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湿的读后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272108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是湿的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未来是湿的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未来是湿的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未来是湿的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未来是湿的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未来是湿的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是湿的读后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未来是湿的未来是湿的”作何解释作何解释未来是湿的这本书讲的是未来的组织方式:没有组织的形式,却有组 织 的力量。“未来是湿的” ,之所以用到“湿”这个词,主要来自湿件(wetware)这 个新概念。当时,在 IT 业,硬件、软件、湿件是并称且递进的三种“件” (ware) 。 湿件(wetware)这个词,由鲁迪卢克(Rudy Rucker)1988 年在湿件 中首次提出。湿件作为人类脑力,是相对于软件(编码化知识)和硬件(机器) 而言的。我们可以把湿件理解为是处于生命状态的东西,它和软件可以保存于 无生命的代码状态不同。 延伸到组织方式上,按软件方式组织,是指按正式的方式组织;按湿件方

2、式组织,是指按非正式的方式组织。微软在软件的维度中存在,而开源运动在 湿件的维度中存在。在克雷.舍基(本书原作者)笔下,微软软件与开源运动在 组织方式上的区别,象征着旧组织与新组织(“没有组织的组织” )的区别。 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是湿的。 湿是很具体的,但是说未来是湿的,就显得很抽象了。 说未来社会是湿的,当然不是指南极融化,海平面上升,人类都进化或退 化成鱼了。前苏联故事片办公室的故事中有段精彩对白,比较接近“湿” 的本意:女上司严厉地质问男主角:“你说我干巴巴的?”男主角吓得摇手说: “不,正相反,你湿呼呼的。 ” 就直接的意义而言,干巴巴的人,是指机械的人;湿呼呼的人,当是指有 血有

3、肉的人。 工业化的人际关系,总给人干巴巴的感觉。女上司给人干巴巴的感觉,是 因为她处事态度机械生硬,这与工业化强调正式制度的组织原则是一致的。男 主角慌不择言说出的“湿呼呼” ,巧妙地暗示出,与干巴巴相反的是人情味,它 与非正式制度或“无组织的组织”具有内在联系,它把人从机械状态解放出来, 恢复到人的本来面目。 工业化,在本质上是干巴巴的。用启蒙运动的术语,这叫祛魅。工业化好 比一台烘干机,将社会关系中一切带有人情味的东西烘干,然后用原子式契约 将个体联系起来。社会关系被烘干之后,人就象被穿在羊肉串上一样成了肉干 儿。人们将社会关系的干肉串,美其名曰组织。 每个生命体,一旦脱离了组织,就会感到

4、惶惶不可终日。就好象羊肉离开了羊肉串状态便不再象羊肉似的。 活的东西,反而要将就死的东西。工业化在发挥出人的强大机械力的同时, 也带来社会生活的麦当劳化,每一个活人,每一件活的事情,看起来都变得相 似、雷同、没有个性。 未来在本质上是湿呼呼的。用后现代的术语,这叫返魅,就是把只属于人, 而不属于机械的东西, “招魂”回来。 当人们把组织象衣服一样脱掉时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可以凭一种魅力,相 互吸引,相互组合。克鲁泡特金将人这种魅力称为互助,斯密则称之为同情。 在这种自然状态中,人与人互联互通,但又不失个性。 在克雷.舍基这本书中,这种魁力则表现为 DIGG、BBS、维基等各种本能 互助而又生机勃

5、勃的情况,其特点是人与人象日常生活那样联系,凭感情、缘 份、兴趣快速聚散,而不是象机关、工厂那样“天长地久”地靠正式制度强制 呆在一起;同时又能保持人在个体状态时那种活力、个性和创造力。 人在正式的场合经常是干巴巴的,而在非正式场合经常是湿呼呼的。未来 是由正式组织制度向非正式组织制度、向人本身复归的时代,人再也不是干巴 巴的,而变得湿呼呼了。 这是人人时代,这是组织的日常生活化,或用克雷舍基的话说叫“大规 模的业务化” 。人人与人民的不同就在于,人人是一个一个具体的、感性的、当 下的、多元化的人,是湿呼呼的人;他们之间的组织是一种基于话语的、临时 的、短期的、当下的组合,而不是一种长期契约。

