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趣-导读-思议”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82213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趣-导读-思议”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引趣-导读-思议”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趣-导读-思议”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趣-导读-思议”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刍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引 趣 一 导 读 一 思 议 “自 主 学 习课 堂 教 学 模 式 刍 议 赵 芬 (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 江苏 宿迁2 2 3 8 0 0 ) 摘 要 :自主 学习课 堂教学 中针 对不 同类型 学习者宜采 用不同的 学习模式 综合 不同类型学 习者选 用“ 引趣一 导读一 思议” 模 式集体进行课 堂教 学 , 引趣一 突出情 境 引入 , 激发 兴 趣和求知欲 : 导读一 重在 突出重点 , 掌控疑 难和不足 ; 思议一 强 调 思路 点 拨 学会 思 维 和 探 究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 学习 教 学模 式 自主 学 习 课 堂 教学 巾针 对 不 同 类 型 学 习 者

2、 宜 采 用 不 同 的 学 习模式 : 如被 动学 习者 引导学 习 : 协作学 习者协作 学 习; 自主学习者 自主学 习 : 权 变学 习者 探究学 习。 综合不同类型学习者选 用“ 引趣一导读一思议 ” 模式集体进行 课堂 教 学 一 、引趣 情境引入 。 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嗣绕教学 内容 , 认 真研究 每节课 的引入 , 创设情境 。 采用 问题 提出 、 设 问引思 、 复旧引新等手 法 , 为新课 的导入铺 路搭桥。 “ 引” 的 目的是使学生 明确 目标 , 激发学 习兴趣和求知 欲望 。 例如 : 在引入“ 物质的量在 化学实验 中的应用 ” 这 一节 内 容时 , 课

3、前教师可先搜集几张血液检查表 , 也可 以投影教材 中 的图 l 一 1 6 。以教材 中的图l 一 1 6 为例 引导学 生观察其中的葡萄 糖的浓度单位( m mo l L ) , 思考这种单位表达的含义 ( 每升血液 巾含4 9 4 m mo l 的葡萄糖 ) 、 这种浓度的表示方法与之前学 习的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区别 , 在实际应用 中有何优越性 、 如何配 制一 定物质 的量浓度的溶液。 通过创设 这些 问题情境 , 引发学 生思 考, 为“ 物质的量浓度” 这一教学内容的推出做好铺垫 。 同 时亦使学生存思考之余 明确本节课 的主要 内容 ,对探究新知 识 充 满浓 厚 的兴 趣

4、在引入“ 萃取” 这一节 内容时 ,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 创 设实 验 情 境 : 取四只小试管 , 分别标 记为a 、 b 、 c 、 d 。 在a 中加入适量的水和植物 油, 振荡后静置 : 在b 巾加入适 量的水和酒精 , 振荡后静置 ; 在c 中加 入适量的水和C C 1 , 振荡后 静置 ; 在d 中 加 入适 量 的碘 水 和 C C 1 , , 振 荡 后 静 置 。 ( 知识提示 : C C 1 是一种有 机溶 剂 , 无 色 、 油状 、 有刺激 性气味; 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大; I ,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 易溶 C C1 4 。 ) 提 出问 题 : 在a 、 b 、

5、 e 三只试管中分别会 出现怎样 的现象?出现这两 种不 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分离a 、 c 两支试 管中的混合物?用 到的主要仪器是 什么? 通 常沾在衣服上 的油 污无法用水洗 去 而用汽油可 以 将其去掉 , 其巾原因是 什么?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在d 试管 中可 能 出现怎样的变化? 通过 以上 实验 情境 的设计 ,帮助学 生从 13常熟 悉 的现 象 ( 或 已有 的知识 ) 人手 , 自主探究新知识 , 为“ 萃取 ” 的导出做 了 自然的铺 垫 , 变 “ 新 ” 为“ 旧” , 降低 了学生接 受新 知识 的难 度 。 二、 导读 重点突出 。 掌控疑难和不足 教师给m阅读

