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之笼祛作风之弊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22473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25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制度之笼祛作风之弊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制度之笼祛作风之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制度之笼祛作风之弊(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 版新闻评论2 0 1 4年6月1 9日 星期四 评论部主办 责任编辑 刘 洁联系电话: (0 1 0)6 7 5 5 0 7 4 3电子信箱: p i n g l u n r m f y b . c n微言大义用制度之笼祛作风之弊 段瑞群法 官 之 声落实计生政策不能乱“挂钩” 许 辉 温永乾声音深入整治“六难三案”深入整治“六难三案”系列评论之四观点无论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还是“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 ,亦或“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都是司法作风“固症” ,也是伤害群众感情、损害人民利益、危

2、害司法公信的“顽疾” ,但本质上却是权力的“傲慢” 。谁给了 “戒网瘾” 学校法外特权 符清扬养老金 “一停一动”与破除双轨制 张智全短评法治时评?只有严厉打击暴恐活动,将暴恐犯罪活动的原因公之于众,使人们看清楚暴恐犯罪分子的真实面目,才能使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社会的预防犯罪的措施见效。如果没有对暴恐活动的严厉打击,恐怖分子的气焰就会越来越嚣张,其他形式的反恐措施都不会起作用。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瑞生认为,与暴恐活动作斗争没有妥协退让的余地别把代课教师当成廉价劳动力 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第三小学代课教师秦开美的英勇事迹,让“代课教师”这个群体再次走进舆论视野。人们很难理解,同样是教师,

3、同样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为什么被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随着教育的发展, “代课教师”称谓应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对于那些优秀、合格的代课教师,应该让他们转为正式教师,教育部也有这方面的政策。但现实情况是,在一些地方,优秀代课教师要么被清退,要么依然以临时工的身份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张丽莉转正了, 秦开美马上也要转正了, 这当然值得祝贺, 却也让人五味杂陈。难道代课教师只有经历生死考验才能转正吗?在这种 “偶然的幸运” 的背后, 还有多少代课教师的正当权益仍在遭受侵犯?既然农村教育还离不开代课教师, 就应该让优秀、 合格的代课教师转正; 即使正式教师编制不足, 也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 让他们与正式教师

4、“同工同酬” 。重视农村教育, 请从尊重代课教师的权益做起。晏 扬警惕 “余温权力” 泛滥 近日, “吉林三名副省级官员在企业违规兼职被处理” 的信息, 被众多网站转载, 并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此消息来源于6月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中共吉林省委关于中央第四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通报。退休高官跑去企业拿高薪, 其实质是与商人 “勾肩搭背” , 充当 “权力掮客” ,值得警惕, 必须严厉打击。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官员, “官” “商” 交往要有道, 相敬如宾, 而不要勾肩搭背。对此, 退休官员也当记于心, 见于行。诚然, 作为 “权力掮客” , 退休官员们长袖善舞, 不仅有过硬的关系网络,

5、可以在官员和企业之间 “穿针引线” ; 同时, 还可以通过 “打招呼” 、 “递条子” 等方式给自己的老部下施加压力, 干预权力运行,用利益敲开权力大门。而企业邀请他们就职, 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就此利用他们当官时累积的丰富人脉和关系网络, 进行权力寻租, 为公司牟取更大利益。对此, 必须为 “余温权力” 锻造关得住的铁笼子。一要国法之威严。不管是公务员法还是刑法都有必要将 “禁止退休官员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担任职务” 纳入其中, 彻底斩断权力寻租的根源; 二要党纪之规范。退休官员虽已不是公务员, 但绝大多数是党员, 职位退休, 党员身份没有结束, 按照党内纪律处分条例, 同样应处以纪律

6、处分, 所获得的违纪违法财物也应予以追缴。总之, 面对退休官员与商人的 “勾肩搭背” , 纪检部门应切实发挥自身作用,加大对退休官员的监督检查与惩处力度, 从源头上切断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防止权力 “余温” 呈现燎原之势。同时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使退休官员的 “余温权力” 再无用武之地, 真正实现“官”“商”交往各行其道。孙凤菊 王新亮无论是落户还是入学, 这些都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支持将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与这些权利 “捆绑” 。 针对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关注的 “江西赣州寻乌县计生政策与多项行政审批挂钩” 的新闻, 6月1 6日晚,寻乌县委宣传部向中国之声发来答复

7、函, 表示相关部门已组成调查组, 经过核实, 相关单位确实存在违规行为, 对报道中提到的问题, 将立刻整改。计生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在各级政府的考核中, 计生工作是每年必检的常规指标, 有些地方还规定, 对计生工作考核结果实行 “一票否决” , 此举不但影响地方政府工作的优劣排位, 而且直接影响到地方党政领导的政治前途。寻乌县将计生政策渗透到食品流通许可证、 工商营业执照、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款申请等行政审批环节, 使计生工作搭上了行政审批的便车, 对控制违法生育问题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也必定会为地方计生工作考核赢取更好的卷面分,

8、但这些成绩是以牺牲公民的合法权益所换来的, 不但于法无据, 而且与法律规定格格不入, 是人治大于法治、 法治建设被弱化的一种表现。无论是落户还是入学, 这些都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支持将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与这些权利 “捆绑”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 文明执法, 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 这是计生工作中的一条法定原则, 无异于基本准绳。类似的事件已经被曝光多起, 但 是为什么还是层出不穷?究其根源,是不少地方依赖行政手段, 而不依靠法治手段处理问题。捆绑式执法简单易行, 成本低, 于是就

