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游戏中角色设定新趋势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71110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版游戏中角色设定新趋势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Q版游戏中角色设定新趋势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Q版游戏中角色设定新趋势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版游戏中角色设定新趋势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版游戏中角色设定新趋势研究 文 朱雪 影像动漫 7 3 中国a版游戏的角色设定 ,在日韩风格的基础上多多少少地融入了本土的元素 , 但游戏角色 的五官、服饰过于相似 ,难以突破 日韩 a版游戏的风格模式,很容易让人感觉单调乏味。中国a 版游戏的角色设定想要突破创新, 可以在a 版角色设定中适当应用符号化元素, 突出角色的个性; 也可以借鉴中国早期动画角色的设定方法 , 用水墨画的勾线方法勾勒出角色的整体造型; 还可以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 不仅能创造出生动逼真的绘画效果 , 还能相对减少重复性劳动, 让设计师 的灵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游戏制作中,角色设定是整个游戏的关键所在,在具备 现

2、实世界元素特点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提炼和组合。 Q版的造型具有一种诙谐的表现特点,对传统比例造型进行趣 味化的改造是 Q版游戏艺术的精髓所在,富有创意的角色设定 会给游戏市场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 一、Q版角色设定的风格差异 Q版游戏虽然多数都是以可爱、轻松的故事背景为主,但 是每个不同的Q 版游戏都拥有其独特的设定风格 , 这样才能在 Q版游戏市场中占有 自己的一席之地。 日韩风格的Q版游戏以人气网游 L UNA 为代表,把 日 韩 Q版动漫人物的风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经典三头身的比 例造型,角色五官中眼睛几乎占了脸部的一半以上; 四肢圆滚 滚的, 使得整体造型看起来圆润可爱; 服饰

3、均为战斗类款式, 每 个族类的服饰纹样结构大不相同,色彩沉稳、色相分明,较好 地体现出角色独有的特点。 相比较 L UNA) )这种完全的日韩系风格的角色,中国Q 版游戏的角色设定多多少少融入了本土的元素。网易的 ( ( 梦幻 西游 是中国Q版游戏业中的一个佼佼者 ,它在 日韩风格的基 础上融入了中国元素,将传统美与时尚美结合了起来。女性角 色的睑型接近亚洲人最优美的“ 鹅蛋睑” , 男性角色的睑型则要 坚毅许多, 五官比例适中。各种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通过衣物 上的不同装饰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来。 另外一种Q版游戏例如 泡泡堂 、( 跑跑卡丁车等,则跟 国内主流的造型华丽、 情节丰富的Q版游戏大

4、相径庭。 这类游戏 在角色设定上更偏向于简易的卡通造型, 对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 变形和夸张, 舍弃了许多次要的细节, 因此, 造型上与真实的人 物形态差距较大, 有些形象已经接近抽象化, 类似于标志与符号。 二、现有 Q版游戏中角色设定的不足 Q版游戏的玩家群体从最初的女性、 儿童扩展到了青少年, 甚至还有很多资深的网络游戏玩家。Q版的经典能否长久地延 续下去,最重要的不仅是继承,更多的是突破。在针对玩家的 调查中,关于目前市场中Q版游戏的不足之处 ,玩家们普遍认 为:千篇一律的战斗升级场景、大同小异的宠物形象、简简单 单的战斗招式、 单调无趣的游戏角色设定是令他们感觉乏味的 主要原因。 先说

5、角色的五官。主角们的五官多是 日韩系漫画风格,配 角和小妖宠物们则以类人生物、幻兽为主。再说角色的服饰设 计,大多色彩缤纷款式复杂但是难成体系,虽然是以中国古代 服饰样式设定的服装,但是具体到哪朝哪代的装束,还是难以 分辨出来。游戏本来就是娱乐性质的,服饰上朝代的不清晰甚 至中西合璧并不是什么重要问题 , 但是千篇一律的神话传说背 景,款式相同的服饰造成的后果就是玩家们对于这类Q版游戏 角色的辨识度降低了,随之也会产生 “ 单调”的感觉。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 Q版游戏的角色设定越来越复杂化, 繁琐的服饰、头型,以及角色身体上的刺青纹样,在绚丽的游 戏场景的衬托下愈发让人眼花缭乱。锦上添花有时也

6、未必是一 件好事。 在追求高品质效果的同时很多Q 版角色在设定上已经 脱离了Q版造型的基准。 现代的Q版游戏正处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更替时期 , 就要 求设计者要继承传统Q版游戏的特点, 吸收主流游戏的优点, 借 鉴动画的表现特点,紧跟时尚潮流,在游戏的整体制作上特别 是角色的设定方面找到创新之处, 这样才会给玩家们带来一个 7 4一影像动漫 全新的视觉感受。 三、Q版游戏角色设定的新趋势 ( 一)角色设定的符号化 在 日韩风格造型的Q版角色满天飞的游戏市场环境下,玩 家们已经对大眼睛包子脸的角色造型逐渐降低了兴趣, 要突破 这一造型模式 , 就要从Q版最初的特点上开始研究。 相比之下, 众多欧

