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事业单位模拟卷二答案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3633960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7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事业单位模拟卷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深圳事业单位模拟卷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深圳事业单位模拟卷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深圳事业单位模拟卷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深圳事业单位模拟卷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事业单位模拟卷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事业单位模拟卷二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2017 年上半年广东省深圳市事业单位 模拟卷(二) 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1. 【答案】 C。 解析: 11=33+2, 31=113-2, 68=312+6, 所以, 682-6= (130) 。选 C。 2.【答案】A。解析:积数列变式。第一项 第二项-5=第三项,依此类推,16 107-5=(1707),可以由尾数来确定答案。 3.【答案】A。解析: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102 96 108 84 132 (36) 作差 -6 12 -24 48 (-96) 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 【考点点拨】本题还有另外的解题方法,第一项2-第

2、二项=第三项,依此规律,842-132=(36)。 4.【答案】B。解析:多次方数列。 1 32 81 64 25 (6) 1 16 25 34 43 52 (61) 70 底数和指数都是连续自然数 5.【答案】D。解析:整数乘积拆分数列。 -2 -8 0 64 (250) -213 -123 033 143 (253) 第 2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6.【答案】D。解析:此题为不封闭区域的两端植树问题,采用方程法。设共有树苗x 棵,可根据路程相等列方程:(x+2754-4) 4=(x-396-4) 5,解得 x=13000。故共有树苗 13000 棵。 7.【答案】D。解析:

3、综合比例,第一次放入红球,表示白球数量不变,放红球前,红:白=19:13=57:39,放入后,红:白=5:3=65:39,红球增加了 8 份,同理,放入白球后,红球没有变化,红:白=13:11=65:55,白球增加了 16 份,放入的红球比白球少 80只,红球比白球少 8 份,则每份对应 10 个球,原先有 19+13 份,对应 320,则原有的球数应该为 320 的整数倍, 根据选项看, 只有 D 项符合 320 的整数倍, 满足题意, 选择 D。 8.【答案】C。解析:现在需要在大烧杯里配置某种酒精溶液 150ml,其中酒精和水的体积比为 1:2,说明需要酒精 50ml,需要水 100ml

4、。现有试管为 30ml 和 40ml,50ml的酒精溶液取 2 个 40ml 到大烧杯,再从大烧杯中倒出 30ml,共操作 6 次,100ml 水,需要取 2 个 30ml,1 个 40ml,共操作 6 次,需要 6+6=12 次。 9.【答案】C。解析:已知 A 队总进球数为 0,平了 1 场,说明 A 对的另一场一定是负;B 队净胜球数为2,胜了一场,说明 B 的另一场一定为负;每两队之间各赛一场,则 C 应该是平一场,胜一场,所有 C 对应该得 4 分。 10.【答案】B。解析:若小王出差的时间是在同一个月,则日期之和能被 7 整除,与实际不符,因此小王出差的时间一定跨了月份;2012

5、年的前 4 月的最后日期数有 28、29、30、31 日,只能是上月的最后一天出发,符合条件的只有 2 月,即 2 月 29 出发,故选 B。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1.【答案】C。解析:由“带来城市的空前繁荣”可知,第二空修饰 GDP 不应用“停滞”,排除 B。第一空中,“排挤”与“空间”搭配不当,排除 D。“蚕食”比喻如蚕吃桑叶般侵吞他国国土,侧重于“面积上的逐渐侵占”;“压缩”意为加以压力,以减小体积、大小、持续时间、密度和浓度等,侧重于“空间上的挤压”。由“民生发展的应有空间”可知,此处应选“压缩”。本题答案为 C。 12.【答案】C。解析:由“山”、“平原”、“网”、“闸门”等

6、词可知,句中说的是遇到前进道路上的阻碍物。“绝境”程度过重,排除 A 项。“挫折”指的是失败,与句意不符,排除 D 项。第二空中,“心境”指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第 3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情绪状态;“心态”指一种态度,含有选择的意味。由“像水一样”可知,句中说的是面对困难秉持的态度,排除 B 项。本题答案为 C。 13.【答案】A。解析:第一空中要填一个表示生命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词语,素质教育是内涵更广的一个概念, 生命教育是包含在素质教育范畴中的, 故排除 “拓展” 、“延伸”。第二空中,“诞生”指人的降生或新事物的出现,常用于尊敬的人和庄重的场合。此处适用

7、于“生命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诞生”比“出现”更符合文段的语体色彩。本题答案为 A。 14.【答案】B。解析:由“不要说延续百年,连十年都做不到”可知,第一空说的是丛书的延续性问题。“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据词义排除 C、D。第二空中,洛布丛书与市面上其他丛书的区别不在于数量多,而是能坚持一百年持续推出。“历久弥新”强调“弥新”,即比新的更好。常用于形容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不能形容“精神”,排除 A。本题答案为 B。 15.【答案】A。解析:分析可知,两

8、个分句“这也是行善要面对的风险和代价”和“在客观上也确实阻碍了更多的人见义勇为”之间存在转折关系,由此可排除表假设的B 项和表因果的 D 项。C 项填入句中不通顺,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A。 16.【答案】B。解析:A 项语序不当,应为“每天至少有五万人”,而不是“至少有五万人每天”。C 项一面对两面,可把“能成为”改为“能否成为”。D 项“批阅”与“文字”搭配不当,可把“文字”改为“奏章”。 17.【答案】C。解析:A 项成分赘余,“诸”已含有“之于”的意思,其后不能再接“于”。B 项多重否定错误,“否认”、“不需要”加反问共三层,意为不需要学习,这显然与句意不符。D 项“威慑”意为使用武力

