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解答(word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6304859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解答(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07年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解答(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07年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解答(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07年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解答(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07年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解答(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解答(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解答(word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第 2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 1 -第第 2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本题共七大题,满分(本题共七大题,满分 160 分)分)一、 (20 分)如图所示,一块长为的光滑平板 PQ 固定在轻质弹簧上端,弹mL00. 1 簧的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平板被限制在两条竖直光滑的平行导轨之间(图中未画出竖直导轨) ,从而只能地竖直方向运动。平板与弹簧构成的振动系统的振动周期。一sT00. 2 小球 B 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台面的右侧边缘正好在平板 P 端的正上方,到 P 端的距离为。平板静止在其平衡位置。水球 B 与平板 PQ 的质量相等。现给小球

2、一水平mh80. 9向右的速度,使它从水平台面抛出。已知小球 B 与平板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0且碰撞过程中重力可以忽略不计。要使小球与平板 PQ 发生一次碰撞而且只发生一次碰撞,的值应在什么范围内?取02/8 . 9smg 二、 (25 分)图中所示为用三角形刚性细杆 AB、BC、CD 连成的平面连杆结构图。 AB 和 CD 杆可分别绕过 A、D 的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轴转动,A、D 两点位于同一水平线 上。BC 杆的两端分别与 AB 杆和 CD 杆相连,可绕连接处转动(类似铰链) 。当 AB 杆绕 A 轴以恒定的角速度转到图中所示的位置时,AB 杆处于竖直位置。BC 杆与 CD 杆都与水

3、平方向成 45角,已知 AB 杆的长度为 ,BC 杆和 CD 杆的长度由图给定。求此时 C 点l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用与 CD 杆之间的夹角表示)ca三、 (20 分)如图所示,一容器左侧装有活门,右侧装有活塞 B,一厚度可以忽略的隔1K2007 年第 2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 2 -板 M 将容器隔成 a、b 两室,M 上装有活门。容器、隔板、活塞及活门都是绝热的。2K隔板和活塞可用销钉固定,拔掉销钉即可在容器内左右平移,移动时不受摩擦作用且不漏 气。整个容器置于压强为 P0、温度为 T0的大气中。初始时将活塞 B 用销钉固定在图示的位置,隔板 M 固定在容器 PQ 处,使 a、b

4、两室体积都等于 V0;、关闭。此时,b1K2K室真空,a 室装有一定量的空气(容器内外气体种类相同,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 ,其压强 为 4P0/5,温度为 T0。已知 1mol 空气温度升高 1K 时内能的增量为 CV,普适气体常量为 R。1.现在打开,待容器内外压强相等时迅速关闭(假定此过程中处在容器内的气1K1K体与处在容器外的气体之间无热量交换) ,求达到平衡时,a 室中气体的温度。2.接着打开,待 a、b 两室中气体达到平衡后,关闭。拔掉所有销钉,缓慢推动2K2K活塞 B 直至到过容器的 PQ 位置。求在推动活塞过程中,隔板对 a 室气体所作的功。已知在推动活塞过程中,气体的压强 P

5、与体积 V 之间的关系为恒量。VV CRC PV四、 (25 分)图中 oxy 是位于水平光滑桌面上的直角坐标系,在的一侧,存在匀0x 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 oxy 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在的一侧,一边0x长分别为和的刚性矩形超导线框位于桌面上,框内无电流,框的一对边与 x 轴平行。1l2l线框的质量为 m,自感为 L。现让超导线框沿 x 轴方向以初速度进入磁场区域,试定量0v地讨论线框以后可能发生的运动情况及与初速度大小的关系。 (假定线框在运动过程中0v始终保持超导状态)2007 年第 2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 3 -五、 (25 分)地球赤道表面附近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6、,磁场的磁感应强度2 0/8 . 9smg 的大小,方向沿经线向北。赤道上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成反比TB5 0100 . 33r(r 为考察点到地心的距离) ,方向与赤道附近的磁场方向平行。假设在赤道上空离地心的距离(为地球半径)处,存在厚度为 10km 的由等数量的质子和电子的等离子eRr5eR层(层内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 ,每种粒子的数密度非常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已知电子的质量,质子的质量,电子电荷量kgme31101 . 9kgmp27107 . 1为,地球的半径。C19106 . 1mRe6104 . 61.所考察的等离子层中的电子和质子一方面作无规则运动,另一方面因

7、受地球引力和 磁场的共同作用会形成位于赤道平面内的绕地心的环行电流,试求此环行电流的电流密度。2.现设想等离子层中所有电子和质子,它们初速度的方向都指向地心,电子初速度的大小,质子初速度的大小。试通过计算说明这些电smue/104 . 14smuP/104 . 32子和质子都不可能到到达地球表面。六、 (25 分)图 1 所示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示意图,取纸面为 yz 平面。y、z 轴的方 向如图所示。线光源 S 通过 z 轴,双缝 S1、S2对称分布在 z 轴两侧,它们以及屏 P 都垂直于纸面。双缝间的距离为 d,光源 S 到双缝的距离为 l,双缝到屏的距离为 D,Dd 。ld 1.从 z

8、轴上的线光源 S 出发经 S1、S2不同路径到 P0 点的光程差为零,相干的结果产生 一亮纹,称为零级亮纹。为了研究有一定宽度的扩展光源对于干涉条纹清晰度的影响,我 们先研究位于轴外的线光源 S形成的另一套干涉条纹,S位于垂直于 z 轴的方向上且与S 平行,两者相距,则由线光源 S出发分别经 S1、S2产生的零级亮纹,与 P0s 0P 0P的距离_y2.当光源宽度为的扩展光源时,可将扩展光源看作由一系列连续的、彼此独立的、 非相干的线光源组成。这样,各线光源对应的干涉条纹将彼此错开,在屏上看到的将是这 些干涉条纹的光强相加的结果,干涉条纹图像将趋于模糊,条纹的清晰度下降。假设扩展光源各处发出的

