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跳闸后极热态启动若干问题分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320869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组跳闸后极热态启动若干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机组跳闸后极热态启动若干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机组跳闸后极热态启动若干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机组跳闸后极热态启动若干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机组跳闸后极热态启动若干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组跳闸后极热态启动若干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组跳闸后极热态启动若干问题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组跳闸后极热态启动若干问题分析机组跳闸后极热态启动若干问题分析一:机组跳闸后如何泄压,泄压时注意什么?一:机组跳闸后如何泄压,泄压时注意什么?机组跳闸时,根据保护首出确认跳闸原因。查明原因后确认机组可以立即重新启动后(即极热态启动) ,此时锅炉还保持有一定的压力和温度,启动时的工作内容与冷态启动大致相同,它们是以冷态启动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作为启动的起始点,而起始点以前的某些工作内容在这里可以省略或简化,极热态启动时间小于 1h。故需要锅炉尽快点火,满足冲转参数要求。此时需要对锅炉进行泄压,以满足锅炉上水、建立启动流量的要求。泄压方式的确定需要根据跳闸前机组负荷确定,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若负荷

2、大于 40BMCR 时跳闸,且真空未破坏的情况下。此时锅炉泄压方式应采用 PCV 阀和开启大旁路联合泄压的方式,跳闸后首先应开启 PCV 阀对锅炉进行泄压,此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受热面温降在 2 /min 左右。由于我厂汽轮机旁路系统设计容量为40BMCR,待压力降低至 10Mpa 左右时,开启大旁路进行泄压,根据需要可开启过热器疏水门进行泄压。此时应注意控制大旁路开度,调整大旁路减温水量控制大旁路后温度(建议先稍开启大旁路调节门后再投入减温水)。根据需要调整低压缸喷水量,必要时开启低压缸喷水旁路旁路手动门控制低压缸排汽温度不超过 60。同时还应注意凝汽器、除氧器水位的控制。待压力降低至 6Mpa

3、 左右时,启电泵上水,严格控制上水流量(随给水温度下降,逐渐减小上水流量),确保受热面温降及省煤器出入口温差在规定范围之内。2)若负荷小于 40BMCR 时跳闸,且真空未破坏的情况下。此时锅炉泄压方式应采用开启大旁路泄压的方式,根据需要可开启过热器疏水门进行泄压。注意事项与上面主汽压力降低至 10Mpa左右时,开启大旁路进行泄压时相同。二二:锅炉点火后对磨煤机和油枪运行方式有何见解?锅炉点火后对磨煤机和油枪运行方式有何见解?机组极热态启动,炉侧为了达到较高的汽温与机侧缸温相匹配,等离子拉弧启 A 磨点火后需要首先投入较高油(煤层) ,缩短升温升压时间,方式一:启 A 磨之后,投入 CD 层油枪

4、,启 D 磨煤机或E 磨煤机。方式二:启 A 磨之后,启 C 磨。此时应控制好参数变化速度,通过投退油枪的数量及层次、调节炉前油压、减温水、烟气挡板等手段来调节主蒸汽温度。同时注意控制好升温速率、水冷壁金属温度、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等。三:机组启动过程中,如何使用电、汽泵?三:机组启动过程中,如何使用电、汽泵?机组启动过程中,电、汽泵的使用可分为两种形式:1)先使用电泵上水,再使用汽泵机组启动初期,为实现给水流量调节平稳、易操作。选择使用电泵上水。但电泵的给水流量和压力均有限,故需要转干态前单台汽泵定速 3000r/min 备用。负荷升至 120MW 左右时,匀速提高待并汽泵的转速升高泵出口压力,

5、在泵出口压力接近于母管压力时打开出口电动门开始供水,同时缓慢减小电泵出力,两台泵的增减速度要协调,保持稳定的一个给水流量,加减转速,不可太快,防止其出口压力增大造成另一台泵出口逆止门关闭给水流量剧减。待给水均转移至汽泵后停止电泵运行做备用。切换过程中注意监视泵的再循环阀自动动作正常,时刻注意给水流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手动调整。2)使用单台汽泵上水从节能角度考虑可以采用单台汽泵给锅炉上水,但较电泵上水方式,给水流量调节相对困难。锅炉点火至转干态期间,随着锅炉热负荷的不断增加,蒸发量逐渐增大,此过程中给水泵上水流量逐渐增大,启动循环泵流量逐渐减小直至启动循环泵出口 BR 阀关闭。使用汽泵调节水量

6、时,湿态时靠汽泵转速、启动循环泵出口 BR 阀和给水旁路调门调节给水流量,操作相对困难,主要原因在于汽泵调节给水量延迟较电泵时间长,故需要提前控制汽泵转速,以便获得所需给水流量。极热态启动时小机不需要暖机,且给水压力较电泵高。所以可以采用单台汽泵上水方式,可以实现节能,减少机侧给水泵并泵、倒泵操作。使用汽泵上水应注意高压辅汽母管压力的稳定,即保证小机供汽压力的稳定,减小给水流量的波动,从而减小对锅炉工况的扰动,使启动过程更加顺利。3)负荷 300MW,两台汽泵并列负荷 120MW 至 300MW,由单台汽泵上水,此时另一台汽泵暖机,定速 3000 r/min 备用。冷再至小机供汽管路需充分暖管

