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精)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6302542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歌行》教案(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短歌行》教案(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短歌行》教案(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短歌行》教案(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教案(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2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教学过程: 导入: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就是曹操。今天共同我 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短歌行 ,一起来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 相关知识相关知识1相关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 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 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意下抒发了自己立 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

2、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 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2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少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 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行 “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 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有很高 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 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

3、对后 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曹操集 。放诗朗诵放诗朗诵 一、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 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 二、提问:经过刚才的朗诵全诗,如果要你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 哪个词最恰当?(忧!)忧什么?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 提示:人才难求 人生短暂 功业未就。 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就学生找到的句子按 解进行分析。 1、学生最容易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几句中读出曹操对人才 难求的忧思。教师就此讲解第二节。 提示:曹操在这里引用子衿这首诗,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只因为你的

4、缘故,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 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yi 音?” 意意思思就就是是: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曹操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 ,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 “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 看出,他那“求才”的苦心。 曹操曾经四下求贤令, 短歌行实际上是一首“诗的求贤令” ,却比任何政治求贤令更有 号召力,因为曹操用他高妙的文学技巧使刻板的政令带上了感人的人文力量,而这感人力 量正是缘于曹操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此

5、句妙处其一,另一妙处即“但”字的使用,一个 “但”字让每个知识分子都有理由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曹操“辗转反侧” “寤寐思服”的“君” ,每个看到此诗的贤才好象都听到了曹操在对自己说“你很重要” 。这提醒我们解读诗歌一 定要注意抓关键词。 2)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选自诗经小雅鹿鸣 )本是宴 请宾客的诗,这里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2、第三节依然表达的是求贤若渴的厚重忧思。“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先找学生翻译,提醒学生:翻译时大家要 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完整,必须加入很多连缀成分,这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比兴手法,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真诚的忧思和呼唤。

6、关键词“枉”字非常重要,表达了对贤才的真挚与 尊重。 从这两节中我们看出了曹操对于人才的渴慕以及对贤才难求的无限感慨和“忧从中来,不 可断绝”的厚重忧思,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你的理解和朗诵把这种忧思表达出来?找同学 有感情朗读。 -经过刚才 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我们不难体会出诗人那种求贤若渴的厚重忧思。那么,我 们来看看第四节,诗人有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3、诗人在第四节中表达了功业未就的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真的喝醉了吗,怎么想摘月亮啊? 提示:乌鹊即乌鸦,此处以良禽择木而栖喻贤才择主而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引用前人名句,这里曹操向贤才们表达了诚心

7、和自己的广阔胸襟, 这句话等于曹操拍着胸脯向人才保证: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请放心我一定不会“才” 满为患,快来投奔我吧,让我们一起来干大事吧。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 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 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但不管哪种,结果都 是“天下归心” 。曹操最终的梦想是要一统天下,万民归心,这就等于为天下贤士勾勒了一 幅砰然心动的蓝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真正的人生目标, 作为领导者曹操在这一点上和人才们形成了伟大

8、的共识。 4、教师提问:大家看看我们没有分析的第一解中诗人是否流露了其他忧思呢? 学生完全可以读出曹操忧的是人生短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几句诗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 命真相的哲学思考。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人生命悲剧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汉王朝的兴盛繁荣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而对世俗生活的留恋也让人们越发觉得生命的短暂。这种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深切体悟在后代诗歌中比比皆是,同学们能想到哪些诗句? 参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提示学生:我们学习诗歌,学习新知识时一定要善于联系以往所学, “温故”而且“知新” 。教师激疑发问:鲁迅曾评价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曹操这样的人物怎 么可能慨叹人生短暂,想要及时行乐,借酒消愁呢? 教师总结:这段文字中有两个意象 酒和朝露。 “朝露”是汉魏晋诗歌中常常使用的意象,曹植就 有诗云:“天地无终极,人命苦朝露。 ” 朝露象征时光短暂。 “酒”的意象在古典诗歌中 最为常见,例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杜甫晚年穷困潦倒,吃饭 都成问题了,却还

10、感叹自己“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见,借杯中物来消 解胸中块垒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主流的精神交游方式。作为深谙中国知识分子心结的文人 和政客,曹操开篇这千古一叹定会引起知识分子在人生经验上的共识,触动文人内心深处 那最柔软的地方。看似消极感叹,实则变相提醒知识分子们“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正是因为生命短暂,所以才要更加珍惜,好好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 事业。所以下文很自然地便有了人才难求和功业未就的忧思慨叹。这里提醒大家品味诗歌 一定要在全面理解后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本诗开篇看似消沉,实则意味深长。纵观 全诗,感情基调应该是慷慨豪迈的。 三、全面理解诗人情感后,找同学朗读全诗,教师适时给予朗读指导。 同学们可以发现本诗中诗人的感情非常真挚,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评价此诗全篇 “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一片怜才意思。 ”作为领导者曹操这种忧思是厚重的,也许在座的同学们包括我在内还不能深刻地体会,我们只能尽量地用心去揣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