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代数学习系列一 学习方法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6259008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世代数学习系列一 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近世代数学习系列一 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世代数学习系列一 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世代数学习系列一 学习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世代数学近世代数学习习方法方法“近世代数”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初学者往往感到虚无飘渺,困难重重。为此,下面介绍五种常用的学习方法。一、通过例子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针对“近世代数”课程的概念抽象、难于理解的特点,我们认为理解概念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多举已学过的典型例子。例如,一元多项式环和整数环是主理想整环的例子,关于主理想整环的许多结论都是通过推广关于多项式和整数的结论得到;一个无零因子交换环的商域就是模仿整数环和有理数环间的关系构造的;整环里的因子分解理论就是分解质因数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理论的推广。当我们学习“近世代数”时,就仅仅背下来一些命题、性质和定理,并不意味着真正地理解。要想真正理

2、解,需要清楚这些命题、性质和定理的前提条件为什么是必要的?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构造反例。通常的做法是:去掉一个前提条件后,构造一个结论不成立的例子,从而表明所去掉的前提条件是必要的。例如,关于素理想和极大理想的关系有结论:设 R 是含 1 交换环,则R 的极大理想一定是素理想。那么这个结论的条件“含 1”是必要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从下面的例子容易得到。例:设 R 是所有偶数构成的环,Z 表示整数环,则 4Z 是 R 的极大理想,但 4Z 不是 R 的素理想。二、通过变换角度来寻求问题的解法通过变换角度来寻求问题的解法是一种很普遍的解题方法,通常是将已知或未知较复杂的问题变换为等价

3、的较简单的问题,或者是将新问题变换为已经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将未知与已知关系较少的问题变为已知与未知关系较多的问题等等。下面举例说明这种方法:例:设 是从 G1 到 G2 的满同态,N2 是 G2 的不变子群,N1= -1(N2),证明G1/N1 同构于 G2/N2。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直接证明 G1/N1 同构于 G2/N2,而是将问题进行变换,先构造从 G1 到 G2/N2 的满同态 ,再证明 N1 是 的核,然后根据同态基本定理知结论正确。三、通过“同构”的观点将知识点(问题)归类“同构”的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凡是具有同构性质的结构在本质上可看成是同一结构。这样就可以将对其中一个结构进行分析

4、得到的性质迁移到其它结构上去。例如,在群结构理论下,一个由元 a 所生成的循环群 G,它的构造完全可以由 a 的阶来决定: 如果 a 的阶无限,那么 G 与整数加群同构;如果 a 的阶是有限整数 n,那么 G 与模 n 的剩余类加群同构。这样研究了整数加群和以 n 为模的剩余类加群,整个循环群就都在我们掌握之中了。运用同构的观点来学习“近世代数” ,有利于弄清群、环、域间的纵横关系,有利于全面、深刻、系统的理解所学的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四、加强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在学习近世代数时,应该注意将所学的内容和其它课程相联系。例如:群论中的许多结论可依据高等代数的知识构造矩阵群来加以解释;环论中的许多结论可依据数论知识或多项式理论加以解释来加以解释。 五、通过重复加深理解对于“近世代数”中很抽象的内容,需要反复阅读,逐渐推敲,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本质所在。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第一遍时明白了,而读第二遍时又糊涂了,这时要联系前后内容认真思考未明白的地方。实际上是第一遍没有真正明白,或者只明白了表面的东西,尚未理解本质所在。上面仅就我们的理解提出了学习“近世代数”的五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