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88773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印发关于印发产产 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的通知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6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军区联勤部、各军 兵种后勤部卫生部,总参三部后勤部,总参管理保障部、总政直工部、总装后勤部卫生局,军事科学院、 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院(校)务部卫生部(处),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总后直属单位卫生 部门:2010 年 8 月以来,国际上陆续报道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地发现产 NDM-1 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俗称“超级细菌”),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为指导各级各类

2、医疗机构做好可能出现的产 NDM-1 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的诊疗工作,保障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会同总后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专家制定了产 NDM-1 泛耐 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附件:产 NDM-1 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卫生部办公厅 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产产 NDM-1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产 NDM-1(New Delhi Metallo-lactamase 1, 型新德里金属 -内酰胺酶)泛耐

3、药肠杆菌科细菌(以下简称产 NDM-1细菌)是新近报道的泛耐药细菌,由于其广泛耐药性导致感染治疗十分困难。为指导临床正确认识与诊疗这类细菌感染,特制定本指南。一、病原与流行情况细菌产生能水解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 -内酰胺酶,是细菌对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临床分离细菌大多能产生 -内酰胺酶,已经确定的 -内酰胺酶有数百种;各种酶分子结构和对-内酰胺类水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根据分子结构分为 A、B、C、D 四大类,其中 B 类酶在其活性部位结合有锌离子,因此又称为金属 -内酰胺酶。其水解底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表现为产酶细菌对这些药物广泛耐药。金属 -内酰胺

4、酶首先在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中发现。近年来,在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中也有发现。迄今为止已经确定的金属 -内酰胺酶除 NDM-1外,还包括 IMP、VIM、GIM、SIM、SPM 等型别。最早报道的产 NDM-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于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深入研究发现这株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 -内酰胺酶,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 NDM-1,其后还在这名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产NDM-1的大肠埃希菌。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英国、印度等国研究人员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开展了较大范围的

5、流行病学调查,产 NDM-1肠杆菌科细菌占所检测细菌的1.2%-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它细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酸克雷伯菌、摩根摩根菌、普罗威登菌等;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已经有感染病例报道。产 NDM-1细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二、临床特点与其它多重耐药菌感染相似,以下患者属于产 NDM-1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

6、机械通气等。产 NDM-1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菌感染没有差别。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 NDM-1细菌感染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三、实验室诊断产 NDM-1细菌的实验室诊断包括表型筛查、表型确认和基因确证三个步骤。(一)表型筛查(一)表型筛查在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中,以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纸片法(K-B 法)或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对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进行初步筛查,如果达到以下标准,需要进行表型确认。厄他培南特异性较低,不推荐用于筛查试验。1

7、.K-B 法:美罗培南(10g 纸片)或亚胺培南(10g 纸片)抑菌圈直径22mm。2.MIC 测定法:美罗培南 MIC2mg/L;或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和肠杆菌属 MIC2mg/L。(二)表型确认(二)表型确认双纸片协同试验:采用亚胺培南(10g)、EDTA(1500g) 两种纸片进行 K-B 法,两纸片距离10-15mm,在含 EDTA 纸片方向处,亚胺培南抑菌圈扩大,即可判定产金属酶。采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EDTA 复合纸片进行 K-B 法药敏试验,复合纸片比单药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增大值5mm;亚胺培南(美罗培南)/EDTA 复合 E 试条协同试验测定 MIC,单

8、药与复合制剂的 MIC 比值8,即可判定产金属酶。 (三)基因确证(三)基因确证采用 NDM-1的基因特异引物进行 PCR 扩增及产物测序,确定菌株是否携带 blaNDM-1基因。各医院对阳性结果须加以复核,同时将菌株送有条件的参考实验室进一步检测确证。四、治疗目前有关产 NDM-1细菌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产 NDM-1细菌几乎对所有 -内酰胺抗菌药物耐药,同时由于细菌具有其它耐药机制,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也多耐药,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具有较高体外敏感性。(一)治疗原则(一)治疗原则1.依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2.临床微生物室应扩大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范围,包括范围更广