6、传统时代的组织,是基于长 期契约而存在的。这种缔约方式所要节省的交易费用,在人人时代湿呼呼的润 滑关系中,是零磨擦或者可以忽略不计的;它所要集中来办大事的资源,在 “小的就是好的”临时速配关系中显得是一种浪费。 人人要靠社会件联接。按 Clay Shirky 的说法,社会件是指支持成组通讯的 软件(Social software, software that supports group communications) ,它包括电子 邮件、聊天室、博客、开放源代码等等聚集人气的地方,其实不如说它是一个 协同合作的工作空间(a collaborative workspace) 。博客、DIGG、

7、BBS、维基、 搜索引擎这些都不是问题所在,它们只是技术,关键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改变。 在云计算中,人与人之间,恢复了部落社会才有的湿呼呼的关系充满人 情、关注意义、回到现象、重视具体。中国人把社会关系上的湿,叫做仁,说 的就是一小群一小群人聚一块儿,在人情、意义、具体现象中体验人生。 西方工业理性在带来伟大进步的同时,正越来越多地把它的负面因素暴露 出来。它把人性中的洪水制服了,却又带来了人性的沙漠。物极必反,所以, 未来需要用湿来中和一下:让未来多一点绿色,让未来多一分潮湿。互联网提供了这种契机。本书内容简介本书内容简介 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征召了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

8、旅客在乘坐飞机时领受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全民运动。在 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中,公民们用可拍照手机提供了比摄影记者更完 备的记录。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由管理甚少的参与者们撰写的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 种公共行动。一部集众人之力的百科全书、一个丢失手机的传奇,这些事情看 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乃至更多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基: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 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 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

9、个体公民的手 中。如同印刷机放大了个人的头脑,电话加强了双向沟通,一系列新工具如即 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也强化了群体交流。因为人类天生就 擅长群体工作,所有能够强化群体努力的东西终会改变社会。商业模式以一种 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被改变,更大的社会影响达到极为深刻的程度,以致我们 无法认识。现在一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可以掀起一场颠覆 10 亿美元产业的运 动。 第 1 章 从一场“人肉搜索”说开去 关键词关键词:原本的受众 群体行动 机构困境N 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在不断进化和日趋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开放信息环 境中,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应用能力和模式也在不断进化发展在利

10、用信息解决 问题方面,除了基础的一对多模式(一个人面对多样化信息去搜索、挑选、分 析、整合) ,群体多对一模式(发动很多人解决一个问题,搜集相关信息,汇总 全貌,寻找答案)正在蓬勃发展。客观上,这种新应用模式的新价值属性,体 现在问题导向的信息集成效率、效益和效果上,它效率更高,效益更丰富,效 果更具有公共客观性、发散性、历史性、结构性、全面性、综合性的信息集结 与传播水平,反映为可沉淀的、共享的、高透明度的公共信息价值。这一章的 核心,是为了指出互联网信息应用模式创新的一个大趋势。第 2 章 分享是机构困境的解药 关键词关键词:科斯理论 交易成本 共享 合作 集体行动 N 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

11、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本章的核心,是为了指出这一创新模式的行动方 式(问题导向的群体协作及决策支持行动)、价值基础(分享工作、集成信息作 品、共享信息内容价值)及效用(提高信息应用效率,降低信息应用成本,包 括时间成本 等综合社会成本,实现趋于最大化的信息应用效益,产生历史性的信息应用效果)第 3 章 这是“人人皆记者”的时代 关键词关键词:专业人士 资源稀缺 大规模业余化 N 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本章核心,是为了指出,作为个体的人,在网络 新技术应用环境下,已经不仅仅是被动吸收式的信息应用节点,而是转变为增 添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动员、信息管理等新功能的,新型的,主动式

