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创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化运作先锋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273116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词创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化运作先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歌词创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化运作先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歌词创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化运作先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歌词创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化运作先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歌词创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化运作先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歌词创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化运作先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词创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化运作先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粤海风 2 0 1 2年第 6期49 张明明 歌词创作是中国现当代 文化运作先锋歌词创作是人们抒发情感、表 达心声的一种有效途径。无论是在 古代还是当代,歌词创作都在社会 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的 诗三百、汉乐府、绝句、唐宋词、 散曲等都已成为古代文学研究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现当代歌词的创作 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古代歌词,其流 传的广度和影响在中国的社会生活 更不可小视。从清末民初的学堂乐 歌到工农运动宣传,从大上海的时 代金曲到抗日救亡歌曲,从歌颂社 会主义新中国到“文革”口号谱曲, 从歌颂新时代到大浪淘沙似的流行 歌曲,从大众歌咏到宣泄个人情绪, 歌词创作在现当代中国的历史上留 下了不可

2、磨灭的痕迹。但遗憾的是 现当代歌词研究却迟迟没有进入学 界的研究视野。到上世纪末现当代 歌词研究仍鲜有人问津,还处于一 个边缘的学术领域。关于 20 世纪 前的歌词研究情况,在现有资料中 我们只能看到一些零散的、 简单的、 不太成体系的歌词研究。一1934 年朱谦之在厦大撰写了 音乐的文学小史,后扩充为中 国音乐文学史,1935 年由商务 印书馆出版。中国音乐文学史 “在回顾历史进程的同时,对文学与音乐结合的必然以及音乐文学的 本质做了开创性的研究”。1针对歌词创作与新文学的关系,朱谦之 先生在中国音乐文学史中提出 了一个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深思的 论断: “但白话诗虽能直接触动感 情,假使不能

3、够歌唱,还不能算是 表情最自然最美的声音。现代的诗 人,很可惜他们都不是以音乐家兼 文学家的,自己做歌,别人制谱, 虽也有几篇可歌唱的,但总不能有 多大的成就。今后的希望,是文人 能够讴歌,并且要平民都能从心坎 里唱出最好听最微妙的音乐文学 来。那时白话文学才算完全建 立了,那时白话文学在中国文 学史上,才算有一个最进化最光荣 的地位。”2 在朱谦之先生看来只有当白话 诗能够被文人和平民从心底接受和 歌唱的时候,“白话文学”才算建 立成功。朱先生认为“白话文学” 在中国文学的位置是由“音乐文学” 的发展决定的。文中“音乐文学” 被表述为可唱的 “新诗” 。 换而言之, 只有当歌词创作在文人和平

4、民心中 接受和被真心传唱的时候,中国的 新文学才能有所成就。这一论断超 前地把歌词创作同中国新文学的建 设和发展联系在了一起。遗憾的是朱谦之先生并没有就此展开详细的 论述,一直到 2007 年才有人开始 继续关注此问题。3上世纪 50 年代,上海词作家 朱绛曾在文艺学习上发表过长 篇文章, 阐述歌词艺术的创作规律; 诗人、作曲家吕远也在诗刊上 发表文章,探讨歌词与诗歌在同音 乐结合上的不同特点等。41976 年 毕庶琴出版了 革命歌曲创作 (上 海人民出版社)。1979 年李忠勇、 何富琼出版了 歌词写作常识 (人 民音乐出版社)。80 年代学者庄 捃华的音乐文学概论是一本具 有歌词创作理论建

5、构性的著作,但 这本书一直只是作为音乐文学专业 课程的讲义而存在,只在 80 年代 给两届学生教授过,直到 2006 年 该讲义才正式出版为音乐文学概 论。所以在 2006 年前,庄捃华 的理论还没有在学界产生太大的影 响。 该书的题目虽然是 “音乐文学” , 研究对象却是现当代歌词。在歌词 创作理论研究方面该书具有拓荒的 意义,“其中内容有的确为中国音 乐文学史上的第一次”,也在 培养歌词创作新人中产生过积极的 影响。1980 年余铨出版了歌词 创作简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 年张黎出版了词文集歌诗 之路(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粤海风 2 0 1 2年第 6期50年洪源与苏伟光出