9、的非 -内酰胺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等),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3.去除感染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及时拨出导管、脓肿引流等。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5.根据临床特征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二)抗菌药物(二)抗菌药物1.替加环素(tigecycline):四环素类衍生物,超广谱抗菌药物,对产 NDM-1细菌 MIC90值为2-8mg/L,敏感率56%-67%。临床研究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感染有一定疗效。2.多粘菌素(polymyxins):属多肽类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素 B 和粘菌素两种。粘菌素对产 NDM-1细菌 MIC90

10、为2-32mg/L,敏感率89%-100%。小样本研究提示单用治疗效果差,需要和其它药物联合用药。口服不吸收,需要静脉注射给药,肾毒性明显。3.碳青霉烯类:产 NDM-1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但体外 MIC 值差异较大,个别研究发现,对 MIC 值低(4mg/L)的菌株感染有一定疗效,需要和其它药物联合使用。4.氨基糖苷类:不同药物间呈部分交叉耐药,我国临床分离的产金属 -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具有一定敏感性。对轻、中度感染可以单用,重度感染需要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用药期间注意药物耳肾毒性。5.氟喹诺酮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突出,需要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6

11、.磷霉素:体外研究表明对部分耐药菌有效,但缺乏临床研究数据。(三)治疗方案(三)治疗方案1.轻、中度感染:敏感药物单用即可,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磷霉素等,也可联合用药,如氨基糖苷类联合环丙沙星、环丙沙星联合磷霉素等。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2.重度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敏感或相对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如替加环素联合多粘菌素、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替加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联合多粘菌素、喹诺酮类联合碳青霉烯类等。应严密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及时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以及临床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五、预防和控制(一)加强产(一)加强产 NDM

12、-1NDM-1细菌的监测。细菌的监测。发现产 NDM-1细菌后及时加以确认,并反馈相关科室,指导治疗与感染控制,同时按规定报告;各医疗机构应定期回顾耐药监测结果,如有产 NDM-1细菌被遗漏,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规定,将碳青霉烯类按照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进行管理。(三)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三)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加强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教育、培训,强化对 NDM-1细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的认识。2.在进行各种侵袭性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

13、-2009):医疗机构必须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4.加强对重点部门尤其是 ICU 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对医务人员和病人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生命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病人床栏杆和床头桌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每天必须仔细擦拭、消毒,疑似或确认有产 NDM-1细菌感染或带菌者,所处病室需增加消毒次数。5.隔离确诊产 NDM-1细菌感染或定植者,预防耐药菌传播。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隔离的方法,将病人安置单独房间,

14、接触患者时需要穿隔离衣、戴手套,相关医疗器械或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需用后严格消毒。隔离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耐药菌情况。六、其他本指南也适合于其他类型产碳青霉烯酶耐药细菌感染的诊疗参考使用。专家解读耐药细菌知识专家解读耐药细菌知识1. 什么是耐药细菌?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 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 ,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 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2. 耐药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是天然存在的还是物种进化的结果?抗菌药物大多属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据此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按照

15、是否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分为两类, 一类为产抗菌药物微生物(主要是放线菌和链霉菌) ,另一类不能产生抗菌药物(大多数细菌属于此类) , 在自然界中这两类微生物常常相伴而生,前者由于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具有杀灭其他细菌的能力而获得 生存优势,相反不产生抗菌药物的细菌则需要获得抵抗抗菌药物的能力,达到种族延续的目的,可见抗 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物现象。研究表明细菌、细菌产生抗菌药物以及细菌耐药的 历史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在人类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疗药物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在自然界中寻找抗菌药物, 或者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抗菌药物产量与抗菌效力,由此导致本身处于平衡状态的抗菌药物

16、-细菌耐药的矛 盾被破坏,抗菌药物在自然界、医疗环境、动物饲养场等浓度不断上升,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也通过不 断的进化与变异,获得针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强化,细菌逐步从单 一耐药到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最终成为超级耐药,对临床各种抗菌药物都变得耐药。由此可见,细菌耐药是一种被人类强化的自然现象。3. 目前都有哪些耐药菌种?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全球耐药情况非常严峻,应该说所有细菌都已经有耐药现象发现,对抗菌 药物完全敏感的细菌几乎不存在了,但根据耐药的严重程度,可以称为超级耐药细菌的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 NDM-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产 ESBL 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4. 耐药细菌为何能耐药?细菌耐药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是千百年来微生物进化的结果。细菌的抗药性是细菌进化选择的结果, 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