6、提纲 , 为学生 自学定标 定向 , 让学生根据提 纲 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 、 有选 择性地 阅读 教材 的重点 、 难点 , 或者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 , 再 由学生阅读教材 , 从 而使 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 的认识 。对 自学中碰到的疑难 问题 , 小组同学可 以小声议论 , 互相启发 , 取长补 短。 教师来 回 巡 视, 指 导学 生阅读 , 了解 阅读效果 。 掌 握学生 自学中存在 的 疑 难 问 题 和 不 足 之处 。 如在学 习“ 元素周 期表 ” 这部分 内容时 可 以给出 以下 阅 读 提 纲 : 第一张较为科学和完整的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 家 在 1 8

7、6 9 年制得 的。 目前我们使用 的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 。 每一个横行 叫做一个 , 共 个 周规。 元素周期表 共有 个纵 行 每一个纵行 叫做一个 , ( 8 、 9 、 1 0 三个纵行共 同组成一个 族 ) 共 有个族 。 观察 元 素周 期表 的 元素 颜色 , 试 着对 元素 进 行分 类 观察每种元素符号, 在书写上有什么规律? ( 观察每一种元 素上 的内容 , 从 中可 以获取那些信息?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写出 元素周期表中1 1 8 号元素的原 子核外 电子排布 分析 : a 在元素周期 表中 , 每一横行的元 素原子核外排布的特点 是 : 。

8、 b 在元素周 期表 中 , 每 一纵行 的元素 原子核 外排布 的特 是 : 。 ( 提示 : 可从 电子层数 、 最外层 电子数 、 原子序数考虑 ) C 从上表 中我们还可以探究 出以下规律 : 原子序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 = 。 d 从表中查出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1 1 1 8 号元素中属于 金属元素的有 ( 填元素符号 ) 。 e 科学家宣布 , 现已人工合成 了第 1 1 4 号元 素, 则此元素的 核电荷数 为 , 在周期表 中应该排 在什么位 置?它是金 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三、 思议 思路点拨 , 学会思维和探究 在 课堂学 习 中 , 根 据学 生 的位置 和

9、学 习状 况进 行分 组 , 每个 学习 小组 最好6 人 。 并 有学 习小 组 长 , 小 组长 的作 用 一 是 把小组 学习任务 分给组 员 : 二是 让强 兵带弱 兵 达 到兵 点 兵 、 兵 教兵 、 兵 强兵 ; 三是 把组 内的分散 观点进 行归 纳 , 其 目 的是培养 学生聆 听 、 欣赏 、 分 析问题 、 解 决问题 的能 力 ; 四是 把 组 内的统 一认 识作 为 “ 成 果 ” 与其他 学 习小 组交 流 , 没有 统 一 认 识 的 或 对 某 些 问 题 有 疑 问 的 ,则 放 在 组 问 交 流 时 认 真 借 鉴 和补 充 或 是 在 教 师 点 评 环

10、 节 中 重 点 思 考 。 学 习 小 组 长 的选用 千万要注 意不 能 以成 绩作 为唯一 标准 ,小 组长首 先要 具备组 织协调 能力 , 其 次是语 言表 达能力 , 最后 才考 虑 成绩 。 同时 , 还要定期 对学 习小组 长进行 培训 , 好的 小组 长 就 是老 师 的助手 由 于他们 与 同学是 同龄 人 , 因此 , 他 们往 往 能解决教 师不能 解决 的一些难 题 。 对各小组在 自学过程 中存在的 困惑不解 的问题 ,以及新 知识 中的重 点 、 难 点 、 疑点 , 教师不 要急于讲解 、 回答 , 要针对 疑惑的实质 给予必要 的 “ 点拨” ,让学生 调整

