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题解析及解析高三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50736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题解析及解析高三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市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题解析及解析高三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市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题解析及解析高三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庆市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题解析及解析高三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庆市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题解析及解析高三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题解析及解析高三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题解析及解析高三试卷解析新课标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 2013(春)高三考前模拟测试语 文 试 题语文测试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像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 2 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樊篱

2、 雪中送碳 攒钱(zn) 半身不遂(su) B笃志 璀灿夺目 翘楚(qio) 宽打窄用(zhi) C诙谐 沧桑嬗变 央浼(mi) 隔三差五(ch) D莴笋 心劳日拙 青苔(ti) 泉水淙淙(cng)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山水诗,这些诗多以悠远的意境而迷人, 鸟鸣涧就是其中的代表。 B一想到自己别无长物,应聘时总处于下风,章勇就心烦意乱;思来想去,他决定 参加恃长培训班,以增加应聘的筹码。 C审计部门在揭露挤占挪用财政资金问题、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过程中,必然要触 及一些部门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难免有人蜚短流长。 D王寒激动地说:“

3、经过我的努力,问题终于解决了!”大家都很高兴,纷纷夸奖他 的办事能力,李冰却不赞一词:“哼,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吗? 3填入下面文段中一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组是 胡杨树是二千五百万年前由热带、亚热带辗转来到新疆的。它是如何移居新疆的呢?那时还没有人类,最大的可能是由禽兽移植一种是由飞禽叼籽播种,一种是由走兽衔枝移植。胡杨树具有惊人的抗干旱能力、御风沙能力、耐盐碱能力生长繁殖于沙漠之中,与土地生死相酬,令风沙难肆虐,使沙漠变绿洲。人们热爱胡杨树呵护胡杨树,不折挠它,不砍伐它,任其生长悠悠千年间,胡杨树矫矫挺挺,郁郁苍苍,人们衷心赞美它生而不死一千年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陶渊明在当时只

4、以隐士身份著称,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是因为他平 淡自然的风格与时人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造成的。 B巴滨路樱花大道上,粉红的花瓣随风轻舞,翩翩落下;浪漫的花瓣雨,将地面也 染成了粉色如此柔美的春日胜景,让人驻足流连。 C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环境保护这场战役能否打好,会影响到碧水蓝天 的重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这需要引起政府和个人的高度重视。 D有关专家表示,将“重庆一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 市群,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确保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二、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托尔斯泰年老的时候,一个

5、美国女作家去拜访他,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了,托尔斯泰回答说:“这是无聊的事。书太多了,如今无论写出什么书来也影响不了世界。即使基督再现,把福音书拿去付印,太太们也只是拼命想得到他的签名,别无其它。我们不应该再写书,而应该行动。 ”近来我好像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看见人们正以可怕的速度写书、编书、造书、 “策划,”书,每天有无数的新书涌入市场,叫卖声震耳欲聋,转眼间又都销声匿迹,我不禁想:我再往其中增加一本有什么意义呢?可是,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我如此为自己解嘲: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所以,对于我来说,写作何尝不是一种行动呢?托尔

6、斯泰晚年之所以拒斥写作,是因为耻于智识界的虚伪,他决心与之划清界限;又愤于公众的麻木,他不愿再对爱慕虚荣的崇拜者说话。然而,事实上,托尔斯泰始终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活动家。他从前的文学创作也罢,后来的宣传宗教、上书沙皇、解放家奴、编写识字读本等所谓行动也罢,都是为了解决他自己灵魂的问题,是由不同的途径走向他心目中的那同一个上帝。正像罗曼罗兰在驳斥所谓有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托尔斯泰的论调时所说的:“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 ”但我还是要庆幸托尔斯泰一生主要是用写作的方式来寻找和接近他的上帝的,我们因此才得以辨认他的朝圣的心迹。我想

7、说的是,我要庆幸世上毕竟有真正的好书,它们真实地记录了那些优秀灵魂的内在生活。不,不只是记录,当我读它们的时候,我鲜明地感觉到,作者在写它们的同时就是在过一种真正的灵魂生活。读了这些书,我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是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我给这本书取现在这个名字,一是因为其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

8、是读了我所说的那些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我自己写作时心中悬着的对象常是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不管世风如何浮躁,我始终读到他们存在的消息。当然,这个书名同时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鞭策,为我的写作立一标准。假如有一天写作真成了托尔斯泰所说的无聊的事,我就坚决搁笔,决不在这个文坛上瞎掺和下去。(周国平序 ,有删节) 5 下列说法不属于“我还是往其中增加了一本”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写作可以使我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 B写作是我的灵魂生活方式和朝圣之路。 C写作是我对那些朝圣者行走的记录。 D写作可以给予今日的朝圣者以影响。 6 下列说法最符合托尔斯泰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出版

9、的书籍太多,造成人们阅读疲劳,精神难以受到影响。 B书籍出版的泛滥,已经冲击了人们对经典著作价值的认识。 C写作不能解决自己的灵魂问题,只有行动才能够接近上帝。 D当社会陷入虚伪和麻木的时候,写作难以实现精神的启迪。 7 “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 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并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5 分) 三、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

10、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履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时高邮申屠公酮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 ”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 ”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

11、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至正戊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 ”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日“浮萍轩” ,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多载酒从之。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 ”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

12、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我不与若更言也。 ”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选自稗史集传 ,有删节)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当世大略 当:掌管 B讽使就吏禄 讽:规劝 C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就:前往 D我处士,宁与官府事 与:结交 9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冕“志行不求于俗”的一组是 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 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 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 每画竞,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 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 ,自放于鉴

13、湖之曲 A B CD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冤在乡里颇为知名,申屠駉上任绍兴理官时曾经过杭州,虚心向王冕请教问题, 并请求和他交往。 B王冕擅长画梅花竹石,他的画作在当时便备受追捧;他喜欢画梅花竹石,与其高 洁傲岸的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C王冕虽有当世大略,但怀有归隐之心,在北上游历之后,选择南归,在山水之间 过起了放逸自适的隐居生活。 D在危急关头王冕自报家门而免于杀身之祸,可见其名气之大;寥寥数语而让敌寇 大帅心悦诚服,显示了他非凡的口才。四、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 11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 分) 黄

14、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 (3 分)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 (4 分)(2)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限 6 处) 。 (3 分)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注: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1)诗歌前四句的景物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3 分)(2)有人认为,从“惊心时复认邻翁

15、”一句起,诗歌情感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呢?请 谈谈理由。 (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 分) (1)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 。 (诗经采薇 ) (2)引壶觞以自酌,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3)谢公宿处今尚在,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4) ,初为霓裳后六幺 。 (白居易琵琶行 ) (5)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 (6)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 五、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 冬花贾平凹我把这幅画挂在房子中央,我认为是上品妙物。那画儿描绘的是一个冬夜。天上有一轮月亮,满满圆圆的,又在中天,可见是十五夜晚的子时。没有一点儿杂云,也没有一颗星星,占去了画面的二分之一的空间。月亮却是不亮,淡极,白极,不是小说里常常描写的是一个玉镜儿,或者是一个灯笼:妥妥切切的应该是一个气球,也不实在,或者只是虚幻着的一团白光吧。冬天的夜是童话的世界吗?整个画面的颜色是种昏黄。那二分之一的下面盈盈地是一棵老树,或是核桃树,或是七八十年植的苦楝,树冠呈着扇形,隆地而起的半圆。树枝一动不动,没有一片叶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