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八种面积证法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178051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勾股定理的八种面积证法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勾股定理的八种面积证法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勾股定理的八种面积证法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勾股定理的八种面积证法 (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数学 2 0 1 4 年 1 、 2 月中旬( 初中) 勾股定理的 , t 京寺第九中学( 1 0 0 0 4 1 ) 翟工拓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 在A A B C中, 若A C B:9 0 o ,则 A C + B C = A B 下面 介绍 从 古代 到近 代的 八 种证 法 , 都立 足 于面积 概念 我认 为 : 面积 比较 直观, 与人 的经验 的联 系 比较直接, 所 以在 数学发展史上 最 早成为勾股定理的推理根据 面积证法 1 ( 欧几里得证法) 从文献中可以查到 的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 载于古希腊数 学家欧几里得 ( E u c l i d , 公元前三百年

2、前后) 的数学名 著 E l e m e n t s 中( 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将E l e m e n t s 译为 几何原本 , 现在大都称为 原本 ) 如 图 l ,已 知 A C B = 9 0 。 以a A B C的每一边为正方 形的一边, 分别在三角形外作 正 方 形 A B F K,B C HG, C A J I 过 顶 点 C作 直 线 垂 直 于 斜 边 A B, 与 A B交于 D, 与 K F交于 E连 结 点 与 点 , ,得 A B J: 连结点 与点 c, 得 图1 G A K C 在 A A B J与 a A K C之间, 显然有 A B=A K, A - ,=

3、ACj 4 曰l, A A KC, B = CAK 我们计算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得 S =S 但 三角 形面 积 的两倍 又等 于相应 的矩 形面积 或 正方形面积 , 即 2 S =正方形 的面积 = A C , 2 S 。 =矩形 A K E D的面积 = A K A D , AC = AK AD = AB AD 用类似的方法, 易得 B C =A B B D 将这两式 相加, 得 AC - 4 -BC = A B AD + A曰 曰 D : A B ( AD + BD)= A B AB = A B 面积证法 2 ( 赵爽证法) 我国三国时期的赵爽在 他的“ 勾股圆方图” 说中, 明确将

4、勾股定理叙述为“ 勾 股各 自乘, 并之为弦实, 开方除之即弦” 这里的“ 勾股 各自乘” 就是分别将勾、 股平方, “ 并之” 就是将勾平方 加 上股平方 , “ 弦实” 是 以弦为边 的正 方形 的面积 , 即 弦的平方 赵 爽 用 如 图 2的 弦 图 来 证 明 勾 股 定 理己 知 A C B = 9 0 。 , 作 A A B C 记 A B : c,B C : o, C A=b , 不失一般性, 可令 b。 显然 , 从几何直观 的角度 , 人们 承认大 正方 形分解 为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及一个小 正方 形 计 算它 们 的面 积, 应 该有 大正方形的面积 =4 直角三角形

5、 面积 +小正方形的面积 即 C = - 4 1 b +( b 一 0 ) o - 4 - 6 。= c 2 图 2 于是, 勾股定理也可以用文字艘述为: 勾的平方 ( 接上页) 技能的迁移, 只有那些中等难度的试题才能 够引起较大的迁移效果 为此我们把那些过难或过易 的题 目称做学生发展和备考的“ 无效题 目” 3 对于 中考模拟原创试题的编制还应考虑一些 特殊要求 , 如果是编制中考模拟试题, 除了上述要求 以外 , 还应该注意命制一些对考纲新增内容或考纲新调整 内容有所回应的题 目, 这类题 目能够体现考纲的新要 求 , 有利于增强备考 的针对性 另外, 对于教材中的 “ 可再生知识”

6、, 即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很大关系的内 容, 在原创过程中, 应有所侧重 如果能够针对学生的 “ 中考最近发展区” ( 即中考要求和学生当前水平之间 第1 1 2 页 的差距) 命制题目, 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者, 中考模拟试卷 中的题 目还应该注意覆盖 面, 难度、 效度和区分度上有适当的把握 一套试卷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 应该注意一套卷中, 也许个个试题 质量都很高, 但是作为一套试卷, 并不一定是套好卷, 因为试卷有它的整体性价值和适当的难度 即使其中 的所有题 目都很好, 作为试卷, 如果难度过大或过小, 肯定是不行 的 综上所述, 原创试题的编写从命题情景上说, 可 以从生活、

