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8953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0 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六大题,共 12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 一、古代诗文阅读(一、古代诗文阅读(2727 分)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 (3)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 (4)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

2、 (5)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 与刘大山与刘大山 注注 书书 清戴名世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二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足下 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法度,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回秦淮,将欲 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 今年冬,有金陵门人欲刻仆古文于板。仆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 罪,而门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雕刻行世。俟其刊成,当致一本于足下。其文皆无绝殊,

3、 而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惟足下细加择别,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一序以冠其篇首,幸甚!幸甚!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 年来,搜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而仆以为此古今 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风露,息虑屏气,乃敢命笔。而不 幸死丧相继,家累日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同县方苞以为 “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戴子是也。 ”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 奇,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秦淮有余叟者,好琵琶,闻人有工为此者,不远千里谒之,学

4、其术。果大工,号南中 第一手。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乃操琵琶弹于市,乞钱自活,卒无知者,不 能救冻馁,遂抱琵琶而饿死于秦淮之涯。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然而琵琶者,夷 部之乐耳,其工拙得丧,可以无论。至若吾辈之所为者,乃先王之遗,将以明圣人之道, 穷造化之微,而极人情之态,乃与夷部之乐同其困踬颠倒。将遂碎其琵琶以求免于穷饿, 此余之所不为也。呜呼!琵琶成而适以速之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今足下欲效仆之所 为,是又一余叟也。然为余叟者,始能知余叟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有删改)【注】刘大山:作者挚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而足下出所为古

5、文十余篇见示 见:通“现” ,展示B摘其瑕疵 摘:指出C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奇 当:相称D穷造化之微 穷:探求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人多是愤世嫉俗的作品,害怕因文字而获罪,不想让门生刻印。B方苞认为写文章是困窘之人的才能,文章奇特,境遇也奇特。对这种说法,作者并 不认同。C在这封信中,作者反复请刘大山为自己的文章写序,主要是为了让他了解自己的心 志。 D作者以秦淮余叟学成琵琶却陷于困境来比况自我的遭遇,流露出自己对不平世道的 愤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1)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 (5 分

6、)译: (2)闻人有工为此者,不远千里谒之,学其术。 (4 分) 译: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6 分) 酒泉子酒泉子长忆观潮长忆观潮 宋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 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1)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 作简要分析。 (4 分)答: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 (2 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16 分)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6填空题。 (5 分)(1)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

7、 因遭训斥而怄气,宝玉为了让她开心,拿扇子 给她撕。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的 因被人弄脏了新裙子而苦恼,宝玉 为解其愁,叫袭人拿来一模一样的新裙子让她换上。 (红楼梦 )(2)思想守旧的吴老太爷携带着护身法宝 ,乘轮船从老家双桥镇来劐 上海避难。吴老太爷死后,这本书成了他女儿蕙芳的精神慰藉。 (子夜 )(3)堂吉诃德看到道路两头卷起的尘士,以为是两支结仇的大军要开战,对桑匠说: “你没听见萧萧马嘶、悠悠角声、咚咚鼓响吗?”于是,发生了他与 作战的故事。 后来,堂吉诃德与狮子作战,并白以为得胜,从此改别号为“ ” 。 (堂吉诃德 )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8、(5 分)A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烧毁袁绍鸟巢粮屯,大败袁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随后,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再次人败袁军。袁绍死后,曹操决漳河水夺取 了冀州。后来,曹操用郭嘉的遗计平定辽东,终于统一了北方。 (三国演义 )B军阀开战时,梅跟着母亲张太太和琴来到高公馆避难,与高家大少爷觉新相识相爱。 不料在谈婚论嫁时,梅的母亲因与觉新的继母在牌桌上闹矛盾,觉得受了委屈,就拒绝了 高家的求婚,而把梅嫁给了别人,结果断送了梅的幸福。 (家 )C好吃懒做的若望缺钱花,去找哥哥克洛德。见面后,克洛德列数了弟弟的种种不良 行为。若望编造各种理由向哥哥要钱,克洛德用“不劳动者不得食”等话训