6、版了歌词创作 杂谈( 文化艺术出版社 ),该书 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本纯 粹的个人关于歌词艺术的文章合 集”5。同年瞿琮和石磊分别出版 了歌词审美小札(人民音乐出 版社)和中国近代军歌初探 (解 放军文艺出版社)。其中中国近 代军歌初探搜集了上世纪初到 30 年代许多的军歌作品,很多作品没 有原始文字材料,是根据回忆整理 而成的,为现代歌词的研究提供了 宝贵的研究材料。 1990 年李应华出版了歌词 创作艺术(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3 年曾宪瑞主编了中国词海 论丛(广西民族出版社),共分 12 本。这套丛书“因其大抵都是歌 词作家所著”,故“缺少必要的专 门理论研究成果”。6另外还有

7、一些关于歌词属性和歌词创作杂谈的 研究文章散见于 19801999 年的 词刊7上。但总体来说,除庄 捃华的“音乐文学讲义”外,上世 纪关于歌词创作研究的文章多是一 些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分析,甚至 有些只是作者自己创作的体会和感 悟,距离发掘和建立歌词创作的理论研究还有一段距离。 2000 年后,现当代歌词研究 渐渐进入中国大陆学界的视线。学 者们在对歌词作家和作品研究的基 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现当代歌词的 发展史研究, 先后出版了晨枫的 中 国当代歌词史(2002:漓江出版 社出版),孙蕤的中国流行音乐 简史(19171970)(2004:中 国文联出版社),苗菁的中国现 代歌词流变观1900

8、1976 (200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刘以光的 中国歌词简史(2008:厦门大 学出版社),尤精波的中国流行 音乐通论(2011:大众文艺出版社)等。 在对歌词发展史进行了相关的 梳理的同时,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 深化现当代歌词的理论研究。其中 许自强的歌词创作美学 (2000: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苗菁的现 代歌词本体学(2002:中华文联 出版社), 陈煜斓的现代音乐文 学导论 (2006:河南人民出版社) , 陆正兰的歌词学(2007: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等著作提出了一 些具有创建性的歌词研究理论框架 和构想,为现当代歌词研究的理论 建构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对歌词进行研

9、究的过程中, 学者们已经渐渐认识到:歌词是一 种特殊的文体,无论是在文学史还 是在文艺史上都应该对歌词研究给 予更多的关注。如许自强在歌词 创作美学中提出:“歌词是一种 别具一格的文学样式,它的双栖性、 歌唱性、通俗性,它的双重美感性、 雅俗共赏性,都是其他文学种类所 难以匹敌的。从时代发展的潮流和 艺术流向的趋势看,从民众喜爱的 程度看,它还是一种大有前途、极 有影响的文学类型,我们决不能究 其某些短处而轻视它。在不拘一格 的大文学史里,理应有它一席位置, 在艺术殿堂里,我们应当郑重其事 地为它摆上一把交椅。”8 陈煜斓在 现代音乐文学导论 中也提到:“歌词在发展完善自己 的过程中一直参与了

10、中国文学现代 化的进程,并且以它的通俗化特征 影响着 20 世纪上半叶文学革新的 思想理路和艺术取向。然而,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歌词 这门学科长期被排斥于新文学正 史之外,或被诗歌强行收编, 对现代歌词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歌 词与诗歌的关系、歌词与音乐的关 系、歌词理论、歌词的派别等众多内容的广泛、复杂而相当严密的学 术体系未予以关注。”9 在认识到歌词文体的特殊性和 重要性的同时,一些学者开始尝试 通过分析和发掘歌词文体的特质, 考察时代文化同歌词创作的关系来 进一步建构和充实歌词研究。如明 言的为“新民”而“新学”、 “新音乐”学堂乐歌时期的音 乐批评观念一文在开篇就指出: “学堂乐

11、歌时期是我国近代音乐历 史上新型音乐批评的发轫期。值得 注意的是,这种发轫的原动力,不 是出自音乐艺术自身建设与发展的 需要,也不是源自音乐家理论建构 的自发冲动,而是出于社会文化整 体的转型需求。”10新型音乐批评 的原动力是社会文化整体的转型需 求,这一观点的提出为寻找新型歌 词创作的原动力提供了启发性的思 考。社会文化整体的转型必然会对 当时的文艺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对不同的文艺形式可能会 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与明言的观点相似,学者陈煜 斓也倾向于选择在中国社会和文化 转型期考察和研究现代歌词创作。 陈煜斓在现代音乐文学导论中 指出:“中国现代歌词的诞生,是 五四新文化运动面向

