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78927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选修2《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word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第第1515课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1、了解 19 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 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 治制度的反应,分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 【学习学习难点难点】 理解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危亡之间的内在联系。 导入新课:近代历史上,到辛亥革命之前,

2、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屡次侵略,每次战争都以中 国失败、签订屈辱条约而告结束。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使有识之士奋起自救。而西方的自然 科学知识及包括民主思想在内的社会政治学说等都成为仁人志士们学习的对象。 【预习提纲预习提纲】预习本课内容并填表预习本课内容并填表产生的产生的 时代背景时代背景主要思想主要思想影响影响地主地主阶级阶级抵抗抵抗派派鸦片战争的 炮声震惊了 一部分有见 识的士大夫, 开始开眼看 世界。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广泛搜集中外 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 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最详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 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它系统介绍西方各国 的政治制度,介

3、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 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 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 ;还提出“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 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这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洋洋 务务 派派第二次鸦片 战争以后, 外国经济侵 略加剧,国 内有太平天 国运动,政 局岌岌可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 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 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 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 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 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

4、义国家的近代 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 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 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创办了中国近代工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维维 新新 思思 想想早期早期 维新维新 思想思想外国资本主 义侵略的加 剧;洋务运 动的影响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冯桂芬、王韬、郑 观应 “中体西用”;工商立国;商战;君主立 宪制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 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但其局限性:一是没 有完整的理论;二是 没有付诸行动。严复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系统地翻译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天演论 原富 法意康有康有 为为托古改制;(1)认为儒家思

5、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精神 (2)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3)坚持渐进 改革、主张君主立宪梁启梁启 超超19世纪90年 代,资本主 义国家侵略 加剧,维新 思想有了进 一步发展。从兴民权到新民;新民说(1)兴民权变法的根本,强国的保证(2)重视国民素质、提出“新民”思想.“新民”必须具备 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四要素 (3)赞同君主立宪、反对操之过急。 (4)实现立宪政治的必备条件,制定一部宪法,培养有资格的公 民。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五权分立【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1、联系必修内容,简述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 明末

6、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主批判思想的深刻的启迪;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改变观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西学的不断传入 人才培养: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派遣留学生出国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2、19世纪以后,民主已成为西方政治的基石,当时的中国面对西方的经济和军事侵略,资 本主义价值观念冲击着中国社会,晚清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顽固派: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 维新派:早期: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康梁;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

7、 趋势:从拒绝到接受,从改良到革命,逐渐深化。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1、下列观点中,不属于郑观应的 A、对旧专制政体颇为不满 B、仿行西方制度,建立代议制政体 C、中国的出路在于“师夷长技” D、设议院通民情 2、下列人物中,系统地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第一人的是 A、郑观应 B 严复 C、梁启超 D、孙中山 3、下列观点中,属于严复的 A 设议院,通民情 B、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C 兴民权,新民思想 D、三民主义 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梁启超新民思想的是 A、爱国思想 B、尚文精神 C、社会公德 D、独立人格 5、下列著作中,具有中国近代史上里程碑地位的是 A、 盛世危言 B、 天演论C、 新民

8、说 D、 原富 6、孙中山的三权分立学说不包括 A、行政权 B、立法、司法权 C、外交权 D、考试、监察权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材料 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州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个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 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到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清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赔款外债照旧担任,仍由各省按期如数摊还。三、所有各国之既得权利,亦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方略对外宣言 请回答

9、: 依据材料 1 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为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 备怎样建立?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建立。 材料 2 的主观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希望得到列强的承认。说明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依据材料 1、2 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或三大革命有哪些局限性?对辛亥革命有什 么影响?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没有公开反对帝国主义,只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是其民族革命的局限 性。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第第1616课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亚洲第一共和国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

10、中国民主化的影响;说出辛 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 艰巨性。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武昌起义后共和制如何诞生、临时约法中体现的民主思想和原则 【学习学习难点难点】对钦定宪法大纲的评价、对临时约法的比较和分析 导入语: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总是一幅幅伤心惨目的画卷:国土沦丧, 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一条条不平等条约不断袭来。鸦片战争后 100 多年来,先 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民主与专制势力也不断进行斗争,但由于种种原因 而多失败,比如什么事件?(戊戌变法)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民主势力的一个重大胜利 【问题探究问

11、题探究】 1、思考: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政治体制上有何不同主张? 改良派: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民主共和制 (1)论战的中心:从论战的中心和基本主张中引导学生理解:这场论战的实质(关于什么 问题的论战)及带来的影响: (2)实质: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进行的论战,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影响:对于其影响,重点强调民主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传播,特别是更多的人接受 革命的思想,使后面革命的发生有了更坚实的思想基础。 (3)缺陷:但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反动性,不利于人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警惕。这也对 后来的革命产生影响。 2、面对风起云涌的斗争,清政府被迫采取了什么行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钦定宪法大

12、纲的出台(1908) (1)背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使清朝统治者感到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日俄战争中“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的刺激; 改良派的广泛宣传、推动,实行民主宪政的呼声越来越高。 从背景和大纲的名称,可以看出清政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2)评价 积极方面 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政治家,这就使君主权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 消极方面 宪法钦定,皇帝的权利很大,如大纲宣布皇帝有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议院、政府、法 院只能协助。与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相去甚远。 钦的出台体

13、现了历史的进步。因为大纲虽然规定皇帝有很大的权利,但君主的权利毕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相对于以 前的君主专制而言,是有进步的。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体现了哪些原则?有什么历史意义? (1)主要目的: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确保中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2)主要内容: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参议院的权利和严格修宪程序。 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 (3)主要原则 补充资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

14、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 仰等自由自由平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 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三权分立 (4)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临时约法吸收西方民主的的哪些理念?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自由、财产、安全 和反抗压迫 (5)历史地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 的一座里程碑(6) 临时约法评价 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 临时约法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民 权学说,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5、的制度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 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等,它反映了革命党人用议会民主制来限制袁世凯、维护辛亥革命 果实的愿望。同时它代表了大多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认识水平。这 些民主内容汲取了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的一些原则,而这些原则在中国是第一次以根 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来,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里程 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思考:为什么一部专门用来限制袁世凯专权的临时约法却不能限制袁的专制乃至复 辟? 民主环境很不完善 民众的公民意识差。例如唐绍仪内阁辞职时,国内各方没有任何反对的表示 各级地方机构中,政治权利基本控制在旧官僚、旧士绅手里列强干预,如日本迫使中国签署二十一条 袁世凯拥兵自重,权欲熏心 (例如暗杀宋教仁、公开复辟帝制) 4、简述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民主力量为建立和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与反动势力斗争的主要史 实。 民主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和思想的传播;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迅速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1912 年 1 月 10 日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