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8140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师大附中 2010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 吴彩霞 谢朝春审题人:湖南师大附中 付晓原 李新霞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采邑 ci 巷道 hn 螳臂当车 dng 量体裁衣 lingB. 碑帖 ti 绿林 l 曲高和寡 h 抛头露面 lC. 踏实 t 投奔 bn 乳臭未干 xi 力能扛鼎 kngD. 鲑鱼 gu 翘楚 qio 食古不化 s 所向披靡 m【解析】B。A 项,螳臂当车 dng。 B 项,抛头露面 l/ 露面 lu C 项,力能扛鼎 gng。D 项,食古不化 sh2.下列句子中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人到中年,少了风花雪月,多了天高云淡。曾经仰天长啸,不知天高地厚,现在更多的是气定神闲,笑看风云变换。岁月磨掉了很多东西,也沉淀了很多东西。B.一度沉寂之后,不甘寂寞的易中天再次成为新闻人物:读者挑错别字官司、离开“百家讲坛”一年之后再度重返、新作面世,这桩桩件件,可谓喜忧掺半。C.鲍鹏山的解说水浒从特有的悲天悯人的人性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入木三分的评析,相信会令听众和读者对这部耳熟能祥的古典名著产生新的认识。D.中日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于 1956 年,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中,不管中国、日本发生什么变化,它一直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始终致力于民间文化的友好交流。【解析

3、】D。A 项,风云变换风云变幻 B 项,喜忧掺半喜忧参半 C 项,耳熟能祥-耳熟能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却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B.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都,它的城市品牌独具魅力、不可复制。古朴典雅的文化韵味和现代前卫的时尚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二者既构成反差,又相得益彰。C. 运动场上,各项赛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身着橘红色统一制服的青年志愿者们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个个倚马可待,活跃在运动场内外的各个角落。D. 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

4、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 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解析】B。A 项,不情之请: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作自己求助于人时的客气话) 。B 项,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C 项,倚马可待:靠着战马起草文书可以立即完稿。比喻文思敏捷,写作速度很快。这里属用错对象。D 项,引而不发: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引:拉弓;发:射箭) ;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 ,属望文生义。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

5、病的一项是 ( ) A.金秋十月,常德市有关部门针对广大橘农柑橘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柑橘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橘农们打开销路。B.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约百名来自各经济体的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了活动。C.最近,东北林业大学作出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向在危险关头舍己救人而身负重伤的大二学生刘家霖同学学习,并授予刘家霖“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D.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 ,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

6、科技” 。【解析】C。A 项,成分残缺,谓语“采取”缺少宾语,可在“等”后加上“措施” 。B 项,时态错误,“将”与“参加了”矛盾。D 项,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 5从下列各项中选出该新闻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 ( ) 新华社石家庄 11 月 12 日电 (记者赵承、李斌)12 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河北受暴雪影响地区指导工作。他在前往石家庄的火车上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他强调,要加强领导,科学组织,狠抓落实,做好应对暴雪的各项工作,实现保民生、保生产、保运输的目标。11 月 8 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普

7、降大到暴雪,其中,河北省中南部降雪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石家庄降雪创历史纪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及早动手,准备充分,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暴雪。目前,降雪地区公路、铁路、民航基本畅通,群众生活基本正常。这场大雪是受蒙古国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A陕西河北等地普降大到暴雪 B温家宝赴河北降暴雪地区考察C石家庄启动应急机制应对暴雪D受冷暖空气影响北方普降暴雪【解析】B。根据新闻知识,导语部分是该新闻的主要信息。二 、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简答题 4 分)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元丰三

8、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参考译文】元丰三年,我因获罪被贬谪到高安。夏天六月,经过庐山,明知它风景优美而不敢久留。停留两天,从庐山南面登山,进入栖贤谷。谷中有很多巨石,高耸相靠。

9、水在石头中间流动,声音像雷霆,像千辆车疾驰,令人惊恐而不能自控,就连险要的三峡也比不上。所以那桥叫“三峡”(桥)。过桥向东,依山沿水而行, (只见)流水平滑像白练。 (流水)横冲巨石,汇集而形成大车轮(的形状),回旋汹涌,穷尽水的(各种)变化。 (栖贤)寺院建在流水的上游,右靠石壁,左临流水。石壁的脚下,僧堂建在那里。狂峰怪石, (宛如)在屋檐上飞舞。杉树、松树、竹子, (枝叶)横生倒悬,青翠茂盛,相互交错。每当大风大雨来临,僧堂中的人怀疑(树木)将压下来。向熟悉庐山的人询问, (他们)说:“虽然这座山风景优美, (但)栖贤(谷与寺)大概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啊。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

10、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 ”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遘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今夫骋骛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

11、人乎哉!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参考译文】第二年,长老智迁派他的徒弟惠迁到高安拜访我,说:“我们的僧堂从开始修建至今天已经六十年了。瓦木败坏腐朽,没有办法来招待四方的客人,我能够凭我的勤劳将它翻新, (使它)完好坚固幽深,不再像它以前的样子,希望(您)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听说,求道者不在饮食、衣服、居住上有奢求,然而如果让他饮食能够充足,衣服能够完好,居住能够安稳,安心求道而没有外在的干扰,那么他追求佛理就会容易些。这就是古代的通达之人必定会依山林建房屋、储存蔬菜粮食来招待四方的游客的原因,也是智迁惠迁致力于此而坚持不懈的原因啊。士人居住在尘世之中,

12、每天遭遇纷乱繁杂的变化,而心中未曾一天忘记道。更何况身在深山之中,野水之边,有房子可安居,有食物可吃饱,是非荣辱不在心头耳边萦绕,却(怎么可能)不迅速明白呢!孔子说:“早晨明晓真理,纵然当晚死去也值得了。 ”如今那些致力于俗学而不闻大道的人,即使勤劳终生,我知道他也没有值得死的东西。如果某一天明晓道,即使马上死去也没什么遗憾了。因此我依着智迁惠迁的意愿,而把它告知那些后来者,难道真的没有这样的人吗?元丰四年五月初九,眉阳苏辙作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留二日,涉其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B问之习庐山者 习:谙习,熟悉。C完壮邃密,非复其旧 壮:使坚固。D. 愿为文以志

13、之 志:记住。6D/志:记述,记载。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B.以待四方之游者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C.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D. 则其为道也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7B/A 项,均为结构助词,前者可译为“的”,后者取消主谓独立性;B 项,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C 项,均为连词,一个表并列,一个表转折;D 项,前者为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后者为句末语气词,用在因果句尾表示解释。 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即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机缘,景物描写生动鲜明,连用多个比喻传神

14、地写出了石间流水的巨大声响和湍急情态。B本文在写景的基础上发议论,从“僧”追求佛理谈到“士”追求“道” ,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对求“道”的看法。C苏辙因获罪而被贬谪,不免有些悲观颓废,但他从二迁身上看到了“不懈”的力量,从而发出“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的感叹。D本文先叙后议,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淡雅、朴素自然,简洁畅达,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8C/本文没有表现作者悲观颓废之情, “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不是作者的感叹。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1)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译文:_ (2)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译

15、文:_ (3)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译文:_ 9 (1)虽然这座山风景优美, (但)栖贤(谷与寺)大概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啊。 (2)第二年,长老智迁派他的徒弟惠迁到高安拜访我。 (3)如果某一天明晓真理,即使马上死去也没什么遗憾了。10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4 分)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胡难及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10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胡难及也参考译文: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赶不上先生了!”晏子说:“我听说,肯做事的人常常可以获得成功,愿前行的人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