9、导他;若望听 昕得不耐烦,扬言要去干堕落的事,克洛德无奈,只好给他钱。 (巴黎圣母院)D马斯洛娃被调入政治犯队伍后,与两蒙松、帕夫洛夫娜一起前往流放地。这两个人 对马斯洛娃影响很大:前者以纯洁的爱情温暖了马新洛娃的心;后者出身高贵却过着最普 通的女工生活,其无私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令马斯洛娃十分钦佩。 (复活 )E法国人革命时期,葛朗台贿赂了监管拍卖国家产业的官员,以极低的价钱买下了当 地最好的葡萄同、一库老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他巧妙地避税,成为本地区纳税最少的商 人:他还经常拖欠债务,在索漠城名声不好。 (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 分)

10、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注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 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 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 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日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 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日可杀,然 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注】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 (朱熹) 。(1)下列对选段内容

11、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 ,所 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 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 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 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2) “故曰:国人杀之也。 ”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简析。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9 9 分)分)阅读下面的论说文,完成 9-11 题。

12、在先秦诸子百家中,若论对中国实际政治的影响之巨,则非法家莫属。所谓“百代都行秦 政制”,便是对封建政治文化之本质的揭示。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最切合春秋战国时代君主们的需求,因为那时的社会充满 血腥的征伐,各国为了在虎狼丛中图生存,唯有采纳刑赏并用的法家学说,不惜一切手段富 国强兵才有出路。法家的特点有二,一是功利主义,如为了使军队成为虎狼之师,它规定按 斩获敌人首级的多少评定军功,而军功可带来爵位、封邑等一切物质剩益;二是整体主义,它 讲求步调一致,甚至不惜以鼓励告密和轻罪重罚等恐怖手段来消除乱源、维系稳定,因此漠 视个人、草菅人命成为常态。法家学说在乱世最见效果,但等到天下安定后,统治

13、者如果单 纯用法家治国,却容易引火烧身。暴秦二世而亡,给后来的封建统治者一个启示,即在施政过程中,诚实地违反道德或赤裸裸地作恶是危险的,必须用儒家、道家的面目将法家的内核 掩盖起来,在被统治者的经验中投下道德的影像,给他们以幻想和期待,这样才便于巧取豪 夺。 “阳儒阴法”、 “外道内法”就是这么形成的。按照清末思想家谭嗣同的说法, “阳儒阴法”不啻为乡愿与大盗的结合,其必然结果是好 话说尽,坏事做绝。在先秦诸儒中,谭嗣同特别痛恨荀子,因为正是荀子援法入儒,开创了儒 法合流的先河。秦国的李斯就曾跟随荀子研王之学。荀子主张“性恶论”,但他强调的是 “权利之恶”而非“权力之恶”。在荀子看来,圣人治国

14、的方法,不是依靠人人为善,而是使人人 不作恶。仁义固然要讲,但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防范、惩治之术。有作为的君主绝不会一叶障 目,不见泰山。与“阳儒阴法”相比, “外道内法”更具迷惑性,因为道家标榜清净无为,而法家则表现为刻 薄寡恩。两者之间不是有天渊之别么?司马迁写史记,将老子与韩非子合传,这在常人看 来是很难理解的学案。后世文人中,关注并研究这一学案者不少,但剖析得最深刻的恐怕是 王夫之。王夫之认为,道家和法家的共同点在于以疑虑箝制天下。老子多机诈,教导君主虚 静无事,处暗见疵。但机诈既兴,其末流必极于残忍。再者,君主欲无为,欲自逸,必以重用 酷吏督责天下,将一切委于有为之法才能做到。到了近代,撰写厚黑学的李宗吾先生对此 学案也有一些精彩的发挥,比如他说:“道家是法家的收敛状态,而法家则是道家的爆发状态。 ”如此论断让人称奇。法家动辄言“法”,但法家思维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完全是两回事。在法家学说中,法 律不过是统治者的一种工具,君主本身是不会受法律约束的。君圭口衔天宪,言出法随。他 的言辞就是法律,具有君临一切的威力。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则意味着无论何人郝必须 遵循大家共同约定的法律。尤其是公权力,更要有明确的法律边界。滥用公权力,便是对宪 政的亵渎,对法律的践踏,公民社会不能容忍这样的无知妄作。9下列对于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