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4月试题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29901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4月试题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8年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4月试题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8年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4月试题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8年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4月试题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8年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4月试题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4月试题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4月试题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08 年实验初中中考模拟训练题年实验初中中考模拟训练题书写(6 分) 请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格子里: 主动学习,切磋学问,砥砺思想,提高素养。 (注意: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边的答案文字都要认真书写。 )阅读(54 分) 一、阅读下面几则古文,然后答题。一、阅读下面几则古文,然后答题。 (本题共(本题共 6 小题,计小题,计 11 分)分) 【材料】 良药苦口利于病, 利于行。 孔子家语 【材料】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材料 3】 子a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羊,我将谁驱?”耕柱子曰:

2、“将驱骥也。 ”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 足以责。 ”子墨子曰:“我亦以子b为足以责。 ”【注释】墨子: 怒:责备。 耕柱子:是墨子门下较 优秀的一名弟子。俞:超过,胜。 骥:良马。 我将谁驱:就是“我将驱谁” 。 古汉语中疑问句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前置。驱,赶,鞭打。足以责:值得鞭责。因为好马感 觉灵敏,鞭打可以使之跑得更快。1、在材料 1 的横线上填一四字词语,将此句补充完整。 (1 分) 2、用自己的话说出材料 2 中加波浪线语句的大意。 (2 分) 3、解释材料 3 中两个加点“子”字的意思。 (2 分) 4、请用原文回答材料 3 墨子怒责耕柱子的原因。 (2 分) 5

3、、结合材料 3 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墨子的说话艺术。 (2 分) 6、材料 3 中注释遗漏了对墨子的介绍。请你根据所学课文简介墨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 主张。 (2 分)二、阅读下文,然后答题。二、阅读下文,然后答题。(本题共本题共 8 小题,计小题,计 16 分分)永永远远的名的名胜胜 刘 锐第一次到三游洞,就觉得累。那倒不是因为它“危径不容足”的难于登临,而是文化的负重。沿桃源之路循级而上,你便 发现每一步踏的都是诗文,每一步发出的都是吟唱。在这里,你的思路必须保持非常的清醒和理 性,否则就很可能跌入某位诗人的意境里,再也拔不出来了。在中国,没有文化落脚过吟唱过的 山水是没有生命张力的山水。

4、人们到岳阳楼、白帝城、寒山寺游览,都早已变得不是观察景物,而仅仅为了寻找和感悟 那几首在儿时就能背诵的诗文的氛围。或许,这样的一份虔诚换来的只能是一份遗憾。譬如“逝者如斯”的那条川竟只是一条平常 的河。而大名鼎鼎的阳关也仅是一块荒芜的大戈壁。但旅人们谁会去抱怨那些文化,那些文字,难道这份厚重的遗产将我们的情思润泽得还不够么?且不说且不说三游洞高嵌绝壁,茫茫缈缈有仙境之志,且不说且不说它藤帘相挂,脚下碧水流翠,也不也不 说说洞内貌窦云腴似的钟乳石, “三钟”、 “地鼓”、 “劳磬”的玄奥壮观。单是单是浸润在三游洞的那份文化, 也足以让所有的旅人心满意足地游完全程。公元 819 年 3 月 10

5、日,天高云淡。白居易怀着失意与惆怅,与阿弟白行简,由江州司马 调迁忠州刺史,舟至夷陵峡口,白居易与好友元稹不期而遇。人事沧桑,五载久违,二人自是 “坐从日暮惟长叹,语到天明竟未眠”,难舍难分。次日,元稹掉舟送白居易到下牢戌。12 日, 二人在将别未忍时,忽闻石间泉声,于是步行“入缺岸”, “初见石”, “次见泉”,皆在鬼斧神工之妙。 他们爬上“绝无人迹”的山岩,发现了一个大洞。洞内“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 状”。一干人均觉得此种心境实在难得。白行简更曰“斯境胜绝境,天地间其有几乎?”触景生情, 三人各赋古调诗 20 韵于石壁,乐天作序,云“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真是“人杰