9、成了某些官员干部的 “法宝” 。把计生政策与多项行政审批挂钩捆绑, 短期效果肯定有, 甚至还不错, 可这已与法治精神相悖。长此以往, 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而且需要付出沉重的法治代价。尽管现在的计生工作依然有很多难点, 但是也不能知法违法。要通过计生政策实现管理目标, 就需要在法律框架之内,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约束和管理。寻乌县的情况经过媒体曝光, 虽然让大家难以理解, 甚至愤怒, 但当地政府回应将立即进行整改落实, 此种做法虽有 “亡羊补牢” 之嫌, 但犹未为晚。 “人性化” 的悄然改革或多或少还是让老百姓看到了行政改革的曙光, 特别是对当地群众来说, 去除法外枷锁, 都是自身权

10、益得到合法保护的一种尊重, 是法治之路的良好开端。寻乌县的做法比较典型, 但绝非个例, 全国各地还有多少个 “寻乌式的经验做法” , 不能一一等待媒体曝光和社会舆论围攻才来 “亡羊补牢” , 而应以寻乌被曝光的问题为鉴, 深入对照自查; 以寻乌整改落实的态度为镜, 正视问题, 及时改正, 立即铲除和清理各项违法 “土政策” , 把计生工作引入法治化的轨道, 走依法行政之路, 从而更好地维护计生国策的严肃性, 保证当地群众的合法权益。“六难三案”中涉及的问题,既有工作态度问题,也有业务能力问题;既有服务意识问题,也有工作作风问题;既有建章立制问题,也有狠抓部署落实问题,甚至还有司法工作保障不力、

11、人员力量严重短缺造成的问题。现在,整治“六难三案”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国各级法院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找准“六难三案”在本单位、本地区的具体表现,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大而泛、假而空的抓部署、抓督促,也不能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更不允许当“磨盘” ,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必须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对症下药。要彻底祛除“六难三案”病灶、挖掉“六难三案”病根,真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就必须让执法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构建起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要把制度之笼织密。全国各级法院,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

12、,要亲自组织专题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找准“六难三案”在本单位、本地区的具体表现,研究制定整改细则,做到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干警、从审判人员到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全员覆盖,从立案开庭到审理裁判,再到执行和涉诉信访等各环节全程贯穿,坚决避免出现“六难三案”整改“死角” ,确保“六难三案”整改之网密而又密、实而又实,坚决杜绝“虎笼装猫”现象。针对“六难三案”问题可能出现的“隐身” 、 “变种” 、 “回潮”现象,既要扎牢制度的篱笆,又要织密制度的笼子,既要长期坚持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又要及时修订、完善、废止不符合实际的制度,还要积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及时上升为新制度、新规范,坚决堵塞“六难三案

13、”的制度漏洞,确保真改实改彻底改。要把制度之笼铸牢。无论是强化诉讼服务、加强立案受理,还是改进案件审理、强化案件执行,以至加强廉政监督,都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用狠招、求实效。要把整治“六难三案”问题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相结合,与深化司法改革相结合,明确专门力量,加强组织领导,确定整治重点,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引导和警示作用。要善于用项目化的方式推进整治工作,要列出整治清单、明确整治计划、落实整治责任,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地敲、一件一件地抓、一件一件地改,真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把六个“难”和三个“案”敲碎敲烂。

14、要以整治“六难三案”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查找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查处,拧紧法纪约束的螺丝钉,敲响廉洁自律的警钟,整顿作风、严肃纪律、树立形象。要把制度之笼通电。整治“六难三案”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级法院整治工作的督促指导和执纪检查力度,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措施不实的,坚决严格追责、严肃问纪。要明确三条界线,即坚持法律的红线、坚守职业良知的底线、坚持廉洁司法的防线,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严格遵守法官行为规范、法官职业道德准则和“四个一律” 、 “五个严禁” 、 “七条禁令”等廉政规定和要求。对在整治“六难三案”中发现的司法腐败行为,要以

15、零容忍的态度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依法严惩,坚决清除法院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各级法院要把整改“六难三案”中制定的规范、出台的细则、采取的措施、整改的成效及时向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公开,要印成册子放在诉讼服务中心、做成海报挂在立案大厅、制作成长微博发到官方微博上,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以监督促公正、树公信、塑形象。人民法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防线,人民法官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社会对法官的操守要求更严,群众对法官履职行为期待更高。深入整治“六难三案”考验着全体法院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体现着全体法院工作人员的胸怀、勇气和品格。“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

16、事,必作于细” ,只要在整治“六难三案”工作中,做到凡事都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就一定可以实现司法作风明显改进、审判质量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有效提升的目标。叫停已实施1 0年的高级职称养老金倾斜政策, 无疑是对民意的顺应。只有破除有损公平正义的养老金双轨制, 才能确保人人都能通过领取养老金安享晚年幸福。 日前, 国家有关部门对各地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出台指导性意见, 建议各地调整基本养老金时重点向低收入群体和高龄群体倾斜, 同时不再要求各地必须向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再给予单独政策倾斜。我国养老金制度建设起步较晚, 许多措施还并不完善, 一直是老百姓最现实、 最直接、 最关心的大问题。目前, 我国企业退休养老金实行双轨制, 具有高级职称的优秀人才往往享受到一般人员不能奢望的特殊政策。由于养老金由企业投保和个人缴费两部分构成, 企业为高级职称人员的缴费明显高于一般人员, 使得他们无形中享受了更多的额外获利, 显然与公平原则相悖。从这种意义上说, 退休养老金不是公共资源, 不能成为奖励优秀人才的一种 “奖品” , 更不能为激励优秀人才而出台特殊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