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第10课《“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7189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册第10课《“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四册第10课《“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四册第10课《“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册第10课《“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册第10课《“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向杰“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教案一、教学目标: 1、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理清课文的基本结构。 2、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 3、掌握文中严谨、清晰的逻辑顺序,科学详尽又生动形象地介绍说明对象的方法。二、教学重点: 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以及科技新闻的表达特点。四、教学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能源是自然界存在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来源。包括,煤炭、 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 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是整

2、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 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 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 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 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 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作者简介 见注解 13、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自然地分成四大块,它们分别写的是什么? a 可燃冰的定义、价值、分布和储量。 b 介绍

3、人们对可燃冰的探究历史及认识过程,指出它作为第四代能源对于未来的重要性。 c 可燃冰形成的条件。 d 说明可燃冰开发利用是“双刃剑” ,需要小心对待。2.思考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什么是可燃冰?它的学名是什么? “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 。 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 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或者“气冰” 、 “固体瓦斯” 。(2)可燃冰分布在哪? 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 0 到 1500 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 可能存在

4、,世界上有 79 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3)它的作用是什么? (从能源的角度看, “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 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 160180 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 (4) “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 “可燃冰”或者说甲烷水合物,就是作为一种科学探索的产物,被科学家维纳德于 1888 年 合成。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海底的温度是 2 至 4,适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 20就分解;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在 0时,只 需要 30 个大气压就可形成“可燃冰” 。海深每增加 10 米,压力就增大 1 个大气压,因此海 深 300 米

5、就可达到 30 个大气压,越深压力越大, “可燃冰”就越稳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气 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 并不断进入地壳。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 “可燃冰” 。(5)为什么说“可燃冰”对于满足人类能源需要有“巨大的潜在能力”? a 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 0 到 1500 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 有可能存在,世界上有 79 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b“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 160180 标准立方 米的天然气。 c 迄今为止,在世

6、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传 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 (6)人类对“可燃冰”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人们恨不得天然气水合物越少越好”“人们巴不得它的储量越多越好 ” 在 1930 年 的时候, “可燃气”被人们知晓是因为它“堵塞住了天然气的输送,成为麻烦制造者 ” ,所 以“人们恨不得天然气水合物越少越好” ;现在,随着对“可燃冰”在未来能源方面所扮演 角色重要性的认识,人们巴不得它的储量越多越好,尽管当前技术还不足以规模开采,但 是利用“可燃冰”作为第四代能源只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 (7)开采“可燃冰”有多难?

7、为什么说“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 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 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 作业:目标第 68 页课前预习一、四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后继续: 四、讨论: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 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甲和乙加以比较,突

8、出强调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甲比作乙,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 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5、谈谈课文的艺术特点: 1、逻辑严密,阐释思路清晰。 2、概念清楚,定义准确,很好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3、综合运用多种说明

9、方法说明事物。总之,本文体现了科技新闻的既具科学性,又有通俗 性的特点。作者针对普通读者,注意了把科学术语转化成科普语言,达到了形象生动又不 失准确的特点。 作业:目标第 68 页课堂研讨一之 2、3、4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课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其艺术特点,然后分析课后思考与练习: 1、 (1) “可燃冰”矿藏 (2)载体,一种物质存在于另一种物质内部时,后者就是前者的 介质 (3)由气体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即可燃冰 (4)化学沉淀物 质,它对碎屑颗粒起粘结作用,使其变成坚硬的岩石2、 (1)分布广泛,海底大陆架和永久冻土带都可能存在,在世界上有 79 个国家和地区发 现了气藏

10、 (2)质量高,是高度压缩的天然气 (3)储量大,以探明储量是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3、 “双刃剑”即有利也有弊,可燃冰可能对解决人类即将面临的能源危机有着巨大的价值, 同时它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开采和运输容易造成事故和灾害。4、 (1)分类别,将复杂的事物说明得条理清楚 (2)列数据,使说明的事物具体化,清晰准确 (3)举例子,为观点提供证据,非常有说服力 (4)做比较,给人具体鲜明的映象 (5)打比方,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作业:目标第 69 页二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讲解 课文第 83 页 写作说明文的语言表达 第 87 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科学的历程”主题报告会 第 91 页以上两课时 第三单元共十一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