9、使对方感到恐惧,词义里已包含了“令人”的意思,故不能再用“令人威慑”。 18.【答案】C。解析:A 项不合逻辑,造成事故的原因应是石油部主要领导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而非国务院批评石油部主要领导。B 项概念并列不当,“报纸”、“杂志”均属于出版物的范畴,与“一切出版物”不能并列。D 项宾语缺失,可在“环境恶化”后加上“的困境”作为“走出”的宾语中心语。 19.【答案】C。解析:A 项属于停顿歧义,可以理解为“要说夏明的爸爸不爱他,家里人谁也不信”,也可以理解为“要说夏明的爸爸不爱他家里人,谁也不相信”。B第 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项“此”指代不明,老师否定的既可是“做做样子”

10、,也可是“真心改过”。D 项两处错误:一是赘余,可删去“这个人”;二是歧义,主语不明确,“说起来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的主语既可以是小李又可以是小王。 20.【答案】A。解析:观察句子,句“不应该到此止步”与句“只实现了一半不到”呼应,句应紧跟句,排除 B、D。句说“教育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旨是理所当然的”,句解释原因“不去开发人力资源,教育的价值是无法凸显的”,故句应紧接句后,排除 C 项,本题选 A。 21.【答案】D。解析:由“是国家为了解决生态与贫困交织的突出矛盾”可知,A项“是为了解决生态日益恶化的困境”表述不够全面,排除。B 项关于“生态经济特别示范区”性质的表述从文中无法

11、得出,排除。C 项与“区域特殊的相关政策”不相符,排除。本题答案为 D。 22.【答案】C。解析:由“启动社会需求对经济拉动的杠杆作用将会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力”可知,“杠杆作用”指的是社会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首先排除 B、D。由“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型是必由之路”、“对消费需求的进一步上升”可知,A 项的“较少的社会需求”与文意不符,排除 A。本题答案为 C。 23.【答案】A。解析:由“我们今天太多地在强调知识的广博,很少强调思维的深度”、“就一点谈深的功夫,比如谈你的家乡、你的社区,就很缺乏”、“我们每个人都是知道分子,比起以前的世代的人的常识要多,但思考、辨析能力不足”可知,以前

12、的人思考强调深度,而现代人思考有广度,缺深度。故划线句中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别对应深度和广度。本题答案为 A。 24.【答案】C。解析:A 项“第一部土地法规”与原文“第一部均田法”的说法不符,排除。B 项“客观上造福了贫苦百姓”从文中无法得出,排除 B。D 项文段只提到“唐代”,对“后世朝代”的情况未曾涉及,也无法得出,排除。C 项可由首句得出。本题答案为 C。 25.【答案】C。解析:文段末句举例子说明另外一种情况自然接触细菌环境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比较健康,但这并非提倡所有孕妇都要“刻意”、 “多接触”细菌环境,C 项表述不符合文意,当选。 26.【答案】B。解析:由“这从来是个悖

13、论”可知, “悖论”指代的内容应在前文。据此排除出现在后文的 C 项。由“悖论”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性可知,正确答案的表述应包含两层看似矛盾的结论。原文说的是教育对个人灵性的扼杀作用,A.项偷换为整个民第 5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族教育事业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与文意不符,排除。D 项说的是文化获得途径的转变,也与“悖论”的定义不相符,排除。本题答案为 B。 27.【答案】B。解析:由“全球每年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 350亿吨” 可知, 350 亿吨仅是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而非全部的二氧化碳排放,B 项表述错误。本题答案为 B。 28.【答案】A.。解析:

14、B 项的“多用空调”文段没有体现,排除。由“当气温超过35 摄氏度时,吹电风扇反而可能对人体有害”可知,科学家只是提醒“高温下”吹风扇的危害,并没有完全否定夏季吹风扇,C、D 均缺少“高温”这一限定条件,排除。本题答案为 A.。 29.【答案】B。解析:原文说的是“以重庆(-6.6%)、湖北(-5.0%)为代表的六个中部省份”,而非所有的中部省份,A.项“均”字不合文意,排除。原文说的是“常住人口”,C 项“出生率”不合文意,排除。D 项“人口的无序流动”在文段中没有提及, 其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因果关系也属妄加推测, 排除。 根据文段第一句可知 B 项正确。故答案为 B。 30.【答案】D。解析

15、:由“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可知,“这是一个进步”后的内容是对 “进步” 的具体说明。 现在的 “一声号令、 一道文书” 相比过去的 “血的代价” ,主要是“节约下来人力物力”,而这些可以用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民群众也可以安居乐业。选项中与 “节约” 意思最接近的是 D 项的 “成本明显降低” 。 本题答案为 D。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事件排序一、事件排序 31.【答案】A。解析:银行正常营业是事件的起始状态,只有运钞车送来大量现金,才会被冲入银行的两名蒙面男子劫走,然后(蒙面男子)携带巨款进入的士,最后汽车撞到路边树上。故答案选 A。 32.【答案】D。解析:走出超市的时 候报警器鸣

16、叫才会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是消磁器出现故障,证明是受到冤枉。故答案选 D。 33.【答案】B。解析:按照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序。先预订机票、寄发行李,但是在接到电话后,改变主意,决定留下来。故答案选 B。 第 6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34.【答案】D。解析:本题描述的是一个人由好变坏的事件。因出生穷苦农家,乡间民风淳朴,所以一直乐在其中, 默默辛苦劳作。 但进到城里后, 贪念遂生, 竟成小偷。故答案选 D。 35.【答案】A。解析:先发现硝石有助燃作用然后才据此发明了火药, (5)在(1)之前,排除 C、D 两项;火药被用于军事是传到国外之后的事情,(2)在(4)之后,排除 B 项。故答案选 A。 36.【答案】C。解析:因下雪而导致路滑,交通不能正常进行,(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