12、 的网络应用节点。因此,过去是少数人建网,多数人用网,现在和将来,是大 家一起建网,然后各取所需。总之一句话,现在的互联网建设,全民皆工,皆 农,皆兵。相比于初期的互联网,是更加群众性的、泛社会化的、更体现自组 织性的互联网。第 4 章 先出版,后过滤的游戏规则 关键词关键词:用户产生的内容 通信媒体 广播媒体 实践社区 N 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本章意图强调的要点是,信息效用的关键不在于 信息量多少,而在于信息引力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注意力和信息应用价值。在 N 维管理研究者看来,这实际是在指出信息流管理的效率机制关键-是实现信 息势能的高位建立,以及信息动能的低阻尼、大加速度

13、、多矢量、链式反应式 运动。第 5 章 当个性化动机遇上协同生产 关键词关键词:协同生产 维基百科 幂律分布 N 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本章要点,是指出个体化社会信息需求和群体化 社会信息需求得以整合的反应过程方式-基于动机匹配的协同创新/合作优化/联 合进化方式。第 6 章 集体行动给机构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关键词:集体行动 端到端的通信 群体形成 N 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本章表达了作者对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及应用平 台的价值肯定和推崇,他指出正是这一不断发展中的社会性工具,消除了集体 行动的障碍,实现了信息共享,方便了人们改变世界。端到端的通信手段,是 发展中

14、的社会网络的主要技术基础之一,技术端到端,应用虚拟化、社区化、 主题化,由此成为可能,由此成为新应用时代的趋势、模式、方式写照。第 7 章 越来越快的行动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共享的认识 实时协调 消费者军团 N 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本章花专门笔墨说明了新应用模式(由分布式的、 人基的、主动式的生命网络信息节点,自组织地实现对信息应用(内容及方式) 、 渠道、内容、对象的分类与集成) ,从而贡献于信息应用效率的提高和信息应用 水平的提高。作者的笔触很通俗,作为从事理论研究和软件工程设计的 N 维信息管理工作者,采取相对抽象和术语化的方式,主要是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性 内容。第 8

15、 章 社会性困境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关键词:囚徒困境 未来的影子 社会资本 N 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本章仍然以“集体解决问题”为中心背景,指出 互联网新应用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在于,它实际上是实现了“在人性和动机层次上 “的“应用信息聚合和信息能量传播” 。个人以为,人本主义哲学大师马斯洛的 动机与人格一书,是最佳参考读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第 9 章 亲爱的小世界 关键词关键词:六度分隔理论 小世界网络 团结型资本 桥接型资本 N 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在下以为,本章主要的看点,是 SNS(社会网络) 以及它的代表性基础理论,比如六度分隔。作者试图引导读者思考

16、的,是基于 类似理论的-关系型网络应用方法及价值实现策略。其中,对资本概念和桥接 概念的运用,是技术经济范畴的讨论倾向,对互联网从业者和应用者来说,是 值得关注的内容。第 10 章 没有代价的失败 关键词关键词:开源运动 适应度景观 分布式探索 N 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本章浓墨重彩于新应用模式的成本优化价值。甚 至以“没有代价”来形容新应用模式,是一场开源运动,它所创造的-开放式 的、共享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资本,对信息创作者构成了工作所需的适应度 景观,对信息作品创作过程带来了分布式探索的实惠,以及相应的成本节约贡 献。第 11 章 承诺、工具、协议 关键词关键词:群体悖论 适合度 群体的智慧 N 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维管理学习总结观点:(新的群体行动模式可以通过可信的承诺、适合于 该任务的工具和易于接受的协议产生出来。承诺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参与的 问题;工具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如何克服协调的困难;协议则确立了 路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