6、地灵, 物以言存”。白居易与友巧逢,与景奇遇,使三峡人文景观又多了处名胜。就这样到了公元 1056 年的隆冬。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由眉州赴开封应试,途径夷 陵,亦同游此洞,亦题诗于壁。这就是后三游。那么的一番景色,那么的一番底蕴,三游洞以其 独有的手法使探奇寻胜的三苏感到了相当的满足。东坡先生终于异峰突起,而几乎所有人的光芒 都被其遮掩,三游洞名声大(zo)了。时光悄然流至公元 1169 年 10 月 8 日,被贬至夔州作通判的陆游也来了。他没有失望。他 发现了一眼“神水”,流泄如珠,常盈不枯。于是,失意的放翁取水沏茶,流连吟咏,忘情于此。 于是,知名了“陆游泉”。 抚着一山一石,我来到至

7、喜亭,肃立碑前,用深沉的目光与欧阳先生交流。或许,千余年 前,东坡先生也在刹那间肃然体验到一种清气撼天的君子之风,高士之韵。在这种肃然的宁静中, 他独享到一片幽谧的韵致,于是身肌松弛,心灵飘逸,一切都在身外了。他题诗于碑上,不让那 颗孤独的诗心泯灭于高山之上我沉思,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等,果断智慧无匹,于造化之中引发万古不朽的 灵性光辉,也活化了这一方山水。夜渐浓,暮霭笼罩四野,一轮江月挂在西天。我望着使一切变 得朦胧幽茫的山月,心中蹦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真正慨叹不已, 觉得这山这洞纵贯古今,无可企及。呵,三游洞,我心中永远的名胜。、阅读全文,整体理解。说说

8、是什么让三游洞成为永恒的名胜?(2 分) 、请准确解释第段中“累”的含义(可以用文中的词句) 。 (1 分) 、文章第段里所指的“那几首在儿时就能背诵的诗文”你一定也熟悉。请默写出其中的一 首诗。 (3 分) 、请仿照第段中的“且不说且不说也不说单是”的句式,另写一段文意 通畅的话。 (2 分) 、仔细阅读第段。请你说说文中加横线的“那么的一番景色”和“那么的一番底蕴”分别指 的是什么?(2 分) 、根据第段中的拼音,正确写出这个汉字。 (1 分) 、第段写了陆游在三游洞流连吟咏,忘情于此。可以让人联想到吴均在与朱元思书 中也用两句话写出了自然山水可以使人抛却名利之心,忘情于山水。请你写出这两

9、句话。 (分)、作者在第段中说:“在中国,没有文化落脚过吟唱过的山水是没有生命张力的山水。 ” 这个观点你同意么?若同意,具体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若不同意,请阐述你的道理。 (3 分)三、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多情的离别也造就了无数多情的诗篇。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多情的离别也造就了无数多情的诗篇。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问题。 (本题共(本题共 6 小题,计小题,计2 分)分) (材料一)卜算子(材料一)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水

10、好像是眼波横流,山好像是眉峰攒聚。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赏析】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以眼波和眉峰比喻水和山, “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既写出了江 南水的秀美,同时又写出了他要见到的脉脉含情的人,语带双关,扣得天衣无缝。下片着重写季 节,与归家者的心情配合得恰好:暮春时节春归人也归。结尾两句中的“春”语带双关,既指不 要辜负大好春光,一定与它同住,又指与家人的团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 。 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材料二)送元二使安西(材料

11、二)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材料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材料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 路,儿女共沾巾。(材料四)别董大(材料四)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燕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曛:昏暗。(材料五)送别(材料五)送别 唐英 在一个细雨濛濛的早晨妈妈用泪水泊起我远行的船帆岸在渐渐缩小酸楚的泪花固 执地挂在妈妈的腮边船儿悠悠绕过了村前的老树绕过了村后的青

12、山我将圆圆的心事折 成家乡的山水画卷妈妈那慈祥的目光是恬淡的意境架起了我飞行的航线在无言的凝视中 我和妈妈化作了一道深情的风景线1、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还有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 中“之”的意思都一样,请你将这个意思写出来。 (1 分) 2、请写出送元二使安西中“朝”的读音。 (1 分) 3、 别董大中有一个字写错了,影响了诗的意境,聪明的你一定能将它找出来并改正。 (1 分) 4、 送别写的是母女离愁,但哀而不伤。你觉得上面哪首诗最为伤感? 试作简单分析。 (2 分) 5、材料一“赏析”中的划线句,精炼、准确的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进行了点评。 相信你

