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海浮宫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51096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龙海浮宫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龙海浮宫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龙海浮宫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龙海浮宫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龙海浮宫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龙海浮宫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龙海浮宫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 学年(下)浮宫中学高二年期中考试学年(下)浮宫中学高二年期中考试语语 文文 试试 卷卷一、古代诗文阅读(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2) ,烟光凝而暮山紫。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4) ,俯察品类之盛 (5) ,秋水共长天一色。(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 2-5 题。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

2、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余悲其 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 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 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 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 “某园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 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

3、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 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 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 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 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 鼯狖悲、鬼神泣”者? 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

4、,存亡不可知; 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此岂关扬州之 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 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 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文章有删节) 注释:零瓮(zhu)断甓(p):残墙碎砖。 信:连住两夜。 鼯抗(wy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礼曹,客有过者日 过:拜访。B审视,玻璃五色具 审:仔细地。 C余既信信,拿流

5、风,捕余韵 既:既然。 D尝于此和友人宋翔风侧艳诗 于:在。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 ) 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 ,则遇之矣。 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 断甓。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 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 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

6、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 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者 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 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 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3 分)译文: (2)、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3 分) 译文: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7、,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注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一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其中的一 种并加以分析。(3 分)(2)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16 分)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一)文学名著阅读(1010 分)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突围

8、,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 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 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三国演义)B吴荪甫雄心勃勃,总想扩大自己的事业。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益中信托公司, 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几个小厂,并准备加以扩充。他希望自己生产的灯泡、肥皂等日 用品将来能销往乡村。(子夜)C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 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工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慧的房 间时,觉慧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家)D马斯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被诬告的马斯洛

9、娃伸冤,涅赫柳多 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涅赫柳多夫决定陪她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但是, 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决定与西蒙斯结婚。(复活)E老葛朗台的葡萄园这一年收成非常好,他十分高兴,于是从太太的衣柜里挑 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送给了一直为主人效忠的拿侬。这是老葛朗台送给拿侬的许 多礼物中最贵重的一件(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简述玛斯洛娃从拒绝涅赫柳多夫到接受西蒙松爱情选择的心路历程。 (2)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 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 生,但愿同死

10、。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请问上面文段中所 说的“丢了城池”的“城池”指哪座城?张飞是如何把它丢了的,请简述。 ( ) (二)文化经典阅读(二)文化经典阅读(6 6 分)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注:里:居。德:有德之人。 邻:亲近(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慎重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

11、么知道你的仁呢?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2)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 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24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 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 花间 、南唐

12、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 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 ,主 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 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 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 冲破花间 、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 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 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

13、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 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 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 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 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 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 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 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

14、” 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 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 得到回应。 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 10、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 ,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 、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 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 ,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11、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 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 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