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生理学重点整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302518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美的生理学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美的生理学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美的生理学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完美的生理学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完美的生理学重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美的生理学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美的生理学重点整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理学重点整理 11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内内环环境境:指细胞直接所处的环境,通常指细胞外液。2.稳态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正反正反馈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同的反馈。4.负负反反馈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的反馈。5.单纯扩单纯扩散散:体液中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程,如氧气和二氧化碳。6.易化易化扩扩散散:体液中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或离子在某些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所进行的顺浓度差运转过程,如葡萄糖、氨基酸和各种离子。7.原原发发性主性主动转动转运运: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8.继

2、发继发性主性主动转动转运运:间接利用 ATP 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9.静息静息电电位(位(RP) ):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侧的电位差,钾离子外流。10.极化极化:在静息状态下内负外正的膜状态。超极化超极化: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去极化去极化: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复极化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11 动动作作电电位(位(AP) ):可兴奋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快速而可逆的逆转和复原,钠离子内流。生理学重点整理 2212. 阈电阈电位位:能引起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

3、膜电位。13 兴奋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的现象或过程。14 横横桥桥周期周期: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摆动、复位和再结合的过程。15 兴奋兴奋收收缩缩耦耦联联:把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耦联物:钙离子。16. 血血细细胞比容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7. 血血浆浆渗透渗透压压:指血浆具有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18. 血血浆浆晶体渗透晶体渗透压压:由血浆晶体颗粒(主要为 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19 血血浆浆胶体渗透胶体渗透压压:由血浆胶体颗粒(主要为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20 红细红细胞沉降率胞沉降率:指将抗凝血清静置在沉降管中,记录红细胞

4、在第一格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21. 房室延房室延搁搁:兴奋在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缓慢,因此兴奋由心房传到心室要经过一段延搁。其意义: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发生重叠收缩。22. 每搏每搏输输出量(出量(SV)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时所射出的血量。23. 心心输输出量(出量(CO) ):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24. 心指数(心指数(CI) ):每立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25. 血血压压( (BP) ):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26. 中心静脉中心静脉压压( (CVP) ):即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之和称为生理学重点整理 33CVP。27. 微循微循环环:微动

5、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28. 潮气量(潮气量(TV1)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肺容量肺容量 = 潮气量 + 补吸量 + 补呼量 + 残气量。补补吸量吸量: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增加的吸入量。残气量残气量: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无法呼出的气量。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无法呼出的气量。29 肺活量(肺活量(VC)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30. 时间时间肺活量肺活量: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31 肺通气量(肺通气量(PV) ):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肺通气量 = 潮气量 * 呼吸频率32.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AV) )

6、: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 = (潮气量 无效腔气量 )* 呼吸频率33.通气通气/血流比血流比值值( (Va / Q) ):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泡血流量的比值。Va / Q :肺泡无效腔增大; Va / Q:功能性动静-脉短路;正常值:0.834.氧解离曲氧解离曲线线( (HbO2 解离曲解离曲线线) ):表示血液的 PO2 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35.CO2 解离曲解离曲线线:表示血液中 CO2 含量与 PCO2 关系的曲线。36.肺肺牵张牵张反射(黑伯反射)反射(黑伯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性抑生理学重点整理 44制或吸气性兴奋的反射。37.基本基本电节电节律

7、或慢波律或慢波电电位(位(BER)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自动产生周期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38.胃胃肠肠激素(激素(GH) ):由胃肠黏膜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39.黏液黏液-碳酸碳酸铵盐铵盐屏障(屏障(MBB) ):表面黏液细胞在受到食物的化学或机械刺激时可分泌大量黏液,形成松软的凝胶层,覆盖于胃粘膜表面,表面黏液细胞分泌的 HCO3也渗入到此凝胶层中,形成厚约 0.5-1mm 的屏障。作用:1 润滑;2 防止事物机械性损伤;3 防止胃黏膜和胃蛋白酶被强酸破坏。40.受容性舒受容性舒张张:进食时迷走神经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 机制:迷走-迷走反射调节,末

8、梢释放神经肽或 NO。41.胆胆盐盐的肝的肝肠肠循循环环:胆盐随胆汁排入小肠后,约 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胆汁排入肠内 胆盐作用:利胆、中和胃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42.分分节节运运动动:肠壁的牵张刺激可引起以小肠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43.呼吸商(呼吸商(RQ) ):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 CO2 的量与吸入 O2 的量的比值。 正常值:0.82 或 0.8544.食物的特殊食物的特殊动动力效力效应应:进食后一段时间,食物的刺激使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45.基基础础代代谢谢( (BM) ):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清晨时

