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308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雨花台区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市雨花台区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市雨花台区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京市雨花台区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京市雨花台区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雨花台区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雨花台区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雨花台区南京市雨花台区 20092009 年中考模拟试卷(一)年中考模拟试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其中书写分 3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 在答卷纸上。一、 (24 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 分) (1)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 (2)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其五) ) (3)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 (4)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5)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 (6)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

2、出师表 ) (7)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乙亥杂诗 ) (8)炎炎赤日下,诗人白居易看到辛勤劳作的“贫妇人”捡麦充饥,想到自己“不事农桑”却“ , 。 ”内心不由得惭愧万分。 (9)北方的春雨,也如江南的一样柔美,韩愈这样描写长安的早春之雨:“ ” ;北 方的雪景,也似乎有江南的春光,岑参这样形容北国的漫天大雪:“ ” 。班级开展班级开展“家园采风家园采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家园风光家园风光】2.某同学写了一段“赞我家园”的文稿, (5 分) 牛首山,将军山,山山秀美。牛首山,双峰形似牛首,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沧海桑田,

3、她依然有 美的容颜。 “春牛首”,盛誉 xi 迩闻名。春到牛首,游人络绎不绝。茂林修竹,满目苍翠,桃李争艳,遍地 花香。看青树之新萌,听黄鹂之间语,会使你 li 连忘返。晨夕时分,烟雨楼台,俨若仙境;云蒸霞蔚,会让 你心驰神往。 “牛首烟岚”,历来被人称道。(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间( )语 称( )道 xi 尔闻名 li 连忘返(2) 美“山”美“桥”美“台”是雨花风光的亮点。请用雨花地名来对对联。 (用南京地名也可) (1 分)上联:牛首山,将军山,山山秀美。 下联: , , 。【家园新闻家园新闻】3.某同学摘录了一段新闻稿,请阅读后答题。 (3 分)金陵晚报报道历史上,南京板

4、桥地区从来没有修过地方志。事实上,板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始皇时期!昨天,记者从南京市板桥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经过历时两年的资料采集和编纂,板桥有史以来的首部板桥街道志将在今年 9 月出版。这将彻底改写板桥地区“千年无志”的历史。引人关注的是:在采集整理的基础上,使板桥地区的方言也被收入地方志中。(1)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条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2)由于抄录的错误,文中画线句子中有一个病句,请你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1 分) 【家园水韵】4秦淮河流经我们的家园,她的岸边有有“国家节水标志” ,请你欣赏后答题。 (4 分)(1 1)这个标志富有创意。请写出两点。)这个

5、标志富有创意。请写出两点。 (注:标志的背景为绿色。(注:标志的背景为绿色。 ) (2 2 分)分) (2 2)请你用上某种修辞手法,写一条关于节水的公益广告语。)请你用上某种修辞手法,写一条关于节水的公益广告语。 (2 2 分)分) 【家园书香】5.社区文化站举办议“名著与生活”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请观察下面漫画后答题。 (3 分)这幅漫画的创意来自名著 ,它讽刺了 书中的李鬼因为 的丑行被钉上了耻辱柱。二二、 (4 43 3 分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612 题。 (15 分) 【古诗阅读】 行路行路难难李白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6、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6.从“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两个细节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 的心情。 (1 分)7. 本诗最后一句是人们传诵的警句。请你联系诗人的思想感情,说说人们喜爱它的原因。 (2 分) 【古文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7、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 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唐元结右溪记 )【注释】合:汇入。攲嵌(qqin):

8、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洄悬激注:洄,漩涡;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置州:指唐朝设置州郡。 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俾(b)为亭宇:以便修筑亭子房屋。以裨形胜:裨,补益,增添好处。形胜,优美的风景。8.下列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 可百许头不置可否 B. 以其境过清以理服人 C. 不可名状莫名其妙 D.为溪在州右以人为本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 (2 分)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则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境10.用现代汉语翻

9、译下面句子。 (4 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1.两位作者都有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他们寄情山水,借景抒情。 【甲】文结尾,写小石潭的清幽 之境,表达出 ;【乙】文中间,写右溪无人赏爱,流露出 (2 分)12.两篇游记,都有对“水”的描写,请你在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2 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7 题。 (12 分) 记住回家的路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周国平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 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

10、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 该静如止水,波阑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 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 回家的路途。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习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途 中,难免会暂时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

11、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 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 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 灵的宁静之需要。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 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 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 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 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

12、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 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 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 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 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