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328272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课堂提问要讲究明确的目的,提问必须要为教学服务,备课要课堂提问要讲究明确的目的,提问必须要为教学服务,备课要考虑提问的目标。是为了引课?还是为了前后联系新旧知识?或其考虑提问的目标。是为了引课?还是为了前后联系新旧知识?或其他目的。课堂提问要尽可能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他目的。课堂提问要尽可能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如六年级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了引课,激起学生兴趣。如六年级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了引课,激起学生兴趣。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六(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六(3 3)班开家长会,老师请家

2、长坐在自家孩)班开家长会,老师请家长坐在自家孩子的位置上,出示班级座位图子的位置上,出示班级座位图, ,圈出小明的位置圈出小明的位置( (第第 5 5 列,第列,第 4 4 行行) ),问题:问题:如果你是小明准备怎样描述小明的位置,才能使家长既准如果你是小明准备怎样描述小明的位置,才能使家长既准确又快速地找到位置?生确又快速地找到位置?生 1 1 答略、生答略、生 2 2 答略、生答略、生 3 3 答略答略同是同是小明的位置,却有如此多的方法描述,这样不简洁,又麻烦,还让小明的位置,却有如此多的方法描述,这样不简洁,又麻烦,还让人容易混淆,你有好的建议吗?生人容易混淆,你有好的建议吗?生 1

3、 1 答略、生答略、生 2 2 答略、生答略、生 3 3 答答略略。这时,我说同学们的建议太有价值了,怎样才能用统一的。这时,我说同学们的建议太有价值了,怎样才能用统一的方式既准确又简明地描述小明的位置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确定位方式既准确又简明地描述小明的位置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确定位置。置。2.2.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策略学生的生活阅历,与老师不可同日而语,许多老师在设计问题学生的生活阅历,与老师不可同日而语,许多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比较多地时,比较多地“参考参考”了自己的人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年龄特点、了自己的人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这就导致了许多在

4、老师看来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问题,认知水平,这就导致了许多在老师看来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其实是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所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其实是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所以老师设计问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以老师设计问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思考有方向。水平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思考有方向。3.3.引发学生的质疑的策略引发学生的质疑的策略亚里士多德说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质疑的习。有了质疑的习惯,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

5、案,力求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惯,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力求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发现新问题和独特见解。例如:判断,发现新问题和独特见解。例如:“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认识”一课,学生一课,学生学习后已经知道学习后已经知道“圆柱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圆柱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我想学生真正理。我想学生真正理解了圆柱的特征了吗?为了引导学生对圆柱的认识进行质疑:我设解了圆柱的特征了吗?为了引导学生对圆柱的认识进行质疑: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计了这样的问题“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的就是圆柱体吗?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的就是圆柱体吗?”学生学生经过讨论并结合实际例子得出经过讨论并结合实际例子得出“腰鼓上、

6、下两个圆面一样大,但它腰鼓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但它不是圆柱体不是圆柱体”并说出了理由从而加深了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通过并说出了理由从而加深了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通过从常处生疑,向细微处问难,这样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从常处生疑,向细微处问难,这样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质疑精神,掌握了质疑问难的方法,也提高了掌握,又培养了学生质疑精神,掌握了质疑问难的方法,也提高了质疑,释疑的能力。质疑,释疑的能力。4.4.问题具有层次性的策略问题具有层次性的策略提问要紧密联系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这样以求再次提问要紧密联系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这样以求再次激发学生思

7、维,促进学生深入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当学生思维遇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盼望柳暗花明的过程,这时教师如能抓住时机,针对学生到障碍、盼望柳暗花明的过程,这时教师如能抓住时机,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矛盾冲突,适时针对性提问、打开思路、促进问题的解思维过程中矛盾冲突,适时针对性提问、打开思路、促进问题的解决。决。5.5.问题具有开放性的策略。问题具有开放性的策略。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可以明确的,也是唯一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可以明确的,也是唯一的。这样的问题,只要一个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其它学生就没有发的。这样的问题,只要一个学生作出正确

8、回答,其它学生就没有发言的机会了。这对于那些特别想发言又没有得到发言机会的学生来言的机会了。这对于那些特别想发言又没有得到发言机会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打击,如果经常这样,他们就会对课堂发言失说,实在是个不小的打击,如果经常这样,他们就会对课堂发言失去兴趣,相反提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仅增加学生发言机会,而去兴趣,相反提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仅增加学生发言机会,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的思且也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维品质的培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6.6.问题具有创新性的策略问题具有创新性的策略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不囿于常规,而又合乎逻辑规则的全新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不囿于常规,而又合乎逻辑规则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具有思维独创性,教师除了要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具有思维独创性,教师除了要善于提供善于提供“鲜活的思维素材鲜活的思维素材”外,首先自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外,首先自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驱使下,设计出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产在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驱使下,设计出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产生丰富想象力和独特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生丰富想象力和独特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