13、也有这个水平,请你从材料二至材料五中任选一首诗进行赏评。 (3 分) 6、中考过后,你也将面临和同学的分别。如果某同学要你在他的留言簿上写几句诗,并要求是你自己创作的,你怎样写呢?(4 分) 四、品读四、品读茶道茶道 ,品茶、品文、品人生百态,但愿你能品出此中滋味。,品茶、品文、品人生百态,但愿你能品出此中滋味。 (本题共小题,计(本题共小题,计 15 分)分) 茶茶 道道 茶有茶道,讲究汤、器、茶。汤要腊梅枝头雪,腊梅傲雪,汤也沾了梅花的清幽;器要窖器, 白者为贵,汤清叶绿,分外鲜明;茶要蒙山顶上茶,山高雾淡,茶亦有飘逸之气。泡好的茶讲究 (A) 、 (B) 、 (C) 。色要青翠,清绿透彻

14、;香分真香、兰香、清香、纯香,真香为上;味有香、 清、甘、活,香而清、清而甘、甘而活,方是名品。 这是杨八爷的讲究。 茶有“以茶(甲)(甲)德,以茶(乙)(乙)情,以茶(丙)(丙)友,以茶(丁)(丁)客”之说,茶馆正为茶客 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大众去处。茶馆人多,就顾不得讲究茶道,几摞茶碗,浅浅地撒些茶末,水是 在炉子上一直开着,来个人就提起大铁壶高高地冲。杨八爷在茶馆喝茶,却偏偏讲究茶道。汤, 绵阳的冬天几乎不下雪,就转而求其次:扬子江中水。杨八爷去的茶馆是东方大桥桥头茶馆,茶 园用水就近到涪江里去提。他赶着向提水的伙计喊:“要江中心的水,性活,污染小。 ”伙计对 他笑笑:“您给我造条船?”杨八

15、爷到茶园喝茶是自带茶壶,壶倒是窖器,很有些年头,里壁厚 厚的一层茶垢。一次差点被儿媳洗了,亏得他赶紧拦住:“就靠这点茶垢出味儿。 ”茶,杨八爷 也自带,但这位老爷子的退休金,每月买半斤特级绿茶就没什么富余。有一次,一位来客送了他 一包龙井,他省着足足喝了半年。事后他埋怨送茶的人:“喝别的茶都没味儿了!” 到茶园来的多是退休的老头,一大早进园,人人一只鸟笼,揭开半边罩子,一溜儿挂在树上。 杨八爷也有一只鸟,是画眉。每天第一壶茶,他都倒一盏给鸟儿。也许是喝茶的缘故,这只画眉 叫得特别清越婉转,别的鸟都比不上。喂完鸟,杨八爷就眯着眼,细细地啜一口茶,轻轻地在口 中灌漱一遍, “咕咚”吞下去,再徐啜慢

16、饮。几口热茶下肚,就讲开了茶道:沏茶有下投、中投、 上投。冬季下投,先茶后汤;春秋中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夏季上投,先汤后茶。汤有三辨: 一曰形辨,有虾目、蟹目、鱼眼、连珠、涌泉;二曰声辨,有初声、转声、振声、骤声;三曰气 辨,有轻雾、淡烟、凝云、布露。真正的饮茶应以糕点相配,好比饮酒要有下酒菜 人人都 听得津津有味,讲究的还赶着去买了茶壶,拿来要杨八爷鉴定。 杨八爷乜了几眼,拿在耳边听一听,不说好坏,搁过一旁,却讲起了他那茶壶的史话。说他 爷爷是清廷二品顶戴,蒙皇上龙恩赏赐了这把御壶。八国联军进京时,举家逃到内地,大小家私 都丢了,老爷子单单带了这把茶壶。这壶有特点:内壁有四个龙头,没泡茶时, “呜呜”地作龙 吟,茶一泡下,四个龙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