12、世界带来的新 成果之一。随着外来现代音乐曲调 的进入,用以应歌的歌词也应运而 生并逐渐发展,凝定为一种新型抒 情诗体。”11全书以“在中西文化 的碰撞中现代歌词建立”、“在新 文化运动中现代歌词崛起”、“在 重振民族精神的呐喊声中现代歌词 的确立”、“在光明与黑暗相交时 现代歌词的拓展”为框架,在探讨 现代歌词发展历史的同时,还详细 地分析了现代歌词创作的不同时代 特征。但其研究重点旨在关照现代 歌词发展的历史,并未深入探讨歌粤海风 2 0 1 2年第 6期51词创作与时代文化的关系,另外其 研究范围只涉及到上世纪前50年, 所以这一研究视角目前还有很多空 间亟待深入。 陆正兰在其歌词学中也

13、曾提出类似的观点:“一首歌是否 成功流传,首先看它能否满足某个 时代的文化需要”12,但她只想借 此说明对现代歌曲研究必须要从歌 词出发,并未就歌词创作与时代文 化需求的关系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 讨。 从现象上,准确地把歌词同时 代文化建立联系的学者是苗菁。他 在现代歌词本体学中提出了: “歌词应是一种面向大众、面向时 代、雅俗相容的文学”13。与“歌 词是音乐文学”、“歌词是通俗的 艺术”、“歌词是诗歌的特殊形式” 相比较,这一论断显然更加准确, 也更加全面地概括了歌词文本的特 性。苗菁指出:“在考察历史可以 得知,现代歌词,无论在哪个阶段, 它的写作都是以服务大众为存在目 的的。学堂乐歌的价

14、值,不只是带 来了新的音乐、新的作曲方法和原 则,更在于它具有的启蒙作用 其后,无论是革命歌曲的歌词,还 是救亡歌曲的歌词,其写作也是以 对千百万人服务为目的的。 在当时, 大家对歌词是把它作为一种能鼓动 激励人们的工具而看待的,歌词的 写作考虑的是它的感召力和影响 力。建国之后,歌词写作和大多数 文艺形式一样,有很强的宣传功利 性,在这时,歌词写作是必须考虑 其宣传所施予的对象的,所以面向 大众和群体是它不争的特征。”14 这段论述精彩地指出了歌词 应该具有大众化的特征,同时也指 出了中国现当代歌词创作的一种现 象:现当代歌词的创作往往与时代 文化和历史进程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苗菁在该著作中

15、还曾有过相似 的论述:“每有重大的政治运动和 历史事件,新式歌曲就以歌词为意 义的表达,来扮演着抒发人民感愤, 反映人民好恶,激发人民斗志的角 色,这种角色将越来越成为新式歌 曲歌词的重要禀性之一,并使它能 够在中国激烈动荡、风云多变的社 会中发挥着其他文艺形式所不能替 代的宣传鼓动的巨大作用。这 一切都在显示着它的文学素质的彻 底的新变。歌词受到新文化、新文 学的熏染和影响,以反映和表现与 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同步的新思想、 新感情为己任。”15这些论述表明 学者苗菁已经认识到歌词创作不但 与时代文化紧密相关,歌词创作还 可以迅速地反映和引领时代文化。 这一发现对于中国现代歌词创作的 研究是非常

16、重要的。 个别学者还曾提出某一时期或 者某一词作者的歌词创作具有先锋 性。如赵垒在从先锋到媚俗:当 代中国流行歌曲的现代性反思一 文中指出:“消费时代,中国当代 流行歌曲也悄然完成了从先锋艺术 到媚俗艺术的全面转型”16。周显 波在矛盾与焦虑歌词中的崔 健与时代中的崔健一文中指出: “摇滚歌手崔健是中国当代先锋文 化的代表之一,其歌词创作早已引 起当代文学、文化界的关注。”17 吴宗友在中国大陆当代流行歌曲 发展的社会人类学分析中指出: “流行歌曲借住广播、电视以及网 络等大众传媒的力量向普通民众尤 其年轻人的生活施加广泛而深入的 影响,它引领时尚,进而改变着都 市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话 语方式,给都市民俗文化带来一些 新的色彩和内涵。”18 综上所述,显然目前学界已经 渐渐意识到歌词研究的重要性,并且逐渐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