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站在改革前沿的经济智囊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195889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卓元:站在改革前沿的经济智囊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张卓元:站在改革前沿的经济智囊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卓元:站在改革前沿的经济智囊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卓元:站在改革前沿的经济智囊 (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囝 焦点人物 年过八旬的张卓元思维依 旧敏捷 他 蓑 行理论探讨 ,参与 了重要改革阶段 的理论创新 ,使其成 为 “ 稳健改革 派” 的代 表人物 ; 他也是我 国最重要 的市场经济专家之一 , 2 3 年来 l 3 次 参与党的重要文件起草工作,为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作 出了 贡献。他 , 就是站在改革前沿的经济 智囊 、党 的十八届 中全会文件起 草人之一的张卓元 。 追随兴趣踏上经济学之路 1 9 5 0 年盛夏 , 广东梅州中学 , 高 i学子们正为新 中国成立后第一次 高考作认真准备。1 7 岁的张卓元也 在紧张备考 , 每天学习 l 2个小时以 上。即便如此 , 他依然会

2、抽 出时间阅 读课外书籍 。 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无意 中读 到了前苏联著名经济学 家列昂杰夫 的 政治经济学 。“ 尽管对书 中的基 本原理一知半解 。但它 对资本 主义 经济的分 析使我入了迷 ,对政治经 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种着迷 , 让张卓元与经济学结下 _ r 长逾一 甲 子的缘分 。 高考结束后 ,张卓元被清华大 乏厦 2 0 1 4 0 3上 张卓元 站在改革前沿的经济智囊 文 周晓菲 1 9 8 7年,时任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 究所所长的张卓元第一次受邀参加 中央专 家会议 ,商讨流通体制改革问题。为国家 决策献计献策的日子由此拉开了序幕。 学社会学系和 中山大学经济系

3、同时 录取 , 他最终选择 了后者 。1 9 5 3 年 , 由于高校 院系调整 , 广东 、 广西等地 的经 济系被调整 到中南财经学 院 , 中山大学的大四学生变成了中南财 经学院的新生 。面对陌生的环境 , 张 卓元 陷入了焦虑 ,他担心功课无法 有序衔接 。 但是 , 这种顾虑很快就因 为一位年轻教师的出现而打消。这 位老师就是年长张卓元 6岁的张寄 涛, 资本论 和 政治经济学 两大 主课 的讲授者。“ 张老师是我经济学 知识最重要的启蒙者 ,每次 上他的 课 ,我都坐在第一排他的课实 在太吸引人 了!” 回忆起启蒙老师 , 张卓元眼里充满感恩之情。 张寄涛 以其独到的见解 和清 晰

4、 的思路对劳动价值 、剩余 价值等概 念进行解析 ,使张卓元脑中的困惑 逐渐散去 , 并 萌生 了一些 学术想法 。 在张寄涛的鼓励下 ,张卓元开始探 索 当时一 个 十分 复 杂的经 济 学 难 题一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独特 的 规律吗?为了探寻真理 , 张卓元尝试 写作 关于社会 主义制度下价值规 律的作用一文。经过几次反复修 改 , 1 9 5 4 年大学毕业前夕 , 这篇论文 发表在 中南财经学院学报 。 文章发表后 ,张卓元拿 到了 6 冗钱稿 费。比稿费更重要的 , 是来 自 学界的关注与肯定 。没过多久 , 初露 锋芒的他便被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 所选 中, 职业生涯由此开始。 不辞

5、劳苦系统整理恩师学说 2 0世纪 5 0年代 的中国科 学院 经济研究所, 星光熠熠。这里聚集 了 全 国最著名 的经济学家 , 如于光远 、 骆耕漠 、 薛暮桥等。作为后辈 的张卓 元 ,在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下 吸收 养分 , 不断成长。 1 9 5 5 年 , 经济研究 杂志创刊 , 张卓元有 了一个新 身份编辑 。 每天组稿 、 校 对 , 与作者反 复讨论 , 两点一线 的生活让他乐此不疲 : “ 在 编辑部 ,可以第一时 间阅读各位名 家的文章 , 我每天都充满期待 !” 大 量阅读名家稿件 ,也激发 了张卓元 的学术灵感 。他和吴敬琏 、 陈吉元等 青年研究 人员一起 ,开始尝试着

6、写 学术文章 ,其 中的佳 作多次发表在 经济研究 上。他们采用的是一个 集体笔名郑经青 , 即“ 政治经济 学组青年研究人员” 简称的偕音 。 1 9 5 7 年 的中国 ,反有斗争如火 也 进行着,张卓元等年轻人十 皇 。此时 , 经济研究所代理所长 的到来,让他们吃了一颗定 ,孙冶方一方 面大胆起用年轻 l 岁的张卓元、 2 7 岁的孙尚清、 的周叔莲等都被委以重任; 另 面, 组织大家撰写 社会主义经 , 以任务带动学科发展 , 努力 扣 国的经 济学体系。可是 , 这股 艺 风没吹多久 ,孙冶方便 因利 l巾 问题 以及支持生产价格论被 国最大的修正 主义者 ,停职 后在“ 文革”

