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南师大教育学笔记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5175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南师大教育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教育学-南师大教育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教育学-南师大教育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教育学-南师大教育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教育学-南师大教育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南师大教育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南师大教育学笔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笔记南师大版第一章 教育学的对象和方法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 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 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关系:(1)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应当以教 育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作为其理论依据。 (2)教育学并不以党的教育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3、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的实践经验是发展教育学的 源泉。 (2)区别:教育的实践经验往往只反映教育过程表面的、局部的、带有一定偶然性 的现

2、象;教育学反映教育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3)只有不断地把实践经 验提到理论的高度,才能使教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是在社会对于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教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1)教育学萌芽的阶段。奴隶社会,古代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中。成就: 最早的教育专著:我国学记 大学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世界上最早的 一部教育专著学记 ,对于在教育实践中所提出的一些重大课题都做出了概括性的论述, 对教育经验所作的总结有的已达到规律性的认识。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

3、 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有不少是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的。不足:还没有 形成独立的体系;抽象概括的层次比较低;具有阶级局限性。(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开始产生。文艺复兴后。成就:a.从哲学中分化出 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 英洛克教育漫话 ;法卢梭爱弥尔 ;瑞士裴斯泰洛奇林哈德和葛笃德 ;德赫 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德福禄培尔人的教育 ;英斯宾塞教学论 ;美杜威民主 主义与教育 。教育学独立理论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们试图对教育这一对象的各方面属性 及其总体做出反映,标志着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正式诞生。b.人们对于教育这种现象能够具 有较为

4、高度抽象的和更合乎规律的认识,教育的理论化、科学化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 高,教育学逐步从现象的描述走向理论的论证,从比喻、类比走向科学地说明。表现:对 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做出了新的探索;开始确立起了比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教 学理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资产阶级教育家认为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 的著作。它企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的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的方法 论;强调要按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规律去规定教学的过程和阶段,选择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和教学方法的阶段论,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局限:由于资 产阶级的阶级性和世界观的局限,对于教育的一些根本

5、问题的说明仍然是不科学的。(3)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的基 础。a.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出 发,指明了教育由社会关系所决定,正确揭示了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为人门科学 的说明教育的各种现象和属性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b. 作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教育学由此正确的把作为教育对 象的人作为一个社会人加以考察,对人的发展、对遗传、环境、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等根本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 c.为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理论为正确说明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感性认识 和理性认识、理论和实践等等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6、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为了指导社会实践。 (2)为学习其他的教育 学科课程打下基础。 (3)将使我们逐步学会对教育的现象和实践作出科学的分析,逐步学 会把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为发展适合于我国情况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从事创造性劳动做好必要的准备。2、学习教育学的方法:(1)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处理好学习 本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3)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第四节 教育学的研究及其方法1、教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思想;研究中外 教育史;研究教育的现状2、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第二章 教育的

7、本质教育与社会其他活动相区别的特殊功能是:教育活动室通过培养人的活动 而作用于一定社会,使得社会能够更好的延续和发展。具体过程是:一部分人以某种特定的影响作用于另一部分人的身心。直接目的是:要使人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发展和变化,获得预期要求的品质 和特征。教育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第一节 教育的构成要素1、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受教育者,是他们 的身心,受教育者的身心是构成教育实践活动的要素之一。因为:(1)首先是由认为社会 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2)由人的身心的本身特性决定的,人的身心具有“受教性”的基本 特征。 (3)社会的需要和人所固有的“受教性”都

8、是使人成为教育实践对象的必要基础和 条件。2、受教性:(1)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与动物的身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其表现是人的身心发展就其主要的和根本的方面来说,必须在社会的影响下才能实现,这 是人的身心及其发展的本质特征。 (2)人有受教的可能性。动物不能再经验的相互传递中 获得发展,他们不具有任何“受教性” ;“受教性”是人的“先天的性格” ,只有人才具有 可教育性。夸美纽斯:“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 。 (3)人有 受教的必要性。夸美纽斯“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康德“人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只有受到外部的社会环

9、境即广义的教育 影响,才能使可能的人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通过教育才有可能使人从一个生物实 体转化为一个社会实体;从一种水平的社会实体转化为另一种水平的社会实体;它不仅使 人成为与动物相区别的人,更主要的是它使人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历史规定的人。3、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1)教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一种有目的的活 动,教育者是构成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2)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 性、社会性。 (3)教育者是在社会的专门的委托下,以社会要求的体现者的身份参与教育 过程,他以其有目的的活动来调整、控制教育对象、教育影响以至整个教育过程。4、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教育影

