知”为“知何” ,即这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鉴赏:最

7、后谦虚地介绍自己。至此,具体的人物介绍结束。第一段亦结束。这一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针线细密,开合得体,笔墨变化多姿,却又一丝不苟” (录人教版教师用书所附资料之陶尔夫的赏析) 。第二段第二段:原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翻译:时间正在九月,季节正是深秋。讲解:“维”的意思是“在” , “序”的意思是“时序” ,即“季节” 。 “九月”为农历九月, “三秋”即秋天的第三个月,意为深秋。鉴赏:这是紧扣题目中的“秋日” 。 “秋”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与春相齐,高于冬,更高于夏。因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秋天和春天一样,物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引动人们的情感。第 3 页 共

8、8 页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翻译:地面的积水已经消尽,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 (山中的)烟雾和(晚霞的)余光凝结在一起,傍晚的山峦呈现出(高贵的)紫色。讲解:两个“而”都是并列关系的连词,不译。 “紫”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呈现出紫色” 。紫色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的近代都是高贵的色彩。艾青在他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就赋予了他的保姆以紫色的灵魂。鉴赏:紧扣“秋”字描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物候变化。原文: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翻译:在高高的路上驾着马车,到高耸的山岭寻访美景;来到皇子营建的长洲,看到了他当年修建的馆阁。讲解:“俨”通“严” ,意思是

9、驾驭。 “于上路”和“于崇阿”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其中“上”的意思是“高高的” , “阿”的意思是“山岭” 。 “帝子” “天人”都是指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婴。鉴赏:此句复述自己来到滕王阁的经过。原文: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翻译:层叠的山峦耸立起一片苍翠,向上冲出了层层青云;凌空的阁道上闪动着艳丽的朱红油彩, (从那里)向下看看不见大地。白鹤漫步的沙滩,野鸭栖息的洲渚, (布局)用尽了岛屿的萦绕迂回;桂木建筑的殿堂,香兰装饰的宫室, (安置)依照冈峦起伏的地势。讲解:“上” “下”都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向上” “向下” ,

10、鉴赏:此二组句子,极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美景和情致。与下文登临所见实可合为一段。第三段:第三段:原文:披绣闼,俯雕甍:翻译:打开那彩绘的阁门,俯视那雕饰的屋脊:讲解:“闼”的意思是门,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非常经典。 “甍”的意思是“屋脊” 。人教版教材中, “甍”字后为逗号,这里改为冒号,并将其单讲,是因为它实在是下面观景的前提。鉴赏:首次使用三字句,此观景之起也。由里至外,由上至下,万千锦绣皆从此入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文: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翻译:山岭原野辽阔无边,放眼远望,充满了视野;河流湖泊迂回浩茫,让人

11、看了感到吃惊。城中房舍遍地,都是鸣钟列鼎而食的显贵高门;船只泊满渡口,都是装饰着第 4 页 共 8 页青雀黄龙的船轴。讲解:两个“其”字都是句子中间的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思。在“钟鸣鼎食”这个成语中, “钟”和“鼎”两个字都是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意思是“用钟” “用鼎” 。鉴赏:此句明写景盛,暗写人盛。原文: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翻译:彩虹隐没,秋雨散停,日光普照,天空明朗。沉落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晚归的渔船在暮色里唱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成行的大雁在寒气里惊鸣,叫声消失在衡阳水

12、滨。讲解:“落”为“沉落” , “孤”为“孤独” , “秋”为“秋天” , “长”为“辽阔” 。“唱晚”为“唱于晚” , “惊寒”为“惊于寒” ,这两个都是状语后置。 “响”为“回声” ,“穷”为“尽” “全” , “断”为“尽” “止” 。鉴赏:这是滕王阁序中最精彩的几个句子,传唱千古。如此动静结合,如此意境,在历代的秋景写作中实属罕见。关于这一句颇有几个故事,详见相关链接中的具体文字。第四段:第四段:原文: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翻译: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迅速飞腾。清幽的排萧奏鸣,好像清风刮过,柔美的歌声缭绕,好像白云停步。讲解:“爽籁发而清风生” “

13、纤歌凝而白云遏” ,都是比喻修辞。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兴致之高,管弦之盛,歌声之美。原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翻译:(今天的盛宴可比西汉梁孝王)睢园中竹林聚会, (文士们的饮酒的)豪气超过了(东晋时的)陶渊明;(好像有后汉时)邺水河畔(曹植)咏荷花的才气,文采(好像)超过了南朝的临川刺史谢灵运。讲解:这里使用的都是借代修辞,用相关的事物来代人物或事件。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宴会之欢娱场景。引用典故,暗示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练。原文:四美具,二难并。翻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全都具备, (贤主、佳宾)二难齐集一堂。鉴赏:两个三字句,为前面四组句子作

14、结。节奏再次为之一变,情绪亦将发生变化。此为启下。原文: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翻译:向那无际的长空极目远眺,在这短暂的假日尽情游乐。苍天高远,大地辽阔,第 5 页 共 8 页觉察到宇宙浩渺无垠;兴致消尽,悲哀涌来,认识到盛衰自有定数。讲解:“穷” 、 “极”都是到极点之意。 “于中天” “于暇日”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两个“之”字都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鉴赏:“穷” “极”二字,将视野又一次扩展到宴会之外,境界更加廓大,情绪却将由喜而转忧。其后两个四六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另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定,充满了哲理玄思。

15、这一玄思之中所蕴藏的人生的孤独感,将贯穿以下的所有文字。原文: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翻译: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地理形势极为偏远,南方大海特别幽深, (昆仑山上)天柱高耸, (缈缈夜空)北极远悬。讲解:“望” “目”都是“远看”之意。 “于日下” “于云间”都是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补语。鉴赏:东西南北,极目四望,实则是“极目四想”:由日落想到长安,由云海想到吴会,由南方而想到大海,由北京而想到天柱、北极。世界阔大,宇宙无边,在这阔大无边的世界宇宙面前,人生是那么的渺小。在此世界宇宙面前,何人能不感叹人生?“极目四想”为下面

16、的人生感叹张本。原文: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翻译: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为迷路游子悲伤?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客居他乡之游子。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看见,在什么年月(才能) (像贾谊)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样回朝为官)?讲解:“悲”是为动用法,意思是“为悲伤” 。 “客”为出游在外地的人。 “怀帝阍” “奉宣室”都是借代修辞,后者还是用典。 “以”为介词, “在的时候” 。鉴赏:“关山” “萍水”两组句子,一问一答,但所答与所问之间并不是直接对应,再加上“怀帝阍”这一否定陈述和“奉宣室”这一反问,王勃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心绪和自我悲伤的情调早已满溢。其言辞哀婉、情意绵绵之处,千载之下,仍让人不禁情动,心有戚戚者可能会不禁泪落。第五段:第五段:原文: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翻译:啊!时运不顺畅,命途多坎坷。冯唐(那么)容易衰老,李广(那么)难得封侯;把贾谊贬谪到长沙,不是没有圣贤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角避居,难道缺乏清明的时代?讲解:“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