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的总结和十二五的展望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296027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的总结和十二五的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一五的总结和十二五的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一五的总结和十二五的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一五的总结和十二五的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的总结和十二五的展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顾“十一五”成就,展望“十二五”规划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经过五年努 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明年开始,我们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 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的中国勾勒出 一幅科学发展、国强民富的路线图。一个主题:科学发展“一个巨变、四个不变”,是判断中国走向的逻辑起点,也是制定“十二五” 规划的时代背景纵向看,这是中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抗击频仍的重大自然灾害,经 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 2006 年到 2009 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4%, 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快 1.6 个百分点。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又实现了 10.6%的增长。横向看,这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 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回升向好,经济总量继超过德国之后,今年有望超过日 本,坐三

3、望二。中国“体量”举足轻重,中国“动向”举世瞩目。经过几十年飞速发展,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 矛盾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这“一个巨变、四个不变”,是判断中 国走向的逻辑起点,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代背景。“一个巨变”告诉我们,经过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找到了实现现代化 的正确道路,今后还要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四个不变”催促我们,作 为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总开关”,必须抓 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奋发有为。2005 年,“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7 年, 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4、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 章。此后,按照十七大的战略部署,从 2008 年 9 月到今年 2 月底,全党开展 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在当代中 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 明确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 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到“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从“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 需的战略重点”、“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规划 对“十二五”的目标设计、战略部署,贯穿着科学发展理念。一个主线:转变方式近年来,从 “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转

5、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十七大提出“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 2009 年底经济工作会议作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 刻不容缓”的重要判断,党中央不断发出“加快转变”的号令。“以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规划建议又作出了新论断,提出了新要求。扩大内 需提升到战略位置;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用一个专门章节部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细读规划建议,会发现“转变”的主线“贯穿经济 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变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关系现代化建设全 局,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对此,规划建

6、议作出了全 面部署: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 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一个重点:改善民生顺应人民新期待,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 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强国”与“富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一组数据摆在面前: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的 GDP 总量达到 1.33 万亿美元, 当季超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人均 GDP 不到 4000 美元,尚不及日本的 1/10;人均收入约 3600 美元,排在世界 100 位之后。一方面,国家

7、财富和国 民财富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带来物质和精神的更高需求,经济发展空间 尚大。另一方面,如果不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制度,就有可能陷入增 长乏力、矛盾激化的“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阻滞现代化进程。一个事实无法回避: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空前跃升,城乡居民收 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建设相 对滞后,社会问题明显增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近年来,民生问题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民生改善收 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农业税彻底取消,几千年来农民交纳“皇粮国税”成为历 史;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全

8、国 23%的县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 点一项项惠民政策的出台,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实施,以及汶川、玉树等一 次次天塌地陷中的不抛弃、不放弃,让“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等 等带着温度的词汇,烙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两个“更加注重”,与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一起,阐释了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表明社会事业和问 题民生将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下,一段新的征程正拉开帷幕。2011 年,“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辛亥革命 100 周年。 这三个时间节

9、点叠加在一起,分明让人感到天地转、时光迫、只争朝夕。“十二 五”是关键时期,也是攻坚时期。五年以后,再度回眸,综合国力必将跃上一个 更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必将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打下具有 决定意义的基础从 2006 年到 200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 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 1.6 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 11.1%的 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 2005 年相比,2009 年化学需氧 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 9.66%和 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 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

10、 4 年,全国 万元 GDP 能耗累计下降 15.61%,年均降幅为 4.15%。2009 年以来,12 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 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在缩小。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 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 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20062009 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 10.2%和 8.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 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11、主攻方向。以调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遵循产业演进规律,大力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提高第 三产业所占比重,使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 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应在规模经济特 征明显的产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推动企业兼并重 组,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道路,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规模竞争格局,避 免重复投资、过度竞争。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创造条件,逐步从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主

12、要生产 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并重进而向主要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 从主要生产初加工产品向主要生产深加工产品转变,从主要生产低附加值产品 向主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同时,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推动从一般产品结 构向品牌产品结构演进。引导消费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国居民以住房、家用轿车、消费类电子产品 以及教育、保险、医疗、文化、家政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增 长。因此,应密切关注居民需求的新变化,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适 应消费需求结构的新变化。同时,重视研究中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在发展新 兴产业的同时延长传统产业生命周期。调整对外经济结构。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新变化, 需要我国积极调整对外经济结构,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转变对外经济发 展方式。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某些人还会挑起种种事端,不断打出各 种“民主政治”牌,“忽悠”中国百姓,诋毁中国政府。但不论发生什么样的 事情,我们都会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