10、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是构成教育的要素之一。5、教育影响的特殊性:(1)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 (2)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3)要经过加工和选择,从受教育者的特点出发, 遵循和服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水平,把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发展统一起 来(4)是一种经过比较的价值,以其在促进人的发展中能够产生最优效果和最高效率为加 工和选择的准则。 (5)形式上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一方面由于包含在教育影响中的各种 社会经验都具有其反映人类认识发展历史的逻辑体系,另一方面也由于受教

11、育者身心发展 也有其必然的顺序,在个体认识发展的顺序与人类整体认识发展的历史之间又存在着平行 性。 (6)它在教育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 程的。 (7)独立形态的教育影响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社会总体教育者的影响。第二节 教育诸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规律性联系表现为: 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教育者 和受教育者之间作用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联系和作用的结果是 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作为主体的教育者作用于受

12、教育者的对 象,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改变教育对象,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某种变化。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与一般的影响者和受影响者之间关系的不 同:(1)后者往往表现为一种自发的,随机选择的关系,前者则表现为一种有目的作用的 关系。教育者是按照自觉抱定的目的进行活动的主体,他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确定的指 向于受教育者的。 (2)教育者的目的不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需要,也反映了对对象的一定 的认识。 (3)在对教育者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教育者不仅建立起对客体教育对 象的能动关系,而且还建立起伏自己的自觉关系。4、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主体对客体的作哟哦,也 表

13、现为客体对主体的能动作用。 (1)教育者的任何活动都要受到教育对象的属性和规律性 的限制。 (2)受教育者是人,具有主观的意志和意识,受教育者不仅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规定着教育者的活动,而且还以自身的意志、意识作用于教育者,教育者的目的活动要受 到教育对象自身的活动的制约,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思想情绪,总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者。从这一意义说,在教育过程中并不存在绝对的主体。5、一定的社会形势是有机的体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中的,教育必 然具有社会历史的属性。6、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1)教育者 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结构的特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

14、用是以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 (2)教育影响一方面要位教育者所支配,为教育者的目的服务,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独立运 动的规律,其形成具有独立性,其在教育过程中的运动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教育影 响作为教育者所使用的手段,必然蕴含着教育目的,作为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一种现实力量, 要引起受教育者的变化必须服从和蕴含着教育对象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影响应该是教 育者主观目的性和受教育者客观发展规律的结合。 (4)受教育者发生变化的过程是接受教 育影响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主动掌握和运用教育影响用以改变其自身的过程。7、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结果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 (1)教育活动的结果是受教

15、育者的身心发生一定的变化。 (2)这种变化虽是教育者自觉的 意志活动的结果,但却是符合教育对象发展客观规律的。人的身心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发生一切变化的根据和基础。这种变化决不是教育者自由意志的产 物。 (3)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教育者的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实在教 育者活动的关于下实现的。 (4)这种变化的特点:a.使作为客观对象的人发生在自发状态 下所不能产生的新的特征和本质,这种新的特征和本质在其本源上随时给予人的身心发展 的固有规律,但是就其实现来说,却不是自然原因所引起的结果,他是教育者按照客观规 律,运用一定影响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塑造而成的。

16、b.教育对象所发生的是一种合 目的变化。在他们身上所产生的新的特征和本质是符合教育者的需要的诸种价值特征。受 教育者总是按照一定社会的价值标准方向发生变化的,通过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成为了一 定教育目的的体现者。第三节 教育过程中的诸种矛盾一、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1、主要矛盾:表现为主体性的教育要求与表现为客体的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特点及水平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推动教育过程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2、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的对立统一:(1 作为矛盾两个方面的教育要求与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是对立面的统一。 (2)对立性,首先表现为两者间存在着 差别,教育要求预定要塑造的对象与现实的教育对象之间并不是统一的,他要形成的人的 身心特点与水平是作为现实对象的受教育者所不具备的。 (取消差别其实是取消和否定教育 的过程) 。其次还表现在两者之间存在着斗争,即是其中的一方要限制和否定另一方,主要 是作为教育要求的一方要限制否定现实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水平,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 况也要反过来限制否定教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