11、自己的认识思 路 , 让全班学生合作议 论 , 各抒 己见 , 集思广益 , 互相探究 , 取 长补短 , 通过再思 、 再议达到“ 通 ” 的境地 , 解惑释疑。 对积极发 言的学生予 以表扬 对有独到见解 的给予肯定 、 鼓励 。 这样 , 既 调 动了学生参与教学 的积极性 , 促进 了学 生 ( 下转第 1 5 3页 ) 1 4 1 需 圈 墨 墨 参数 。 直到满 足设计要求 , 大大增 强使用 的灵活性 , 节约耗材。 图3 为一个简单 的电子秒表的设计仿真图。 该 电路包括波 形产生 、 清零 、 计数 、 显示模 块。利用5 5 5 定 时器构成一个多谐 振荡器 调节 电位器R

12、 W使其输 出端产生频率为5 0 H z 的脉冲信 号 该信号通过7 4 L S 9 0 构成 的五进制计数 器进行五分频后得 No 1 s 的计数脉 冲, 为计数器提供 脉冲信号 。另外两 个计 数器 构成十进制计数器 , 其输 出端 口分别接译码显示单 元l 5 。数码 管可 以直接显示计时时间 仿真结果生动形象。 图3电子 秒 表 仿 真 电 路 将 电子技 术课程设计融 入E D A技术后 。先进行 电路 仿真 选定实验方案 , 仿真成功满 足设计 要求 后 , 再 由学 生购买元器 件 、 焊接 电路和进行 电路调试 , 这样的一个流程使学生更加得 心应手 , 还节约了耗材和成本 。

13、融人E D A 技术后 , 学生还可 以 进行 自主创新设计 随 时随地将 自己的设 想在E D A 实验室加 以实现 , 大大提 高学生分析问题 、 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工程设计 能力都会有明显提高。 四 、 结 语 将E D A 技术融入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 中 ,辅助 实验教学和 开展课程设计 , 一 方面充分 发挥了E D A 技术 的优势 , 学生不再 单纯依 赖实验设 备和环境 可以 自主完成实验仿真和电路方 案验证 等 , 设计更加灵 活。 同时先仿真后实验 , 理实结合 , 使得 传统教学与E D A 技术相辅相成 ,促进 电子技 术实践教学的发 展。另一方 面, 改进教学模

14、式 , 借助E D A 技术提供的广阔平 台 , 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鼓励学生进行 自主创新设计 , 提高学生 的 自主学 习能力 和工程实践能力。 参 考 文 献 : 1 杨 亚让 E D A技术在 电子信 息类专业教学 中的应用研 究 J 长 沙铁 道 学 院学 报 ( 社会 科 学版 ) , 2 0 1 0 , l 1 ( 3 ) : 1 0 1 1 0 2 2 华成 英 , 童诗 白 模 拟 电子 技术 基础 M 第 四版 , 北 京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 0 0 6 3 阎石 数字电子技术 M 第 四版 , 北京 : 高等教 育 出版 社 4 叶佳 卓, 卢斌 , 程栋 基于

15、E D A技术的数 字电路 实践教 学探讨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 0 1 0 , 2 7 ( 1 1 ) : 2 4 9 2 5 2 5 吕承 启 林其 斌 电子技术基础 实验 M 合 肥 : 中 国科 学 技 术 大 学 出版 社 2 0 1 0 ( 上接 第 1 4 1页 )创造性思 维能力 的发 展 又 培养 了学生表 达问题 、 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 苏霍姆林 斯基说 : “ 只要 能在课堂上把学生 的无意注意和 有意注意结合起来 , 他们就不会 感到疲劳 和倦意 。 而能够实现 这种结合的唯一条件是 , 学生心 中有 引起思维 的导火线 , 也 就是说 ,关于所讲 的东西学生已略有所知 。” 因此 ,学生在 “ 引” 、 “ 读” 之后 , 对 已知的和刚学到 的就能各抒 己见 、 对 自己 产生疑问的地 方相互之 间争论不 休 , 而 “ 道理不争不 明” , 从而 培 养 学 生 学会 交流 , 学 会 争 论 , 学 会 探 究 。 “ 议 ” 的形 式 通 常可 分 为 组 内 交 流 和 组 间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