7、中身陷囹圄。 分 碎 “ 四人 帮” 之后 , 孙 冶方终 豆 出狱, 却被查出肝癌晚期。 螺 痛 , 惋惜 , 敬佩 , 瞬间 涌上张 头 。他知道 , 在狱 中, 孙冶方 曾放弃 社会主义经济论 的 牢房没笔没纸 , 他便打腹稿 , 7 8 5 个月 , 一共打了 8 5 遍 。 未竟 鲁 无人继 承 ,对于经济学界来 一笔多大的损失 !为抢救孙 勺 学术思想,经济所专门成立 j 、 组 , 帮助他整理书稿 。张卓元 旦 任小组 负责人之一 。他每天 前录制孙冶方 的口述 ,然后 璧理 , 历 时一 年 , 完成 了 社会 至 济论 2 0 余章初稿的写作。 9 8 2 年 9 月 , 孙

8、冶方病情恶化 , 分夺秒地思考经济学理论。 i 在病床上 , 吃力地告诉我 自己 一篇文章 , 谈谈实现 2 0世纪战 ( 右 ) 与孙 台方在一起 略 目标问题 , 并批评 基数大、 速度 低 的消极论调 ,但实在是力不从 心, 希望由我代笔。” 张卓元根据孙 冶方的谈话内容, 理顺思路 , 又大量 查阅资料 , 写成草稿 , 然后 一字一 句 地念给孙冶方 听。孙冶方一句句地 改 , 张卓元拿 回去整理后 , 再询 问孙 冶方的意见 几度反复 ,孙冶方 的著名文章 二十年翻番不仅有政 治保 证 而 且 有 技术 保 证 兼 论 基数大、 速度低 不是规律 才得以 问世 。 这也是孙冶方 生

9、命 中的最后一 篇文章 。 这篇文章发表在 1 9 8 2 年 l 1 月 1 9日的 人民 日报 上 , 得到 了中 央高层领导的肯定,但张卓元从未 想过在功劳簿上添加 自己的名字 。 孙 冶方 的经济 学 思想 深 邃 丰 厚 , 但一生述多著少 , 且多 为零碎 片 段。为了让后人系统汲取其学说精 髓 , 在孙冶方逝世后 , 张卓元又毅然 放下工作 , 批 阅三载 , 系统整理 了孙 冶方 的社会主义经 济理论 学说 。这 些工作占据了张卓元的大量时间, 但他从不觉得惋惜 。 在他看来 , 能够 将恩师 的经济学思想准确地展示给 学界和国家 , 是 自己莫大的荣幸。 贡献智慧为国家献计献

10、策 2 0 1 3 年 , 夏 日炎炎 , 北京玉泉 山 的一个院落里花草葳蕤 ,屋内也是 一派热烈景象。几位学者你来我往 地讨 论着 , 记 录着 , 不 时陷入沉 思。 为了给即将召开的党 的十八届三 中 全会起草文件 ,他们 已这样忙碌多 日。 一位瘦削的老人正在发表观点 , 思路清晰 ,有理有据 ,他就是张卓 元 。 虽然他的年龄在起草组 中“ 数一 数二” , 但干劲儿丝毫不输年轻人。 这样 的工作贯 穿了张卓元的学 术生涯。 1 9 8 7 年 ,时任 中国社科 院财 贸 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张卓元第一次受 邀参加中央专家会议,商讨流通体 制改革问题。为国家决策献计献策 的 日子由此拉

11、开 了序幕 。 2 0 世纪 9 0 年代初 , 改革 困难重 重 。即将 召开的党 的十 四大应如何 论述经济体制改革 ,怎样界定改革 目标 ?一系列重大 问题急需深入探 讨 。 为此 , 中央主要负责同志于 1 9 9 1 年秋冬召开专家座谈会 ,张卓元也 名 列其 中。会 议一 开就是 1 1 个半 天 。 这 1 1 次座谈会充分讨论和酝酿 了我 国经济体制选 择和改 革 目标 , 形成 了“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的倾 向 性提法 ,为党的十 四大确立社会 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改革 目标作 了重 要的理论准备 。 1 9 9 3 年 ,张卓元从 中国社科 院 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岗

12、位 上退下 来后 ,很快接到 了工业经济研究所 所长的任命 ,开始接触一直想深入 研究的国企改革问题。党的十四届 三 中全会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 制 目标之后 , 市场经济势头正劲 , 与 此 同时 ,有一艘大船却依然滞 留在 港湾 国有企业“ 搁浅” 。这一现 实引发广泛关注 :公 有制与市场经 济体制是否可以兼容? 中央决定在十五大期 间破解这 一难题 。 1 9 9 6 年 1 0月 1 6日, 党的十 五大报告起草小组成立,张卓元是 成员之一 。起草小组 紧锣密鼓地工 作 ,根据 中央和地方 1 3 5 个单位 的 意见逐条逐句研究 , 几 易其稿 , 具体 修改过好几百处 。当

13、问及 张卓元在 报告 中的贡献时 ,他 却连连摆 手 : “ 这不是几个人能创造 出来 的 , 一切 归功于集体 !” “ 研究改革 开放 问题 , 是 中国经 济学家的天职 , 也是我们施展才能 、 报效祖国的绝好机会。” 在荣获第二 届吴玉章人文社科终身成就奖时, 张卓元 曾这样感言。虽然 已经功成 名就 ,但张卓 元并未停下探索 的脚 步。他说 : “ 参加 了这么多次重要文 件的起草 ,亲历 了我 国市场经济一 步步的发展 ,我已经积 累了许多原 始资料 ,希望根据我 国经济发展 的 具体实际 , 对 新中国经济学史纲 进行修订。” 虽然只是个计划, 但仍 不 由让人脑 海 中闪过一个 成语 : 老 骥伏枥, 志在千里。 口本栏编辑 厉飞 多 友 2 0 1 4 0 3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