9、光强相同、波长皆为。当增大导致零级亮纹的亮暗将完全不可分辨, 则此时光源的宽度_3.在天文观测中,可用上述干涉原理来测量星体的微小角直径。遥远星体上每一点发 出的光到达地球处都可视为平行光,从星体相对的两边缘点发来的两组平行光之间的夹角 就是星体的角直径。遥远星体的角直径很小,为测量如些微小的角直径,迈克尔逊设计 了测量干涉仪,其装置简化为图 2 所示。M1、M2、M3、M4 是四个平面反射镜,它们两 两平行,对称放置,与入射光(a、 a)方向成 45角。S1 和 S2 是一对小孔,它们之间 的距离是 d。M1 和 M2 可以同步对称调节来改变其中心间的距离 h。双孔屏到观察屏之间 的距离是

10、D。a、 a和 b、 b分别是从星体上相对着的两边缘点发来的平行光束。设光线 a、 a垂直双孔屏和像屏,星光的波长是,试导出星体上角直径的计算式。2007 年第 2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 4 -注:将星体作圆形扩展光源处理时,研究扩展光源的线度对于干涉条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 会遇到数学困难,为简化讨论,本题拟将扩展光源作宽度为的矩形光源处理。图 1图 2七、 (20 分)今年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曾任浙江大学物理系主任的王淦昌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王先生早在 1941 年就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探测中微子的方案:原子核可Be7以俘获原子的 K 层电子而成为的激发态,并放出中微子(当时写作 )Li

11、7*7)( Li*77)( LieBe而又可以放出光子而回到基态*7)( LiLi7 LiLi7*7)(由于中微子本身很难直接观测,能过对上述过程相关物理量的测量,就可以确定中微 子的存在,1942 年起,美国物理学家艾伦(R.Davis)等人根据王淦昌方案先后进行了实2007 年第 2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 5 -验,初步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1953 年美国人莱因斯(F.Reines)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中 微子,莱因斯与发现轻子的美国物理学家佩尔(M.L.Perl)分享了 199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用王淦昌的方案来估算中微子的质量和动量。若实验中测得锂核()反冲能量Li7(即的动

12、能)的最大值,光子的能量。已知有关原子核Li7evER6 .56Mevh48. 0和电子静止能量的数据为;MevcmLi84.65332MevcmBe19.65342。设在第一个过程中,核是静止的,K 层电子的动能也可忽略不计。Mevcme51. 02Be7试由以上数据,算出的中微子的动能和静止质量各为多少?Pm2007 年第 2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 6 -第 2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一、参考解答:如果小球的水平速度比较大,它与平板的第一次碰撞正好发生在平板的边缘 Q 处,这时的值便是满足题中条件的最大值;0u如果小球的水平速度较小,在它与平板发生第一次碰撞后再0u

13、次接近平板时,刚好从平板的边缘 Q 处越过而不与平板接触,这时的值便是满足题中条件的最小值0u设小球从台面水平抛出到与平板发生第一次碰撞经历的时间为,有1t(1)2 11 2hgt若碰撞正好发生在 Q 处,则有(2)0 1Lu t从(1) 、 (2)两式解得的值便是满足题中条件的最大值,即0u(3) 0max2guLh代入有关数据得(4)0max0.71m/su如果,小球与平板的碰撞处将不在 Q 点设小球第一次刚要与平板碰撞时00maxuu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则有1v(5)12ghv以、分别表示碰撞结束时刻小球和平板沿竖直方向的速度,由于碰撞时间极短,在碰1 v1V撞过程中,小球和平板在竖直方

14、向的动量守恒设小球和平板的质量都是 m,则有(6)111mVmv =mv 因为碰撞是弹性的,且平板是光滑的,由能量守恒可得(7)22222 1011011111 22222mVmvmu =mvmu解(6) 、 (7)两式,得(8)10 v(9)112Vgh= vhPQBu02007 年第 2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 7 -碰撞后,平板从其平衡位置以为初速度开始作简谐振动取固定坐标,其原点 O 与平1V板处于平衡位置时板的上表面中点重合,x 轴的方向竖直向下,若以小球和平板发生碰撞的时刻作为,则平板在 t 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0t (10)PQcosxAt式中(11)2 TA 和是两个待

15、定的常量,利用参考圆方法,在 t 时刻平板振动的速度(12)PQsinAt v因时,由(9) 、 (11) 、 (12)式可求得0t PQ0xPQVv(13)2 2ghAT(14) 2 把(13) 、 (14)式代入(10)式,得(15)PQ22cos22ghxTtT碰撞后,小球开始作平抛运动如果第一次碰撞后,小球再经过时间与平板发生第二次2t碰撞且发生在 Q 处,则在发生第二次碰撞时,小球的 x 座标为(16) 2 B221 2xtgt平板的 x 座标为(17) PQ2222cos22ghxtTtT在碰撞时,有(18) B2PQ2xtxt由(16) 、 (17) 、 (18)式,代入有关数据得(19)2 224.904.41cos 2tt这便是满足的方程式,通过数值计算法求解方程可得(参见数值列表)2t(20) 20.771st 如果第二次碰撞正好发生在平板的边缘 Q 处,则有(21)012Lutt2007 年第 24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 8 -由(1) 、 (20)和(21)式得(22)0 120.46m/sLutt而满足题中要求的的最小值应大于(22)式给出的值综合以上讨论,的取值范围是0u0u(23)00.46m/s0.71m/su附:(19)式的数值求解用数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