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进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296430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进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进展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进展摘 要:本文叙述了地理信息从技术、理论到社会化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关键词:地理信息 系统 科学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IS technology, the theory of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Science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地理信息系统的萌芽,到现在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地理信息系 统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作为传统学科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处 理空间数据的

2、现代化综合学科。其研究的重点已从原始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转到更加复杂的 数据库管理和围绕GIS技术使用的问题上,开始关心地理信息科学的建立及地理信息的社会 化服务。它的含义已从最初的System(系统)扩展为Science(科学)和service,它的名称也 衍生出多种变体。地理信息科学的出现使人们对地理信息的关注从技术层面逐渐转移到理 论层面;地理信息服务的出现使人们对地理信息的关注从理论和技术层面转到社会化和应 用层面。 1 1、技术发展:从模拟、技术发展:从模拟-数字数字-网络网络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地理信息系统出现萌芽(陈述彭等,1999) ,加拿大的 Roger F.Tomlinson 和

3、美国的 Duane F.Marbel 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 1962 年 Tomlinson 提出利用数字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土地利用数据,建议建立加拿大 地理信息系统(CGIS) ,以实现地图的叠加、量算等操作,1972 年 CGIS 投入使用,与此同 时,美国、英国也开始了相关的研究。陈述彭(1999)等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分为四个 阶段,二十世纪 60 年代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拓期,注重于空间数据的地学处理,开发了一 些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包(陈述彭等,2002) ;70 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时期,注重于 地理信息的管理;80 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大发展,注重于

4、空间决策支持分析,地理信 息系统应用日益广泛,并得到了各个国家政府的支持,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90 年代是 地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时代,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成为许多部门的必备工具;另一方面,社 会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可度更高,使其应用更广泛和深入,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的服务系 统;二十一世纪初,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国际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 术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渗透,逐渐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集成化技术系统。 伴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地理信息的获取与传输的技术,如卫星遥感(RS) 、全球定 位技术(GPS) 、网络技术(Web)也获得了极大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出现,使地理信息 的

5、表达更加符合人的认知特点,促进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遥感技术、全 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理论来支撑。 2 2、从技术到理论、从系统到科学、从技术到理论、从系统到科学 1992 年,Goodchild(1992)提出了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的概念,认为地理信息科学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储 存、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的提出是地理信 息系统以及相关空间信息技术如 RS、GPS 等发展及集成应用的必然结果,它是在人们不再 满足于仅仅利用计算

6、机技术来对地理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及其空间查询,而是也强调地理 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模拟能力时产生的。地理信息科学在注重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 还注意到了与地理数据、地理信息有关的其他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地理信息本体、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地理信息的认知、以及社会对于地理信息的认可等,它更强调支持地理信 息技术发展的理出理论问题(UCGIS,1996) 。我国李德仁院士(1996)也认可这一概念。 地理信息的基本理论包括如下一些主要问题:如何概念化地理世界;地理世界的构成以及 社会如何影响人们对地理空间的理解;如何获取(测量)地理概念、如何在野外或利用遥感 信息来识别它们以及识别的精度和质量如何;

7、在数字环境下,同一系统中具备的是不完全 的信息和多种数据模型、以及同一现象可能具有不同的表示(多重表示)时,如何表达地理 概念;在数据共享、文件传输和数据存取过程中,如何以尽可能少的信息损失来存储、存 取、变换地理概念;如何应用恰当的分析方法和自然与人文处理模型来解释地理现象;地 理信息技术,特别是在人文科学中如何帮助揭示和约束空间理解与解释;如何可视化地理概 念;如何利用地理概念来推理地理现象、基于空间位置进行决策以及谋求有关地理布局(格 局)和现象的解释等(Goodchild et al, 1999)。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理 论、技术和应用等三个层次。 3 3、从技术、理论到

8、社会化、从技术、理论到社会化 地理信息服务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进入网络时代后发展产生的,地理信息服务的 形式从地理信息分发、地理信息共享到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其发展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地理信息服务的初级阶段(1996 年以前) 。本阶段的地理信息服务表现为地理 信息发布,仅仅是单纯的地图服务器。第二阶段为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阶段(1996 年 2001 年):本阶段,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 服务表现成为地理信息共享。各大 GIS 厂商将 GIS 与 Web 浏览器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出了大 量的地理间信息共享平台软件。第三阶段为地理信息服务的迅猛发展阶

9、段(2001 年) 。 本阶段,随着 Web 服务概念及其软件架构思想的兴起,地理信息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 布式地理信息服务展现。许多国际软件商都将 Web 服务技术融入自身的软件产品,而且站 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 Web 服务技术,以下是一些与地理信息 Web 服务相关的典型软件平台。 ESRI 提出 g.Net 战略,把 GIS 系统的构建方式和应用从 Intranet 方式推动到了 Internet 方式,大力发展 GIS Web 服务。目前推出的 ArcWeb Service,主要是提供美国街道和地址 的位置服务功能。微软基于.NET 技术开发出 MapPoint.Net,可以提供以下

10、的 LBS 服务:基 于地址、兴趣点、经纬度的位置服务,位置相关背景(如地图和地址)服务,路径选择服 务,邻近搜索服务,距离计算服务等。微软公司的 Terra server 是目前 Internet 上最大 的地图服务器和卫星影像数据仓库。在微软的.Net 平台推出后,Terra server 也推出了基 于.Net 平台的 TerraServer .NET Web Service,简称为 TerraService。MapDotNet 结合 Visual Studio.Net 和 ArcGIS 技术开发了一组商业应用的 Web 服务。地图 Web 服务(Map Web Service)是一个基

11、于.Net 的 Web 服务,作为访问 ArcIMS 的一个桥梁。地图 Web 服务 允许对访问多个 GIS 服务器的多 Web 应用程序实施集中化的配置。SDE Web 连接器是一个 提供更新和维护空间数据的 Web 服务,它通过 SDE 可以在空间数据里添加、更新和删除点、 线和简单多边形,方便了 WebGIS 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系统的整合。 目前,地理信息应用正走向网络化、社会化,需要实现两个阶段的跨越地理信息 共享和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共享是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的必要条件,而地理信息服务是 地理信息共享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见,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有线与无线)的大容量 和高速化发展,GIS

12、 已成为网络上的分布式异构系统,GIS 应用将走向地学信息服务。目前 已经兴起的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和 MLS(Mobile Location Services),即基 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定位服务,突出的显示了这种趋势。它引起的革命性变化是 GIS 将走 出研究院所和政府机关,成为全社会人人具备的信息服务工具。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 地学信息服务将能随时随地为任何人和任何事情进行 4A 服务(geo-information for anyone and anything at anywhere and anytime)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01 年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对于当前 GIS 的发展也明确指出“GIS 正在从专业技术领域走向 社会化地理信息服务。GIS 将与网络、通信和计算机相关的平台结合,为需要地理位置信 息者提供服务,并且渗透到其它技术之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新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专业应用,二是信息服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