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七下《春望》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04117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语文七下《春望》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版语文七下《春望》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版语文七下《春望》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版语文七下《春望》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版语文七下《春望》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语文七下《春望》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语文七下《春望》word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望春望教案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 3、在反复朗、在反复朗 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美点美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2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3 3、在反复朗

2、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美点美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 1、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2 2、品味诗歌的、品味诗歌的“美点美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 1、朗读教学法。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朗读教学法。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 歌的意境。歌的意境。2 2、问题探索法。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问题探索法。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3 3、小组讨论法。

3、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教学时数教学时数】一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从诗经诗经到现到现 在,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从小我们就会背在,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从小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 雨声,花落知多少。雨声,花落知多少。”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

4、长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长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湾的湾的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要求背诵并解释),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要求背诵并解释),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 风格:杜甫风格:杜甫春望春望。二、学习二、学习春望春望(一)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一)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课件显示)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诗圣”,他的,他的 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诗史”(李白(李白“诗仙诗仙”)

5、 ,著有,著有杜工部集杜工部集。我们曾学过他的。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登高(学生回忆),(学生回忆),“三吏三吏”( 新安吏新安吏、石壕吏石壕吏、潼关吏潼关吏)、)、“三别三别”(新婚别新婚别、垂老别垂老别 、无家别无家别)。)。(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 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此诗就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此诗就 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杜甫

6、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 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三)正音(三)正音( (课件显示课件显示) )溅(溅(jinjin)搔()搔(soso)浑()浑(hnhn)胜()胜(shngshng)簪)簪(zn)(zn)(四)范读,指导朗读,全班齐读课文。(四)范读,指导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课件显示课件显示) )(五)诗歌最主要的阅读能力是联想,给(五)诗歌最主要的阅读能力是联想,给 2 2 分钟学生讨论从此诗中联想到分钟学生讨论从此诗中联想到 什么?学生描绘诗歌画面。(注意引导学生要把自己想象成杜甫,想象他当时什么?学生描绘诗歌画面。

7、(注意引导学生要把自己想象成杜甫,想象他当时 的心情。)的心情。)(六)课文分析(六)课文分析(引导读诗的方法:抓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构建画面,由画面表述引导到(引导读诗的方法:抓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构建画面,由画面表述引导到 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的精妙。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的精妙。( (课件显示内容分析课件显示内容分析) )节奏划分:节奏划分:国破国破/山河山河/在,城春在,城春/草木草木/深。深。感时感时/花溅泪,恨别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惊心。烽火烽火/连连/三月,家书三月,家书/抵抵/万金。万金。白头白头/搔更短,浑欲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胜簪。整体解释:整体解释: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

8、有山河依旧,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家在 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字词注解:字词注解:1 1、春望春望:选自:选自杜甫详注杜甫详注 6 6、别:离别、别:离别2 2、

9、国:首都长安、国:首都长安 7 7、烽火:战火、烽火:战火3 3、破:陷落、破:陷落 8 8、浑:简直、浑:简直4 4、草木深:草木丛生,人烟稀少、草木深:草木丛生,人烟稀少 9 9、簪:古代男子用以束发、簪:古代男子用以束发 连冠的首饰连冠的首饰5 5、时:时局、时:时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即写首联即写“春望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 遍地,林木苍苍。在描写景物之中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处于沦陷后的长遍地,林木苍苍。在描写景物之中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处于沦陷后的长 安,一片忠心,

10、无限悲愤,对以往岁月的回忆,对眼前山河残破的悲怆。作者安,一片忠心,无限悲愤,对以往岁月的回忆,对眼前山河残破的悲怆。作者 的这种感情并没有一一写出,只写了山河依旧而都城已经陷落,春色又降但却的这种感情并没有一一写出,只写了山河依旧而都城已经陷落,春色又降但却 满目荒芜,多少感情只寄寓在景物中,这是一种什么写法?(问)满目荒芜,多少感情只寄寓在景物中,这是一种什么写法?(问)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一句中,应抓住这一句中,应抓住“破破”“”“深深”字来体会:由字来体会:由“破破”字想到了什么?脑海字想到了什么?脑海 中浮现了一个废墟的场面,残垣缺瓦,到处显得非常的萧条。一

11、个中浮现了一个废墟的场面,残垣缺瓦,到处显得非常的萧条。一个“破破”字使字使 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深”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凉地。草木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凉地。草木 深,不仅表明人迹罕见,而且说明抛荒已久,明为写景,实为写感。简单的一深,不仅表明人迹罕见,而且说明抛荒已久,明为写景,实为写感。简单的一 个个“破破”“”“深深”字把一幅满目凄然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意形象生动,字把一幅满目凄然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意形象生动, 情感极其沉痛。可见诗歌之精妙。(读诗可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情感极其沉痛。可见诗歌之精妙。(读诗可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感时

12、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意思是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意思是 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 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 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通过写鸟和花的感时恨别,更加烘托出作者此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通过写鸟和花的感时恨别,更加烘托出作者此 时此刻的感时

13、恨别之情,这是看到景物触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属于哪种写法时此刻的感时恨别之情,这是看到景物触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属于哪种写法 呢?(问)呢?(问)答:触景生情答:触景生情这两句可浓缩为这两句可浓缩为“感时恨别感时恨别”,一个,一个“感感”字,字,“恨恨”字把作者的感慨时字把作者的感慨时 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的内心痛苦表露无遗。因此我们从这可看出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的内心痛苦表露无遗。因此我们从这可看出“ 感时感时”的的“时时”即是即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句;二句;“恨别恨别”的的“别别”即即 是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二句

14、,也可见颔联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二句,也可见颔联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 用,它使首联进一步深化,又顺理成章地引出颈联。用,它使首联进一步深化,又顺理成章地引出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学生根据教师前面的方法自己赏析,教师补充。)(学生根据教师前面的方法自己赏析,教师补充。)颈联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颈联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万金” 啊!同时,我们也可认为诗人

15、珍视的啊!同时,我们也可认为诗人珍视的“家书家书”,还包含有对北地消息的关心,还包含有对北地消息的关心, 及盼望王师平定中原混乱的急切愿望。这两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及盼望王师平定中原混乱的急切愿望。这两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 时的迫切心情,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时的迫切心情,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烽烽”:古代边境上遇有敌情,就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战争。古:古代边境上遇有敌情,就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战争。古 代的烽是用狼粪烧的。代的烽是用狼粪烧的。“连连”:说明战争时间长,百姓生活痛苦不堪。:说明战争时间长,百姓生活痛苦不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学生根据教师前面的方法自己赏析,教师补充。)(学生根据教师前面的方法自己赏析,教师补充。)尾联总写了忧国思家的感情,诗人经过战乱的煎熬,半年多的陷身长安,尾联总写了忧国思家的感情,诗人经过战乱的煎熬,半年多的陷身长安, 由国想到家,再由家想到自身,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也簪不住了。由国想到家,再由家想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