7、科技、 生产中的物理原形、 物理现象等方面 进行取材, 也可以推陈出新 , 但整体思想还是通过问 题的设置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中小学数学 2 0 1 4 年 1 、 2 月中旬( 初中) 面 积证 法 3 ( 梯 形法)如 图 D A C B以D 耋 G9 0 BEFG 在平面上按顺时针方向旋 ! 0 J 转。 , 得矩形 显然, 两矩, _ 形 的 对 角 线 A B上B F,A B = 图3 B F 而四边形 A C E F是梯形, 我们记这个梯形的一底 为 A C:b, 另一底为 E F=a, 高为C B+ B E=a 4 - b 显然, 梯形 A C E F恰好分解为 A B C

8、, A B E F, A A BF 从面积概念 出发, 我们有 梯形 A C E F的面积 =a A B C的面积 + A B E F的 面积 +a A B F的面积 , 即 圭 ( n + 6 ) 2 = 吉 。 b + 圭 。 b -4- 1 c 2 化简得 a - 4 - b =C , 即A c 2 + B C =A B 面 积 证 法 4( 内切 圆 法) B 如图4 , 设 A C B=9 0 。 , 内切圆 O的半径为 m, 点 D,E,F分 别 为 三边 C A,A B, B C上 的切 点 由直角顶点C引出的两切线 C D=C F=m, 从顶 点 A引出 G D A 图 4 的

9、两切线为 A D=A E:n, 从顶点 曰引出的两切线 为 B E= B F: k 从面积概念出发, 我们有 直角三角形a A B C的面积=正方形 C D O F的面 积十三角形 A DO的面积的两倍十三角形 B E O的面积 的两倍, 即 ( m+ n ) ( m+k ) =m +mn+m 两边乘以4 , 再加以整理, 得 2nk= 2m 、 - 4 - 2m n+ 2mk 两边都加上 n - 4 - k , 得 + i ) =( m+ n ) + ( m + ) 2 最后 得 A C - 4- B C = A B 。 面积证法 5 ( 两肩正方形 法) 如 图 5 , 设 A C B =

10、 9 0 , 我们分别以两条直角边 C A和 C B为边, 向直角三角形 A B C的 外 面 作 正 方 形 B C E D 和 8 A HG 记直线 D E和直线 H G的 A I B 图 5 D 交点为 F, 作直线 F C交斜边 A B于 , 连接线段 F A 和 F B, 构成三角形F C A和三角形 F C B 容 易证明 B C A C E F, 由此可推出 F C= A 曰 ,FC上A 口 我们计算a F C A和a A C G的面积, 得 S m =FC I A : S =A C CG =AC 我们又计算A F C B和a B C E的面积, 得 S =FC I B = S

11、8 z BC C E = 1,BC 但对a F C A和a F C B来说, 它们的面积之和 s , c +S A = 1 F C ( IA+t B ) =告F c A B= A , 于是 A c + B C = A B 2 面 积证法 6 如 图6 , 将左边正方 形中的 A B C, 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 0 。 , 得右边的图形 C 图 6 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 左 边图形面积为 A C A C 右边图形面积为 A B A B + 圭 ( A C B C ) ( A C + B C ) 经过整理, 得 A C + B C = A B 面积证 法 7 如 图 7 , 作 A B C ,

12、 C为直角 又 延长 C B, 在 直线 C B的同一侧, 作a A B C A B E D 显然此时有 D B上B A, D B=B A 梯形 A C E D的面积有 两种计算方式: 图 7 梯形 A C E D的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1 ( A C + B C ) , 梯形A C E D的面积=D B A的面积+2 A B C的面积 : lA B + A C BC 经过整理, 得 A C - 4 - B C = A B 面积证法8 如图8 , 作 A A B C, c为直角 再作以A C+B C为边的正 方形 显然, 以 A B为边的小正方形与 4 个 a A B C, 拼成了以 A C+ B C为 边的正方形 用两种方式计算大正方 形的面积, 就得 A C +B C =A B 图 8 第1 1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