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8795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一、自然灾害 1、必备的两个条件: (1)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分类: (1)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等灾种。 (2)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气象灾害:包括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暴风雪等灾害。洪涝灾害:洪灾是指因大雨 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涝灾是指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没,造成农作物减产以 致绝收的灾害。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由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房屋、道路桥梁、工矿 企业、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失。 (2)间接

2、经济损失: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 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等方面的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三、自然灾害的特点: 1、严重的危害性:能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地震、火山喷发和飓风具有突发性; 大面积的旱灾和土地荒漠 化等具有渐发性。 3、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具有区域性。 4、各灾害之间具有发生的连锁性。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一、地震灾害 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2、成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人为活动(如核爆炸、修 建水库等) 。 3、关于地震

3、的几个基本概念: (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3)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4)震源深度: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5)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线 (6)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 4、震级: (1)意义: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 (2)数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 5、烈度: (1)意义: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 (2)影响因素: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等 6、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二、地质灾害 1、泥石流 (1)定义: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形成条件: 地形:山高谷深

4、、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 物源: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 水源: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2、滑坡 (1)定义: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 象。 (2)形成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大 (3)多发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三、热带气旋 (1)定义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旋涡,其强度以中心附近太平洋风力确定。 (2)源地:南北纬 50-100 水温较高的洋面上。 (3)分布: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太平洋西部、 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 (4)多发区:中国东部沿海和孟加拉国沿海、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

5、地区。 (5)台风 形成:北太平洋西部低纬度洋面上空,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释放潜热,引起低空空 气向中心流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空气旋涡,当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 12 级及其 以上时,即为台风。 规模:半径月有 200-1000 千米,垂直高度约 10-15 千米;中心为半径 5-30 千米的台风眼。结构:外围云壁高耸;台风眼内云消风息。 四、旱灾 1、定义: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 灾害。 2、危害:导致农业受灾,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3、形成因素: 自然因素:降水、蒸发、气温等 人类活动:农业土地利用、种植结构、城市

6、建设、人口增长、生产水平以及 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等。 4、多发区:常常发生在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州的内陆 地区。 五、寒潮 1、定义: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是冷锋天气系统的源地。 2、多发区:主要发生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3、发生时间:秋、冬、春三个季节 4、危害:带来降温、大风、雨雪和霜冻等天气。 六、洪涝灾害 发生地区: 1、从气候因素看: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2、从地形因素看:多发生在江河的两岸,特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的地区。 七、海洋灾害: 1、种类: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赤潮、厄尔尼诺等

7、 2、灾害性海浪: (1)成因: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风等引起 (2)危害:掀翻船只、毁坏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等带来危害。 3、风暴潮: (1)定义: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其影响区的潮位大大偏离平常 潮位的现象。 (2)成因: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镜等。 (3)分类:热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4、危害严重的国家:中国、美国、孟加拉国 八、生物灾害 1、虫害 (1)农作物害虫:蝗虫、黏虫、水稻螟虫、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2)森林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对森林危害巨大,被人们称为“不冒

8、烟的森 林火灾” 2、鼠害: (1)分类:家栖鼠、野栖鼠(田鼠、草原鼠、林鼠等) 九、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灾害带: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等 2、北纬(200500)环球灾害带:雹灾、洪灾、旱灾、风灾及冻害等。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一、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 1、人类不合理的开山筑路、修建水库、乱砍乱伐等活动往往会引发泥石流。 2、大型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 3、通过河流及人工排污渠道向沿海海域输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形成“赤潮” 。 4、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易发生暴雨灾害。 5、化石燃料的消耗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6、人类对地表植被的长期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从而诱发地

9、质灾害,加大洪涝灾害 的频率,导致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 7、过量开采水资源造成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海水入侵等灾害。 8、酸性气体的排放引起酸雨。 9、战争中的人为致灾行为。 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1、利用火箭或飞机将化学药剂等撒入云中,破坏冰雹的形成条件。 2、利用温室、风障等设施和灌水、烟熏、覆盖等办法减轻和防止霜冻。 3、综合运用蓄洪、泻洪、滞洪和分洪等手段,防治洪水灾害。 4、修建桥梁、涵洞、护坡和堤坝等工程设施,防治泥石流。 5、培育优良树种、保护有益生物、合理使用农药、严格农业检疫等措施,预防和减轻农林 病虫害。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一、中国

10、地震特点 1.多发,分布广:除贵州、浙江两省外,其他各省区都曾发生过 6 级以上的地震。 2.分布不均匀,呈带状。 3.造成的危害严重,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中国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南北 地震带、西北地震带、青藏高原地震带、滇西地震带。 二、泥石流 1.分布:云南省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省南部白龙 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地。 2.危害:冲毁城镇、乡村、矿山;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 物、耕地及林地;堵塞河道,阻断航运,引起洪涝灾害。 三、滑坡 1.分布:云南、

11、四川、贵州等省区,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区。 2.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 威胁交通安全;破环土地、森林、植被等。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 1.受台风危害严重: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大约有 14 会在我国登陆。 2.影响范围: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省区有广东、海南、浙江、台湾、 福建沿海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3.源地: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 4.移动路径: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转向路径从

12、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5. 危害: 台风带来强风,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带来暴雨,导致巨大的洪涝灾害; 引起风暴潮,冲破海堤,导致海水倒灌。 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 1. 时间:主要发生在 9 月到次年 5 月;两个高峰:3 月4 月(最强)和 10 月11 月。 2. 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但每次的具体源地、入侵路径不尽相同。 3. 路径: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西北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 游;北路从北方直接南下。 4. 危害:带来降温,会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的冻害;带来大雪、冻

13、害,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 伴有大风天气,在沿海地区会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均会收到不同程度的旱灾威胁;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 类型: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三季连旱。 危害:旱灾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灾出现的 同时,往往伴有高温天气,致使旱情加重;除影响农业生产外,还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 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 四、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特点:影响因素是气候和地形,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

14、 多、高原和山地少。 多发区: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是全国洪涝次数最多、范围较大的地区,湘赣北部地区、 苏浙沿海和闽北地区、淮河流域、海河流域。 危害:我国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人口的增 长、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集中,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会不断增大。第三节 中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海啸等。 一、风暴潮: 种类: 台风风暴潮: 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 89 月最为集中; 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市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 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15、温带气旋风暴潮: 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有时发生; 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二、灾害性海浪: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导致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 员失踪或死亡。 三、海啸: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 200 年发生一次。第四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 一、中国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主要虫害:农业有蝗虫、水稻螟虫、黏虫;林业有松毛虫。 蝗虫: 特点:群聚群迁;集群庞大;远距离迁飞。 危害:在迁飞过程中,蝗群片刻功夫就会把大片庄稼吃成光秆,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灾害。分布:我国历史上蝗灾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

16、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 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防治:化学防治包括飞机喷药、地面喷药和撒放毒锌等方法;生物防治包括牧鸡食蝗和微孢子虫灭蝗等方法。 水稻螟虫: 特点:是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虫害;近年来,水稻螟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正在扩大,爆发 频率增高,危害不断加重,而且有向北方扩散的趋势; 危害:从幼虫起就能钻入稻株的叶鞘和茎秆中,取食营养物质,造成水稻枯鞘、枯心,严 重时会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防治: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睡、选用抗虫品种等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放养水稻螟虫的天敌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喷洒农药。 黏虫: 危害对象:黏虫威海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棉花、甜菜、 白菜等。 危害:黏虫危害严重时,可将农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发生与分布: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四次大规模黏虫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南到华北的广大东部 地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有时发生。 防治:人工杀虫包括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