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区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7437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锡山区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无锡市锡山区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无锡市锡山区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无锡市锡山区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无锡市锡山区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市锡山区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锡山区201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市锡山区无锡市锡山区 20112011 年中考一模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15 分)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2 分)A积攒(zn) 万恶不赫(sh) 瞥见(pi) 考妣(b)B癖好(p) 恻隐(c) 面颊(ji) 惬意(qi)C告禀(bng) 懦夫(nu) 血渍(z) 驾驭(y)D针黹(zh) 不逊(xn) 畸形(q) 中流砥柱(d)2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 分)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 ,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 、 “书迷”、 “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

2、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 分) A. 在生活和工作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 们。 B. 从这些小事,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C. 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D.据初步分析,已造成 254 人遇难、35 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 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4依

3、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2 分)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 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宛如我的心情 B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5名著阅读填空。(4 分) 郑屠当不过,讨饶。(甲甲)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 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 道场,磬儿、钹儿

4、、铙儿一齐响。 (1)选段出自文学名著 。 (2)文中的(甲甲)是 (人名)。小说中,他是一个 (性格特点)的人。请简要写出他的另一个故事。 6解释下面文段中的加点词(3 分)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闻寡人之耳者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二、阅读与赏析二、阅读与赏析 (50 分)分) (一)(一) (3 分)分) 江郎山和韵江郎山和韵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

5、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7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_、_的特点。 (2 分) 8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1 分) (二)(二) (10 分)分)铨九龄,母授以礼记 、 周易 、 毛诗 ,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

6、“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选自鸣机夜课读记注释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9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暇更录唐、宋人诗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 未尝寝 辄指壁间诗歌 10.翻译下面句子。(2 分)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11.选出与文中“教儿低吟之以为戏”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 (2 分)A (曹刿)问:“何以战?” B不以物喜C. 何不试之以足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2对待母亲,蒋士铨能“坐枕侧不去” 、 “ 诵声琅琅然” 、 “ 持书诵于侧” 。读完本文,谈谈在做人方面你的所得。 (2

7、分)(三)(三) (7 7 分)分) 走向走向 3D3D 时代时代 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以其身临其境的 3D(三维)效果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好评, 掀起了一股 3D 电影热潮,同时也让很多对 3D 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变成了 3D 技术的支持者,更让人们对 3D 家庭影视生活充满无限向往。一直徘徊在主流市场之外的 3D 技术终于奏响 了进军家庭娱乐业的号角。 3D 是 tlllreedimensioilal 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像。就实质而言,这项技术 原理并不复杂。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 的存在状态。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

8、画面就会立体起 来。 3D 技术在商业运用上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3D 立体影院将投资建设, 3D 影片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 3D 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影视、音乐、动漫和网络游戏 的相互渗透使得 3D 技术在电子消费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 3D 技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3D 技术不仅被电影界接受,在电视领域也颇受青睐。如今,各电视生产商均借机力 推 3D 电视,希望引领今后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 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英国当地时间 2010 年 1 月 3l 目下午 1 7 时打响的英超联赛, 阿森纳主场迎战曼彻斯特联

9、队的榜首大战,已成为英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场由 3D 技术转播的 体育比赛。 此外,3D 数码相机、3D 数码相框已于去年年末实现产品化。3D 数码相机可以通过双 镜头叠加同一场景以产生立体影像,或是利用 3D 功能进行不同色彩模式的对比。而 3D 数 码相框则是利用偏光原理,将不同图像同时折射到双眼,甚至可以充当 3D 眼镜,将普通照 片立体化。在今年 1 月,松下公司展出了全球第一款高清 3D 摄像机,其双镜头的设计可以 说非常独特。松下将该机的透镜、摄像机前端和双存储卡存储器合为一体,从而使机身更 加轻便,在用户进行手持式拍摄时更加灵活。同时,该机可自动对图像进行校正,不需使 用任何附加设备

10、就能直接记录 3D 影像。 不过,真正 3D 时代的到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虽然能去电影院体验 3D 电影,但资源相当有限。3D 电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 3D 节目内容的话,3D 电视就只 是一个摆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样是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健康和安全也是 3D 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 回 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因此,对于栩栩如生的 3D 立体影像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 还需要耐心地等待。(选文有删改) 13选文第)段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开头,有什么作用?( 2 分)14阅读第段,用简单的语言给 3D 下个定义。

11、(2 分)15.结合文意,说说真正 3D 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制约因素?(3 分)(四)(四) (6 6 分)分) 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 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 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孟于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 获得不同程度的修

12、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 “十磨九难出好人” ;“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 磨” ;“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 论语 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 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是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 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 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

13、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 来崇尚和气, “致中和” ,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 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 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选自杨绛 走到人生边上 ,有删改) 16文章开篇讲“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 2 分)17第 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18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五)(五)(1414 分)分) 姥姥的端午姥姥的端午十余

14、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

15、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