7、美Q版动漫角色的造型就趋向于简单化,符号化 ,比起 日韩系的美型帅气更加趋向Q版的本质。 在Q版游戏的角色设定上 ,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符号化的元 素。这里所说的符号化 ,主要是指角色造型上所具有的独特个 性和视觉上的识别性。符号类造型在设计的时候抓住了角色最 基本的特征, 夸张了角色形象 , 因此造型与 自然形态距离较大。 在设定上,可以把对象的造型元素抽象成简单的符号,然后将 符号元素进行组合,传达出独有的信息。强调角色造型符号化 的目的是使每一个角色的个性更突出和易于识别, 但是要防止 在设定的时候出现概念化倾向。 在 Q版角色中应用符号化元素并非是把角色的造型简单 化, 而是简单又不失张

8、力, 简而不空是角色设计的高层次追求。 根据角色设定的规律,越简化的形象越具有符号特征。 ( 二)角色设定的变化性 千篇一律的角色设定会造成玩家们的乏味感,五官、服饰 的设定过于相似,就会造成角色的平淡化。平淡的角色形象会 让人觉得乏味, 而个性突出的角色则会为游戏赢得更多的关注。 角色设定时加入个性因素则会增彩不少。 各种造型上的夸 张对比都是为了突出角色的个性。个性的表现离不开生活、知 识的长期积累,需要用心去体验、感悟 。 突破 日韩Q版风格模式 , 具有变化性特征的角色造型也相 应地满足了人们的 “ 猎奇”心理,越是脱离常规的东西越是能 抓住人们的眼球。除此之外Q版游戏角色在设定上要在

9、原有优 点的基础上,借鉴优秀画作中经典形象的设计理念,吸取各种 艺术文化的精髓,才能创造出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来。 ( 三)角色设定中对传统文化的借鉴 中国风格的Q版游戏,可以加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以 早期的中国动画为例, 像 牧笛 、 山水情之类的动画采用 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绘制片中的角色, 集夸张、 概括性和艺 术性于一身。 中国早期的动画角色造型是以高度夸张、 概括, “ 此时无声 胜有声”的手法进行塑造的。就拿 山水情 来说,片中的文 人和小姑娘塑造得简练生动, 几笔简单的线条就把角色表现得 活灵活现。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动画在角色设定的制作上是 以少胜多的 , 特别是中国早期动画,

10、 结合了传统艺术的表现手 法, 又融入了中国文化底蕴, 在角色举手投足, 一笑一颦中, 都 充满了隐喻性和中国式的优美韵味。 借鉴中国早期动画角色的设定方法, 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引入到游戏的制作中, 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 会使整个游戏的艺术格调实现重大的突破。 中国绘画博大精深 , 而用水墨画的勾线方法勾勒出角色的整体造型, 会使角色更有 一气呵成的流畅感。 ( 四)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 不但提供了新奇、 高效的绘画手段和 绘画工具 , 而且带来了全新的绘画形式 , 给人们创造了崭新的视 觉刺激和享受。 而随着计算机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的出现, 游戏 中生动逼真的

11、绘画效果给人们展示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力。 在计算机上只要手握压感笔在数位板上绘画就能够进行创 作。 “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计算机软硬件配合着人机交互 工具 ,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也利于设计师们的交流与沟通。因 为计算机和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平台, 所以在进 行游戏角色设定的时候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到一切我们需要的素 材:背景资料、纹理、材质、笔刷、滤镜于是游戏角色就 具备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时代特有的艺术感。 计算机的使用在游 戏设计师的设计过程中起到了方便快捷的作用, 相对缩短了设 计创意过程 ,减少了重复性劳动,从而让设计师的灵感得到最 大程度的发挥。 四 结 语 Q版的

12、网络游戏的发展不过十余年 ,而我国Q版网络游戏 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在游戏的设计上,特别是游戏角色的设定 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课题着眼于Q版网络游戏中角色设定 新趋势研究这一个方面, 通过对角色设定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分 析 ,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合 Q版游戏角色设定的方法 , 从而使游 戏玩家们能与趣味性十足的角色产生共鸣, 真正达到 Q版游戏 对人们产生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 【 日 】 冢本博义 卡通角色设计【 M 张静秋等译 北京 : 中国青年出 版社, 2 0 0 6 2 】 谭东芳 动漫造型设计 M 北京: 海洋出 版社,2 0 0 7 3 美】 珍妮- 诺瓦科 游戏设计完全教程 M 糜晓波译 上海: 上海人民 美术出版社, 2 0 0 8 【 4 】 【 美 C h r is C r a w f o r d游戏设计理论【 M 李明,英宇译 北京中国科学 技术出 版社, 2 0 0 4 作者简介:朱雪, 硕士研究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传媒与艺术 学院 艺术设计 系教 师 实习编辑郭艳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