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9747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 II 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 一。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 中的重要词语呢? 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能正确理 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如毛泽 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 ,

2、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 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又如 2001 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 ,其中 “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 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例如闻一多兽人鬼 (2000 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 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 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譬如 1996 年高考所选

3、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 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 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 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 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 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 ,依据所在句子“其 残酷的程度” 、 “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 学生的兽行”

4、。 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 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解释词语的依据。 例 1: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时,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鲁迅多疑。 ”有些人还绘声 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总之,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 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 也可以将真相埋没。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 (唐弢琐忆 ) 在这段文字中, “议论”是什么意思呢?文中所说“议论”的内容不是事实。接下来引 用一个成语并加以分析,再则“不敢去接近他”与上文“总之”领起的句子相对应。据此可 知,这里的议论,就是造谣

5、毁谤。 3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 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 例 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 之为“送来”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鲁迅拿来主义 ) 文中“抛给”是什么意思呢?鲁迅说“抛给”不同于“抛来” ,但可称为“送来” 。这 “送僵”是什么意思呢?跳过一段才说“送来”的具体内容。根据“送来”的东西可知, “抛给”就是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和文化渗透。如果不作这

6、样的分析, “抛给”的语境义 是说不清楚的。 三、理解重要词语应注意的问题三、理解重要词语应注意的问题 理解重要词语最应注意的问题是脱离语境,望文生意。这里换一个角度说三点: 1注意相同词语的不同指向 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是明确甚至是单一的,但是作者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赋予不同的含 义,这就需要辨别。譬如 1997 年高考全国卷所选郁达夫导 言首段共用了五个“内容” ,要求辨别其中的三个“内容”所指是否相同,这就不能仅看 词面而妄断,需要运用上面所介绍的方法加以辨别。 2注意不同词语的相同指向 有一些词语的词典意义毫不相干。但是作者为了追求语言的变化,有时会给不同词语以 相同的含义。譬如“辖制”和

7、“影响”的词典义是不同的,但在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中,却有了一致的意义。都是表示“管束“的意思。像这样的语言现象不能不分外留心。 3注意非词语题所涉及的词语 文章中的有些词语,命题并不是放在词语解释题中考的,而是其他试题涉及的,这也应 该注意。譬如 2001 年所选铜奔马正名第 17 题要求辨别“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 因的一项” ,原文运用“未惬人意” 、 “更属不妥” ,而选项改为“不能令人满意” 、 “更逊一筹” 。有一些考生却不能认定其对错而误判。又如 2003 年第 10 题是一个“推断题” ,不少考生 看不出“台风将远离日本”与原文“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之间的差

8、异而误 判。 四、典型试题分析四、典型试题分析 门门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 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时钟滴答 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 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聪 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 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 更有活板门、滑

9、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 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 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推开厨房的 门。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 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牙医的那位富于 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是个男孩!”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

10、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 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 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 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 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 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 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

11、是生活中最具悲剧 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 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 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 消逝了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 和“关门”的含意。 答:“开门”的含意是:“关门”的含意是:(2)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 ”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 析作者这样说的原

12、因。 答: (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答: 这 2001 年高考全国卷第 II 卷现代文阅读的前三题,这里只说第 1 题,其余两题后文将 会用到。 这篇散文题为门 ,阅读全文可知, “开门”和“关门”是与文章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 两个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意仅仅依靠当句和首段是无法作出解释 的,只有读到第六段才能找到形成答案的依据。这就是:“开门是一种神秘的动作:它包容 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 “每一扇门 的关闭就意味

13、着一个结束。 ”根据后一句, “开门”可解释为“意味着一个结束” 。根据“关 门”的含意可以推知“开门”的含意义一是“意味着一个开始” 。关于“开门”原文“动作” 后的冒号领起两个“某种” ,可见它还有一个含意。 “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实际是说“预 示着一个新的发现”这样“开门”的含意便解释完备了。当年有不少考生摘抄“开门是一种 神秘的动作”作答,这是不行的,因为它并没有将开门的含意直截了当地“解释”清楚。五、练习与答案五、练习与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考究中国古代美学的过程里,我们的注意力常常给名牌的理论著作垄断去了。不用说, 乐记 、 诗品 、 文心雕龙 、诗文话、画

14、说、曲论以及无数挂出牌子来讨论文艺的书信、 序跋等等是研究对象。同时,一个老实人得坦白承认,大量这类文献的探讨并无相应的大量 收获。好多是陈言加空话,只能算作者礼节性的表了个态。叶燮论诗文选本,曾慨叹说: “名为文选 ,实则人选。 ”一般“名为”文艺评论史也“实质”是“历史文艺界名人发言 纪要” ,人物个个有名气,言论常常无实质,倒是诗、词、随笔里,小说、戏曲里,乃至谣 谚和训诂里,往往无意中三言两语,说出了精辟的见解,益人神智;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 艺理论很有贡献。也许有人说,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不成气候,值不得搜采和表彰,充其量 是孤立的、自发的偶见,够不上系统的、自觉的理论。不过,正因为零

15、星琐屑的东西易被忽 视和忘记,就愈需要收拾和爱惜,自发的孤单见解是自觉的周密理论的根苗。再说,我们孜 孜阅读的诗话、文论之类,未必都说得上有什么理论系统。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思想史罢。许 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 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好比庞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了,而构成 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不失为可资利用的好材料。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只 是一些片断思想。脱离了系统而遗留的片断思想和萌发而未构成系统的片断思想,两者 同样是零碎的。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只语,甚至陶醉于数量,重视废话一吨,轻 视微言一克,那是浅薄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懒惰粗浮的借口。 (节选钱锺书读 ) 1 “言论常常无实质”的“实质”是指什么? 答:“实质”是指 2文中与加点的“三言两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个短语是: 3文中有三个加点并标了序号的“片断思想” ,它们所指是否相同?答: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