7、,待冷再压力大于 1.0Mpa 后,开启小机备用汽源供汽门。待负荷升至 300MW 左右时,均匀提高待并汽泵转速,升高泵出口压力,待出口压力升至接近工作汽泵出口压力时(小于工作汽泵出口压力1Mpa),注意监视锅炉给水流量,待并汽泵转速继续升高使给水流量增加时,说明该汽泵已出力,此时缓慢减小工作汽泵转速,同时缓慢增大待并泵转速,两台汽泵增减转速要协调,保持给水流量稳定。切换过程中注意监视泵的再循环阀自动动作正常,时刻注意给水流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手动调整。两台汽动给水泵并列运行时尽量保持两台小机转速相同,偏差不要太大。待四抽压力大于0.6Mpa 后,缓慢开启四抽至小机供汽电动门暖管。此过程注意

8、小机汽源压力的稳定,充分暖管后,全开四抽至小机供气电动门。两台汽泵并列过程也可提前进行,锅炉转干态工况稳定后即可进行。四:机组负荷四:机组负荷 120MW 至至 180MW 如何操作对锅炉最有利?如何操作对锅炉最有利?此阶段水位控制可投自动,但当扰动较大时分离器贮水箱水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甚至根本无法平衡。此阶段要注意尽量避免太大的扰动,扰动过大及早解除自动,手动控制。根据经验,炉水循环泵出口 BR 阀一般不投自动(以防 BR 阀开度过大造成电机过流),保持一恒定的给水流量(550t/h 左右),用电动给水泵出口调门和给水旁路调门来控制贮水箱水位。缓慢增加燃料量,保持适当的升温升压率, 贮水箱

9、水位在某一点逐渐下降,BR 阀逐渐关小直至全关,中间点过热度由负值逐渐升高变正,机组即进入直流运行状态,此时只要操作均匀缓慢,不使压力出现太大波动,就能实现自然过渡。但是建议 WDC 阀依然投入自动,避免人为疏忽造成水位过高,造成过热器进入水。在该阶段需要掌握好的几个关键点:1)工质膨胀:水冷壁中的水开始受热初次达到饱和温度产生蒸汽阶段,此时蒸汽会携带大量的水进入分离器,造成贮水罐水位快速升高,锅炉有较大排放量,此过程较短一般在几十秒之内,具体数值及产生时间与锅炉点火前主汽压力、主汽温度、给水温度、投入油枪的数量等有关。此时要及时排水,同时减少给水流量,在工质膨胀阶段附近,应保持燃料量的稳定。

10、2)虚假水位:虚假水位在 120MW 至 180MW 阶段都有可能产生,汽压突然下降出现的情况较多,运行中应对虚假水位有思想准备,及时增加给水量满足蒸发量的需要,加强燃烧恢复汽压。运行中造成汽压突然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汽机调门、大旁路突然开大等。 3)投退油枪的时机及速度:投退油枪时要及时协调沟通,及时增减给水流量。保持一定的煤水比的基本上能维持汽温的稳定。为保持水位稳定,应避免在低水位时连续投入数枝油枪,或者水位很高调节困难时连续退出油枪。4)给水主旁路切换:此时应保持锅炉负荷稳定,切换过程中匀速稳定,保持省煤器入口足够流量及贮水箱水位的稳定,必要时排放多余给水。水位下降时及时开大电泵出口调门

11、。(建议切换时就地手动开大给水主电动门,每开一点,就关小一点旁路门,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给水主旁路都有一定的开度,这样调节起来裕度较大,安全性更高)此过程也可以选择在转干态后进行。5)投入制粉系统:投入煤粉后负荷会升的很快,贮水箱水位波动很大,很难控制。此时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给煤量和一次风量,避免进入炉膛的煤粉过多。同时控制好升负荷速度,及时控制给水流量。提前打开主再热蒸汽减温水手动门,必要时投入减温水控制汽温,防止超温及主机差胀增大。6)切换给水泵:切换给水泵时,保持锅炉负荷稳定,减少扰动。匀速提高待并泵的转速升高泵出口压力,在泵出口压力接近于母管压力时打开出口电动门开始供水,同时减少另

12、一台泵的出力,降低出口流量,两台泵的增减速度要协调,保持稳定的一个给水流量,加减转速,不可太快,防止其出口压力增大造成另一台泵出口逆止门关闭给水流量剧减。切换过程中注意监视泵的再循环阀(最小流量阀)自动动作正常,时刻注意给水流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手动调整。两台汽动给水泵并列运行时尽量保持两台小机转速相同,偏差不要太大。特别要注意的是任何情况下并泵时都要解除给水泵的自动,防止给水平衡模块起作用造成给水流量剧减。7)密切监视水冷壁、再热器的金属壁温各受热面的金属壁温会出现不均匀现象,如水冷壁一般中间温度高,两侧温度低。这时不应再增加燃料,当所有温度均超过该汽压下对应的饱和温度 40,以及各管间最大温差在 50以内时,才允许增加燃烧强度。以上所有内容均为个人观点,不对之处请多指正以上所有内容均为个人观点,不对之处请多指正运行五值运行五值 曹磊曹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