9、处于室生理学重点整理 55温为 20-25C,清醒、静卧的状态下的体温。46.基基础础代代谢谢率(率(BMR) ):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单位 J/(mh) 。47.体温体温: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48.肾肾小球小球滤过滤过率(率(GFR)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正常值:125ml / min。49.肾肾有效有效滤过压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囊内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肾小囊内压) 。50.滤过滤过系数系数:在单位有效滤过压的驱动下,单位时间内经过滤过膜滤过的液量。51.肾肾糖糖阈阈:尿中刚刚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正常值:1.6 1.8

10、 g / L52.兴奋兴奋性突触后性突触后电电位(位(Epsp) ):兴奋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 提高 Na+ 的通透性, RP。53.抑制性突触后抑制性突触后电电位(位(Ipsp) ):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超极化。 提高 Cl- 的通透性,RP。54.牵牵涉痛涉痛:因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55.脊休克脊休克:指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离断后会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若为半横断,则断面以下的同侧痛温觉消失。56.牵张牵张反射反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到牵拉的肌肉反射性收缩。包括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1生理学重

11、点整理 66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2感受器:肌梭。57 去大去大脑脑僵直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四肢僵直、头尾昂起、脊柱硬挺等抗重力肌过度紧张的现象。58. 激素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59. 允允许许作用作用:指某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器官或细胞发生作用,但它的存在却使另一种激素产生的效应明显增强。60. 等等长调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的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异异长调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二二填空及重点知识点填空及重点知识点1. 机体对各种功能的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神经调节、体

12、液调节、自身调节。神经调节的特点:快速、精确、协调。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广泛、持久。自身调节的特点:调节范围小,不够灵敏。2.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生理学重点整理 77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4. 负反馈的生理意义:维持内环境稳态。5. 临床常见正反馈:排便、排尿、射精、分娩、分娩、血液凝固。6. 物质的跨膜转运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7. 单纯扩散通过脂质双分子层,转运物质有 O2 和 CO2 等。决定因素:脂溶性。8. 载体易化扩散特点:特异性、竞争性、饱和性。 转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9.

13、通道易化扩散的特点:相对特异性、无饱和现象、门控特性。 转运物质:各种带电离子,如 Na+、K+、Ca2+、Cl- 等10. Na 泵泵活活动动的生理意的生理意义义:使细胞内 K+浓度,是胞内代谢反应所必需;1使膜内外 Na+和 K+产生浓度差,是细胞电生理活动产生的前提条2件;为其它物质转运提供动力。311.继发性主动转运:转运小分子物质如 Na+-H+交换、Na+-Ca2+交换。12.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K+外流 ; 动作电位形成机制:Na+内流。13.动作电位的特征:“全或无” 、不衰减性、双向性。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生理学重点整理 88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后电位:Na-K

14、 泵活动14.Na+通道特异性阻断剂:河豚毒素;K+通道特异性阻断剂:四乙胺。15.局部电位的特征:衰减性、不具有“全或无” 、总和效应。16. 兴奋兴奋收收缩缩耦耦联联的步的步骤骤:肌膜动作电位经横管到达三联体;1三联体的信号传递;2肌质网对 Ca2+的回收。317. 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为:前负荷;肌肉收缩前在前负荷作用下所处的长度为:肌肉的初长度;肌肉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后负荷。18. 肌肉的最适初长度:肌小节; 最适肌节长度:2.0-2.2m。19.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0. 血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7%-8%。21. 血血浆浆晶体渗透晶体渗透

15、压压的生理意的生理意义义: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1维持正常细胞形态222. 血血浆浆胶体渗透胶体渗透压压的生理意的生理意义义: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1维持正常血容量223. 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是:蛋白质和铁。合成 DNA 的重要辅料是:叶酸和 VitB12。24.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主要部位是:肾脏。生理学重点整理 9925. 当血小板计数下降至 50*109/ L 时可引起自发性出血。26.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是: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可塑性;123通透性。427.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粘附、吸附、聚集、释放、收缩、修复。血小板的时生理功能:凝血;止血;维持毛细血管壁的123正常通透性。28. 凝血因子的特点凝血因子的特点:(1)除了 F IV 以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2)除了 F III 以外,其它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3)F II 、VII、 IX 、X 由肝在 Vit K 的参与下合成;(4)F II 、IX 、 X、 XII 、XIII 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需要时被激活。29. 凝血的凝血的过过程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原凝血酶;(3)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30.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XII 因子;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III 因子;内外源凝血途径的共同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